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與買口罩
今天是2月6日,南京這里復工日期規(guī)定在2月10日,也就是說還有4天就該上班了。這兩天不知道還會不會接到通知,繼續(xù)延長放假時間。掐指一算,我女兒的寒假都快結束了。如果再這么放下去,就是暑假了。

這段時間,大家最關心的一件物品就是口罩。我一開始不覺得家里缺口罩,因為每天幾乎都不出門,偶爾去媽媽家吃頓飯,騎上小電驢,2分鐘就到了,也就這段路程會戴一下口罩。所以,我們家里幾十只口罩,我覺得完全夠用。但是,媳婦這兩天提醒我,需要再買一些口罩備著了,我還有點不情愿,我說家里不是有很多嗎?媳婦說,現在是因為不出門,所以口罩換的不勤快。等到馬上10號復工之后,每天出門都要用,幾乎一天一換,到時候口罩肯定不夠用。這時候,我才想起來真的是應該要囤一些口罩了。

我買東西有個習慣,就是去研究和比較。最近網絡上炒到斷貨的N95,我是不敢想了。但是為什么N95賣的那么好,有沒有替代產品?我總得去研究一下啊。這就好比我要買車,無論買哪一款,我總得先看一看市面上的暢銷產品。比如說我想買豪華品牌,就算我不打算買雷克薩斯的產品,但是為什么它的車總得加價呢?我肯定也要去研究一下,對不對?雖然我最后可能買的是保時捷,但這不重要。關鍵是得分析這些暢銷貨背后的原因,這些產品是不是真的好,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我也看了很多文章和視頻解讀,看來看去,也就兩部視頻我覺得講的最通俗易懂,也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部是我的偶像李永樂老師制作的《冠狀病毒是什么》,這位“板書大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間小事雞毛蒜皮,一塊小黑板,幾只小粉筆,感覺沒有他講不明白的道理。我對李永樂老師是發(fā)自內心的從發(fā)根一直佩服到腳指頭。

還有一部視頻,是最近爆火的回形針團隊制作的《關于新冠肺炎的一切》,整個視頻的制作水準讓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也是自媒體,視頻制作精良,內容邏輯清晰,通俗易懂,配上各種3D,2D小動畫,各種圖片,文獻,數據對比,讓我看完之后感覺跟鐘南山院士都能聊會天了。

這兩部視頻看完,我也想復盤一下我的學習成果,也順帶分享一下我最終得出的結論,到底應該買哪種口罩?我相信,這也是大家最近十分關心的問題。
其實,看了李永樂老師和回形針團隊的視頻,我忽然發(fā)現自己做汽車自媒體還是有意義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兩部視頻的內容是互補的,或者說切入的角度都不太一樣。李永樂老師在講解冠狀病毒之前,還出過一部視頻,講解了細菌到底是個什么玩意。他的內容有故事,好玩,好聽,不知不覺就弄明白了一個道理。而回形針的內容更像是學術報告,里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數據對比,看一遍可能只知皮毛 ,有些地方還得暫停下來,琢磨琢磨,甚至退回去再看一次。

我本來只是為了買口罩才在網上搜相關資料的,沒想到看了這兩位大神的爆款視頻??赐曛?,也真的對我買口罩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自媒體對消費者來說是真的是有幫助,買口罩跟買車其實是一個道理。下面我這位課代表就幫大家總結一下老師們的講課內容,如有錯誤的地方,記得留言勘誤,謝謝。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為什么要戴口罩,那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要想傳染給人類,首先要找到受體。比如HIV病毒要感染的受體是CD4蛋白,通常在血液里的免疫細胞的表面,所以HIV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傳播,不用擔心空氣傳播。而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所以新型冠狀病毒要感染人類,就得找到這個受體來完成結合。而我 們人類的粘膜中就有這種酶,粘膜是用來分泌粘液保持濕潤的作用,所以我們的嘴唇,眼皮,鼻腔,口腔里都有大量的粘膜。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空氣接觸到這些地方,跟受體酶一結合,感染就開始了。我在想,“倒霉”這個詞是不是就是這么來的。

所以,看完這段我們是不是就明白了,戴口罩的起碼能護住嘴唇,口腔和鼻腔。一開始我還不明白為什么有人帶護目鏡上街,看完這兩個視頻我才明白,那個人原來比我懂得多。
大家都知道,待在家里是最安全的規(guī)避被傳染的方案,那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不安全呢?首先,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比較長,所以一個看似正常的人也許他已經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只是還沒發(fā)病。如果不巧,有個被感染的人從我們身邊經過,他打了個噴嚏,就會噴出10000個以上的飛沫,最遠能傳到8米以外,如果再來一陣風,還能飄更遠。還有就是咳嗽,可以噴出1000-2000粒飛沫,最遠6米。就算你是去超市買個東西,如果跟收銀員說話,每分鐘也會有大約500粒飛沫。不僅如此,這些飛沫還可以在空氣中漂浮30分鐘,30分鐘之后變成芽孢,再漂浮3個小時,最后落地。所以,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如果出門一定要帶上口罩,遠離人群。

再說說帶有病毒的這些飛沫,大一點的100微米以上,因為比較重,所以10秒就落地了,而留在空氣中的是那些小飛沫,上皮細胞蛋白質會包裹著冠狀病毒在空氣中飄蕩,去接觸其他人的粘膜。戴口罩的好處,首先是阻隔了大顆粒。而那些納米級的微粒,因為靜電效應被吸附在內部纖維上。這里有個知識點,飛沫核最小的那些直徑為0.3微米的顆粒最難被過濾。所以,口罩的過濾效果,大多數會通過0.3微米的氯化鈉過濾能力作為考量標準。能在測試中過濾95%以上的,就是N95口罩。這么一解釋,大家就都明白了。

但是不是我就得必須買N95口罩呢?數據顯示,有論文顯示,咳嗽噴出的飛沫核 82%的尺寸集中在0.74-2.12微米,普通醫(yī)用紗布口罩也能過濾掉大部分的飛沫核。美國2800多名流感醫(yī)護人員經過測試,佩戴N95口罩和醫(yī)用紗布口罩的流感感染率,沒有明顯差別。所以,其實只要能是口罩,就一定有防護效果,當然不差錢有路子能買到N95當然最完美,如果只能買到普通口罩也不要慌,一樣可以起到防護作用。

而比戴口罩更關鍵的其實是洗手,因為在戶外待一段時間之后,很可能我們的手上就會停留活著的冠狀病毒,如果我們不洗手就去拿東西吃,或者揉眼睛,挖鼻孔的話,也可能會被感染。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存活能力非常強,在塑料,金屬和玻璃上至少能存活兩天。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小區(qū)的電梯間,都擺上了衛(wèi)生紙,讓大家避免接觸公共區(qū)域。這一點我是真心佩服我媳婦,在云南旅游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去超市買了醫(yī)用免洗洗手液,每天一回到酒店就讓我們洗手。我當時還很問了句,不是帶好口罩就行了嗎?現在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無知。

其實對任何事都要有敬畏之心,吃穿住行方方面面都是有邊界的。這次病毒傳播的源頭說是蝙蝠,之前SARS疫情說是果子貍傳染給人的,后來專家研究發(fā)現源頭還是蝙蝠。網絡上吃蝙蝠的視頻,惡心的我差點把手機摔了。蝙蝠進化到今天,進化成那么丑陋的樣子,已經盡可能的告訴人類他不好吃了,竟然還有人想嘗個鮮。非洲當年鬧埃博拉病毒,那是因為人家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非洲人要去叢林狩獵,逮到什么吃什么。咱們是走進飯店,想到什么吃什么。

我與蝙蝠也曾有過親密接觸,那還是我在上初中的時候,我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能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白天起床我跟父母說房間里有鬼,父母說我肯定是最近學習壓力大,讓我好好休息,順手就把我的Gameboy游戲機沒收了。我每天晚上只要關了燈躺床上,不一會兒就能聽到那種聲音,但是我一開燈去父母房間拉他們過來,這個聲音就沒有了。?后來有一次,我聽到這個聲音,就沒開燈,然后躡手躡腳的跑去我父母房間,悄悄拉他們到我房間,他們終于相信我說的鬧鬼是怎么回事了。

后來排查了一圈,最終定位在空調內外機接口的那個孔洞位置,父親找了專業(yè)人士拆開空調管道接口處,當時一個黑影嗖的一下就竄到了屋里,我當時以為是只鳥,定睛一看,我去,竟然是只蝙蝠。工作人員說,那個孔洞里還不止一只蝙蝠。我媽趕緊把門窗全部打開,然后用掃帚驅趕。

這次事件過后,我媽回憶說,怪不得總是在空調下方經常有黑色的顆粒,以前不知道是什么,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蝙蝠的便便。我一回想,這聲音我從第一次聽到至今快1年了,原來每天頭頂上都有幾只蝙蝠陪著我啊。還是我奶奶比較有文化,她說這是好事,福祿壽喜里面,蝙蝠代表“福”,蝙蝠選擇在我們家做窩,說明我們是有福之人。當時我年少無知,回了一句:可是我們把它趕走了啊。

言歸正傳,這次的疫情至今還沒有解除,還有4天就要上班了。說實話,現在大家的情緒都不高,心思也大多不在工作上。這時候很多人會發(fā)現,其實命比錢重要。而且這次疫情也讓很多人打破了自己陪伴家人最長的時間記錄,比如我。我仔細算了一下,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陪伴老婆孩子,今天已經是第19天了,在家里我可以彈琴給我老婆孩子聽,我可以陪她倆一起看電影,我女兒現在跟我的親密度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我忽然發(fā)現,人這一輩子時間有限,到底是分配給事業(yè)還是家庭,我們是不是也值得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大家想想,一個小小的口罩,都蘊含著這么深的學問。我作為一個汽車媒體,更應該對這個行業(yè)有敬畏之心。一款車如果想要幫大家選對, 真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有時候,單純從車本身去分析,并不一定能幫助所有人。比如買口罩這件事,我在網絡上查詢了相當多的資料之后,發(fā)現很多自媒體的內容都是相互補充的。但是最后消化這些內容還得靠我們自己。
我現在對于口罩,病毒以及我目前所處的環(huán)境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我可能在今后飲食,出行的各方面都會有些改變,平時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我會開始注意,沒有關心的點開始有所關心。這是我的收獲,不知道大家讀到這里,有沒有自己的收獲。大家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身邊的人有用,也歡迎轉發(fā)。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