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貴胄學堂同學錄(一)
清末光緒、宣統(tǒng)年間,清政府為引進西學,培養(yǎng)本軍事人才,根據(jù)大臣梁誠的《請設陸軍大學堂、省學堂》奏議,1906年5月27日(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初五日),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陸軍貴胄學堂,校址位于北京鐵獅子胡同東口路北。
陸軍貴胄學堂是為王公大臣貴族子弟專門設置的,根據(jù)上諭:“建立貴胄學堂,令王公大臣各遣子弟投考入學親習士武,洵屬振興武備之資。”。清政府任命北洋三杰”之一的馮國璋為“貴胄學堂總辦”。入學的學員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年長不合定格與充當差事之王公世爵”,稱為“聽講王公世爵”,如恭親王溥偉、攝政王載灃等三十四人,主要是入堂聽講,并把學堂當作研究兵學場所;二是“聽講員”,即夠不上王公世爵,但又有一定年齡和資歷者;三是學員。學堂計劃招生一百六十名,“俟入學三個月后,嚴行甄別一次,酌留一百二十名為定額”。貴胄學堂學員于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909年10月23日)畢業(yè),“由陸軍部帶領引見。十一日發(fā)上諭:‘優(yōu)予出身?!睌z政王等聽講人員也領到了畢業(yè)文憑,一并刊入同學錄。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陸軍貴胄學堂停辦,貴族學生全部編入陸軍預備學校第一期肄業(yè)。這所陸軍胄學堂也被后人稱之為滿清王朝最后的倔強。該同學錄是第二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