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的大口徑深空攝影2--C8配件需要哪些
C8和C8HD的區(qū)別
說到C8,就不得不先提一嘴C8HD這個兄弟鏡。這兩個有啥區(qū)別呢?如何分辨自己手上是C8還是C8HD呢?他們有多大區(qū)別呢?
首先,大家購買的8SE這套設備,都是普通C8,橘黃色桶子的肯定是C8,有部分黑色桶子的8SE也是C8。除非桶子為銀色且上面明確標明C8HD,不然都是普通C8。
那么C8HD區(qū)別在哪里呢?
C8HD有主鏡鎖,用來解決C8主鏡在深空拍攝過程中,主鏡會因為重力或者對焦歪光軸的問題。
C8HD有平場矯正鏡。他的效果是解決C8存在的場曲和慧差,但是根據(jù)星特朗自己發(fā)布的白皮書中可以知道,從C8HD,C925HD,C11HD,C14HD的平場矯正,都并沒有完全消除慧差,只有平場是完美做到的。但是據(jù)C8HD使用者說,這個殘存的慧差,基本也是看不太出了。
C8HD專用的0.7減焦鏡和C8的0.63減焦鏡,是互相不通用的。C8的減焦并不平場,只是減焦。而且由于C8沒有矯正鏡,即使給C8配上C8HD的減焦平場鏡,也達不到C8HD的效果。
當然,C8HD加了那么多功能,價格上也是相對于C8更高。
如果你有C8,那么升級C8HD有必要么?筆者自己覺得是沒必要,焦段完全重疊且只是改正了部分慧差和進行了平場,如果追求更好的拍攝效果其實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沒有鏡子想買一個大口徑,那么C8和C8HD怎么選?這其實是大口徑鏡深空拍攝鏡怎么選的問題,這個可以單獨開一期了,這里先不深入。
那從配件需求上來說,C8和C8HD整體上是一樣的,除了減焦鏡和后截距。具體拍攝效果提升呢?這個筆者沒有具體試用過C8HD,但是具體差別可能是星點稍微小一點,可以使用的畫幅可以達到APS-C。HD的改進本身也是為了深空攝影進行提升,具體提升會在專門翻譯C8HD的白皮書中詳細展開。不過筆者認為,C8HD并不是民用反射式鏡的最終解決方案。

需要的基礎配件一覽
就像上一節(jié)提到的,8SE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深空觀測,并不適合深空攝影。但是他的望遠鏡本身是具備這個潛力的,只不過要加裝不少配件。這里先簡單列一下C8升級拍攝深空需要的設備。
赤道儀,必選,赤道儀是能讓C8發(fā)揮出所有潛力的核心設備,甚至不應該算作是配件。
導星鏡,必選,根據(jù)筆者測試,240mm焦距已經(jīng)可以使用。200mm以下或者那些mini導星鏡,配C8都不行。如果不差錢甚至可以上OAG(偏軸導星),不過筆者上不起。上不上OAG主要看錢包,對拍攝有一定影響,但是不致命。
導星相機,必選。這個可選就多了,導星鏡的話挑個行星相機就行。OAG就是另一回事了。
C8附加鳩尾板和鳩尾滑槽,必選,用來固定導星鏡。這個理論上,丐版可以用一個導星鳩尾槽頂替。但是因為能買到的鳩尾槽,都只能用一顆螺絲固定在C8上,這個穩(wěn)定性安全性都不好,非常不建議這么操作。



減焦鏡(可選),筆者雖然買了,但是為啥寫可選呢,第一,如果你需要提高拍攝效率,那么減焦可以把C8從F10降到F6.3,效率可以快很多倍。但是另一方面,這個減焦鏡除了減焦沒有其他任何功能。因此加不加,主要看你愿不愿意了。

CCD相機,這個肯定是必選啦,筆者的是APS-C畫幅,主要是筆者還有臺80APO用來拍廣域。但是測試下來,對于C8完全不需要買APS-C,一英寸的底估計就夠了。
延長筒,必選,主要是配合后截距使用,需要展開說。
濾鏡抽屜和濾鏡,可選,如果是光污染強的區(qū)域,則是必選。
買幾個螺絲,升級副鏡光軸校準螺絲,方便光軸校準,極大提升每次光軸校準的效率(10塊錢以內(nèi)搞定)。
工控機,當然你可以選擇用ASI AIR,但是筆者非常建議用NINA。簡單來說NINA是手動擋,雖然學起來麻煩,但是自由度高。盒子這種自動擋,雖然簡單,適合APO,但是不適合C8。
此外,還有千萬別買的配件,包括,8SE經(jīng)緯儀的斜劈,任何款的外調(diào)焦座,具體原因會在后截距這一章詳細講。
有了上面這些,學會對極軸,導星校準,那么就可以開拍了?。ú⒉皇?,你還可能需要很多調(diào)試和知識儲備)

赤道儀怎么選
赤道儀作為必選設備,除了能消除經(jīng)緯儀的場旋以外,更重要的是好的赤道儀在扛者你望遠鏡的時候,剛度會遠遠超過8SE的經(jīng)緯儀。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在用8SE目視的時候,是否經(jīng)常一陣風,一調(diào)焦,一換目鏡,經(jīng)緯儀就能肉眼可見的晃幾秒?好的赤道儀,輕微的晃動根本不會有反應,劇烈的抖動也能能快速的消除,這就是為啥必須選赤道儀而不是給8SE原裝的經(jīng)緯儀加個斜劈的原因。
赤道儀的選擇上來說,載重建議在15kg左右,筆者是選的諧波赤道儀,但是據(jù)說精度可能不如普通的齒輪傳動式赤道儀,這個筆者沒有進行過測試。雖然筆者自己一整套C8拍攝的重量是8.6kg,15kg是遠遠超過這個要求了,但是一般赤道儀都建議多留一點余量,因為大口徑望遠鏡如果還是長焦距,對赤道儀的跟蹤精度要求非常高,多余的載重余量,可以保證赤道儀能發(fā)揮出更好的導星精度。
說到導星精度,C8的角分辨率在0.57角秒,理論上只要你的赤道儀跟蹤精度超過了這個值,那么星點就不會是圓的,會在像素上有拖線。這也就是為啥很多人說施卡不適合拍深空,畢竟一臺扛者9kg的設備還能達到0.5角秒以下的,除了很貴以外,還需要反復調(diào)校,加上出攤?cè)靸深^拆裝,這個本身就非常難達到。
那么是不是達不到這個導星精度,C8就不能拍攝了呢?其實完全不是。筆者就用0.7角秒,甚至更差一點的導星精度,拍出來還可以的片子。這里其實是因為忽略了一個問題,視寧度。除非,你能找到長期視寧度極佳的出攤地點,那么一般在城市附近,人口密集的地方,視寧度一般的話,視寧度造成的星點抖動就會在1角秒甚至2角秒左右。這樣星點在你的大口徑鏡子的底片上,本身就是過采樣了,你達不到0.5角秒的導星精度,也沒必要達到這個導星精度。
如果赤道儀買不起貴的,那么買個10kg載重的也可以。不過UP建議是,下半身還是要選好的。一個好的下半身可以支持你繼續(xù)升級設備,提升拍攝效果,發(fā)揮出鏡子的上限,甚至給你下一次升級剩下一個赤道儀的錢。

一些碎碎念
篇幅限制,其他的一些配件說明還得單開一篇了。這里就在多嘴一下筆者在選購升級C8過程中碰到的一些事。
UP在選購的時候,也碰到不少聲音說,都花了那么多錢升級配件,為啥不直接上一個大口徑APO云云的說法。讀者可以自行比較,一臺C8的價格,一臺80APO的價格,一臺130APO的價格,然后在橫向比較他們的口徑。而且,你的C8,不光可以拍深空,拆了減焦鏡,還可以兼職拍月亮,拍行星,上目鏡,還可以用作大倍率的目視。因為你的導星鏡就是一個好的行星相機。而小口徑的APO由于口徑限制,根本達不到C8的分辨率,也沒法像C8這樣一鏡多用。
雖然不少聲音說,焦比,效率是深空攝影最重要的參數(shù),但是筆者的觀點是,拋開口徑談焦比就是耍流氓。當然你可以不認同這個觀點。
不過既然是碎碎念,這里筆者也想拋出幾個焦比效率論無法解釋的問題
1,既然焦比是最重要的,為何科研用的望遠鏡沒有一臺折射式的,反而都是大焦比,大口徑的反射式呢?
2,如果焦比是決定拍攝效率的,那么同樣焦比F6的80mm口徑和200mm口徑的望遠鏡,是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