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接今,文化自覺的漢服獨特性——溪山琴況文集讀后感第三期
溪
山
琴
況
漢服文化,承古接今

溪山琴況先生為漢服的定義和邊界提出過很多有見解的想法和思考,在《說說“古裝”和“漢服”的異同》一文中探討了“漢服”和“古裝”的區(qū)別,尤其在于精神和背后所代表著的文化內(nèi)核。闡述了漢服不僅作為一種服飾,其背后還包含著民族、文化、歷史、文明的自覺精神,漢服所連接溝通古今的精神,是“古裝”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體系,包含古代漢服和現(xiàn)代漢服,它隨著漢民族的存在而存在,是我們祖先智慧的延續(xù),是根據(jù)歷代漢服形制的普遍共性提煉出來的體系內(nèi)容;而古裝是古代中國所有服飾的統(tǒng)稱,不僅包括古代漢服,也包含著古代其他民族的服飾,因此古裝并不具有現(xiàn)代社會意義,甚至有些古裝體現(xiàn)的階級性和封建性是我們今天不提倡的,它所展現(xiàn)的僅僅是過去的歷史文明。
首先,漢服包含著民族的含義。漢服是整個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包括了歷朝歷代漢民族人們所穿的衣物。不同時代的漢服各具特色但又有一些不變的內(nèi)核穿插其中,交領(lǐng)右衽的正確穿戴方式,以系帶為主沒有扣子的特點等等,都是漢服區(qū)別與其他各民族服飾的獨有特色。
其次,漢服包含著文化的含義。漢服不止是一件衣服,它身上承載著上千年的服飾文化,隨著朝代更迭不斷變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服飾是禮儀文化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不同的場合中適合不同的漢服,無論是端莊肅穆的重大場合,比如在宗廟祭祀先祖需要著冕服以示尊敬,在葬禮期間要披麻戴孝,在婚慶重大時刻要著專門的婚服。還是休閑隨意地出行,日常勞作或者節(jié)日出行,漢服都有其特有的款式和方式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而不同的材質(zhì)、顏色和花紋更有其特有的魅力和含義,在衣物上承載著人們對于生活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接著,漢服包含著歷史的含義。時光流轉(zhuǎn)朝代更迭,不同款式的漢服背后是那個時代的生活智慧和美學輝煌。無論是唐時女子漢服輕薄的材料和富貴的花紋,無不體現(xiàn)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傲然與快意。還是宋時極簡卻又具有眼前一亮配色的著裝,都傾注了宋時那一抹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慵懶。亦或是明時裝束的克制的鋒利、挺括,展現(xiàn)的也是按個時代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端正和不屈的靈魂。漢服背后是歷史支撐,是那些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日日夜夜,賦予了它每一段故事的嚴肅和快意。
以及,漢服更包含著文明的含義。文明,是歷史沉淀下來的,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tài)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gòu)成的集合。漢服是華夏文明其中的一角,通過漢服這個視角我們可以管中窺豹,追尋五千年文明不斷發(fā)展強盛的原因。
溪山琴況先生對于漢服的思考“漢服,是我們民族歷史的反思,前途的追問”也正在通過漢服發(fā)展的繁榮的明晰逐日凸顯出來,漢服背后所承載著的一切都是淺薄的古裝無法比擬的。也正是通過廣大同袍們自發(fā)自覺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普及,才能使得漢服運動日益聲勢浩大,承古接今,期許更美好的未來。
文案:云袖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guān)注我們,獲取更多現(xiàn)代漢服知識
如您對內(nèi)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