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里,劉備堪稱世之梟雄,其子劉禪為何這么沒出息
三國演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一節(jié)中,世之奸雄曹操對當時窘困其門下的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后來劉備勵精圖治,三顧茅廬,以至諸葛孔明出山輔佐,果然成就了一番事業(yè)。然而他的兒子劉禪的表現(xiàn)卻是差強人意,更遑論有什么文治武功,這是怎么造成的呢?
小編腦洞大開的認為,當然是他老子劉備造成的?。?/span>
想當初,趙云長板坡殺入曹營七進七出,好不容易把襁褓中的阿斗劉禪搶出來,誰知剛剛交給他老子懷中,卻被劉備直接摔倒了地下,以至于留下了“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謁后語。
可能是當時劉禪太小了,不經(jīng)這么一摔兒,落下了腦震蕩后遺癥,以至于長大了傻了巴嘰的吧!呵呵,戲言,戲言!
劉禪之所以被世人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緣于一個由他而來的成語典故:“樂不思蜀”。

景耀六年(263)魏將鄧艾出奇兵,翻越蜀道難之天險,兵下成都,當了40多年的太平皇帝劉禪開城請降。劉備費盡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徹底滅亡。劉禪及一些大臣被遷魏都洛陽,并受封安樂公。
一天,司馬昭宴請劉禪及其他一些大臣,故意讓一群歌姬跳了一段蜀國風情的舞蹈,劉禪的那些大臣見景思情,免不了為自己的國家亡滅而傷感,可劉禪卻跟沒事似的嘻笑戲鬧。
司馬昭也是很不理解,問其思蜀否?劉禪正玩得不亦樂乎,順嘴說到,此間樂,不思蜀。這么沒心沒肺的人,司馬昭徹底的放了心,也讓后人對劉禪的印象就是廢柴一塊。

說起來也挺費解的,劉備一個賣草鞋的窮屌絲,在群雄爭霸的亂世混得三分天下有其一,也算是一代梟雄吧,可他兒子怎么這樣的差勁呢?
仔細想想,這也不能全讓人家劉禪,他好歹也是劉備欽定的儲君,想必也是做了很多功課呢,可歷史上好像沒有什么大的作為。作為劉禪的父親,劉備在教育上絕對是失敗的。

也許自己從小受了太多的苦吧,他不想讓兒子再重復自己遭的罪??梢哉f,劉禪在內(nèi)宮里的世界很是缺乏磨礪的,一直生活在父親的羽翼庇護下。
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薄罢聼o巨細,咸決于亮”,要求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按丞相說的辦”。
當時劉禪已經(jīng)17歲了,還把他當成三歲孩子看待,一直安居于內(nèi)宮,不經(jīng)風雨的歷練,怎么能會有長進呢?
而諸葛亮呢?也真是不負托孤之恩,事無巨細,皆是親力親為,對劉禪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手,在《出師表》里有詳細描述。

可以說,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后,為了蜀國大業(yè)真做到了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想想看,劉禪在諸葛亮的巨大光環(huán)下,想放光也是沒有人給機會呀。
其實說劉禪平庸無能也是有失公允的。諸葛亮死后,劉禪真正的親政也達19年,期間也沒出什么大亂子,停止了經(jīng)年不斷的北伐,百姓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政治環(huán)境相對寬松穩(wěn)定,所以說,劉禪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