世界地理歷史小常識16——印度

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位于南亞(印度半島),北方與尼泊爾、不丹、中國接壤,東方與孟加拉國、緬甸接壤,西方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南面隔??撕{與斯里蘭卡相望,隔格雷特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隔阿拉伯海與阿曼、馬爾代夫、索馬里、馬達加斯加、塞舌爾等國相望。中南部為熱帶季風(fēng)氣候,西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北部為高原山地氣候。降水極多。其地形,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產(chǎn)生了古印度文明。公元前1800年左右,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古印度文明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種姓制度和吠陀文化。公元前800年左右,印度進入十六國時期,小國林立。佛教即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國入侵,北部的甘婆遮、犍陀羅等國一度被吞并。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帝國入侵印度西北部。

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國帶頭推翻了馬其頓對印度的統(tǒng)治,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即位,幾乎統(tǒng)一了整個印度(包含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因為政變而滅亡,印度重新陷入分裂,西北部先后被希臘人、大月氏人(貴霜帝國)占領(lǐng)。

233年,薩珊波斯擊垮了貴霜帝國,貴霜帝國陷入分裂,320年,笈多王朝成立,并逐漸統(tǒng)一印度中部。380年,超日王即位,統(tǒng)一了北印度。但南部德干高原一直打不下來。470年,白匈奴入侵了犍陀羅地區(qū),500年入侵了信德地區(qū),笈多王朝被擊垮,再次分裂。

632年阿拉伯帝國興起,穆斯林勢力逐漸進入印度,700年左右西北印度被阿拉伯人征服,997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征服了北印度。而德干高原南部也建立了幾個強大的穆斯林國家。1206年,德里蘇丹國成立,逐漸向南攻入德干高原。1398年,帖木兒帝國攻入德里,導(dǎo)致德里蘇丹國崩潰分裂。1414年賽義德王朝從帖木兒帝國分裂出來,統(tǒng)治了德里附近。

1507年,帖木兒帝國被烏茲別克汗國征服,殘部退縮在阿富汗,北上復(fù)國失敗后,南下征服了德里蘇丹國,成立了莫臥兒帝國。很快地幾乎統(tǒng)一了整個印度,此時印度進入極盛期,著名的泰姬陵即為此時興建。1704年,莫臥兒帝國被阿富汗入侵,削弱了力量。1757年,英國開始蠶食印度周邊。1849年,莫臥兒帝國徹底淪為英國殖民地。1857年,印度爆發(fā)反英起義,但是失敗,莫臥兒帝國皇帝被放逐,英國開始直接統(tǒng)治印度。

1880年,英國控制阿富汗的試圖被挫敗,印度的反抗勢力也越來越強。英國利用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沖突,使得印度無法合力反抗英國。1919年,阿富汗再次擊敗英軍,引起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46年,二戰(zhàn)后的英國已經(jīng)無法維持對印度的統(tǒng)治,于是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一分為二,形成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印度。

因為印巴分治的bug,克什米爾成為了爭議地區(qū)。1948年,印巴兩國爆發(fā)了第一次印巴戰(zhàn)爭,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區(qū)域。1951年,戰(zhàn)勝后膨脹了的印度不斷進犯當時的西藏地方,1958年后,印度不斷挑戰(zhàn)中國底線,導(dǎo)致了中國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在恢復(fù)正常國境線后,印度仍不知悔改,結(jié)果被暴打。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中,印度再次被暴打。1971年,印度利用蘇聯(lián)牽制中國和美國,在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中肢解了巴基斯坦。此后,印巴沖突一直不斷。1975年,印度出兵吞并了錫金,并操縱了公投使之“合法化”。2019年,印巴沖突再次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