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詡“天朝上國”,統(tǒng)御萬邦,究竟是如何崩潰的?
在中國古代,嚴格意義上說是沒有外交關系的,有的只是朝貢關系。中國古代的皇帝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他們是“天下大一統(tǒng)之主”,“臨御天下,統(tǒng)理萬邦”,因此他們將四周的國家視為藩屬,建立起了朝貢關系。清朝的統(tǒng)治者在入關后也繼承了這種理念,然而到了近代,天朝還是徹底崩潰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朝開始崩潰
清朝乾隆年間,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來華,雙方就曾在覲見禮儀上產生了激烈地爭論,最后采取了妥協的方式。嘉慶年間,英國使者阿美士德再度來華,他拒絕向嘉慶帝下跪,結果雙方不歡而散。雙方之所以會產生爭論,主要是因為雙方的理念不同。乾隆帝、嘉慶帝認為英國使者是來朝貢的,而英國人則認為是來訪問、談判的外交使者。
天朝的崩潰是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被迫在《南京條約》上簽字。在清朝的官員看來,割地、賠款不算丟人,“夷婦與大皇帝并書”才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堂堂天朝的皇帝,怎么能與英國的“夷婦”寫在一起呢?到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朝又被迫同意外國公使進駐北京,覲見皇帝時也不用下跪。

二、接連丟掉藩屬
朝貢關系是維系天朝的核心,就在清朝在受到西方侵略的同時,藩屬國也遭到了威脅。1875年,日本向琉球發(fā)出警告,今后禁止向清朝朝貢,禁止接受清朝的冊封,禁止使用清朝的年號。琉球不肯這么做,不斷派人向清朝求援,甚至在被日本吞并后,一些琉球人仍然向清朝遞呈請愿書,但是清朝最終未能讓琉球復國。
接著是東南亞的越南、緬甸,他們分別遭到了法國、英國的侵略。越南、緬甸也曾向清朝求援,清朝在1883年派兵進入越南,并與法國爆發(fā)了中法戰(zhàn)爭。清朝雖然取勝,但卻畏懼退讓,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1886年,清朝與英國簽訂條約,雖然英國允許緬甸向清朝朝貢,但實際上緬甸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三、天朝徹底瓦解
天朝已經開始崩潰,但還沒有最終瓦解,因為清朝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藩屬國,它就是朝鮮。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同年十一月,他親率大軍征討朝鮮。第二年正月,朝鮮國王向清朝稱臣納貢,自此朝鮮就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而且是第一個。清朝末年,接二連三地丟掉藩屬國,但清朝統(tǒng)治者對朝鮮極為重視,甚至派兵干預。
1882年,朝鮮爆發(fā)“壬午軍亂”,清朝派兵將大院君逮捕囚禁。兩年后,朝鮮又爆發(fā)了“甲申政變”,親日的開化派掌權。坐鎮(zhèn)朝鮮的袁世凱果斷干預,用武力鎮(zhèn)壓了這場政變。然而到了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戰(zhàn)爭,清朝最終戰(zhàn)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至此,清朝失去了最為重要的藩屬國,雖然還有一些小的朝貢國,但此時天朝的朝貢體系已經徹底瓦解。
參考資料:《近代中外條約關系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