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嗅覺的一項研究!

研究表明,我們對氣味的偏好不是由文化因素決定的。
所以,臭豆腐和香港腳對全人類來說,它都是臭的(不分中外),這一點跟不同文化背景的視覺審美主題剛好相反。

一項關于氣味感知的新國際研究結果表明,世界各地的人們往往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氣味,這跟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沒有關系。
這項研究今天發(fā)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要求235人對10種氣味分子進行最令人愉悅到最不快的等級。這些分子在礦物油中稀釋,并使用類似于氈尖筆的氣味分配裝置(品牌名稱為“Sniffin’ Sticks”)呈現(xiàn)給參與者。
這些分子包括香蘭素,聞起來像香草,丁酸乙酯,聞起來像菠蘿或桃子,以及異戊二酸,聞起來像出汗的腳。
參與者來自北美、南美洲和亞洲三大洲,他們的文化背景不同。被詢問者包括來自紐約市、墨西哥城和泰國Ubon Ratchathani的工業(yè)化城市居民,以及過著傳統(tǒng)農業(yè)或狩獵、采集和覓食生活方式的人。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臨床神經科學研究員Artin Arshamian表示:“他們想檢查世界各地的人們是否有相同的嗅覺和相同類型的氣味,或者這是否和地域文化有關”。
“由于這些群體生活在雨林、海岸、山區(qū)和城市等不同的陰性環(huán)境中,這些參與者嘗試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臭味體驗”。
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來自所有群體的人傾向于按照類似的順序對氣味進行排名??傮w上最受歡迎的氣味是香蘭素,而異戊二酸排在最后。這表明氣味偏好在人類中可能是普遍的,而不是由文化差異塑造的。
采樣結果支持了這種解釋。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同一文化群體中一對人的氣味愉悅性排名的平均排名相似性僅略高于不同文化的一對(τ=0.32對0.28)。換句話說,來自同一文化群體的人在評估氣味的方式上往往并不比來自不同文化的人更相似。

因此,如果我們的文化背景在塑造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氣味方面沒有發(fā)揮重要作用,那該怎么辦?
研究團隊報告稱,個人偏好解釋了他們數(shù)據(jù)集約54%的變化,但緊隨其后的是氣味分子的分子結構,這解釋了41%的變化。
為了進一步研究分子結構的作用,該團隊創(chuàng)建了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將試圖根據(jù)分子的化學結構預測氣味有多愉快。為了建立該模型,使用了466個其他氣味分子的化學結構和宜性信息(按美國研究參與者的排名)。然后,研究人員在研究中使用的10種氣味分子上測試了該模型,發(fā)現(xiàn)該模型對“令人愉快排名”的預測與他們的實驗結果密切相關。這支持了氣味分子的化學結構有助于確定人類如何找到它們的假設。
“現(xiàn)在我們知道,普遍的氣味感知是由分子結構驅動的,這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喜歡或不喜歡某種氣味”。
“下一步是研究為什么會這樣,將這些知識與我們聞到特定氣味時大腦中發(fā)生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
拓展閱讀:與人類聽力相關的基因與??挠|角有關?
? ? ? ? ? ? ? ? ? ? ? ? ? ? ?科學家首次在血液中發(fā)現(xiàn)了微塑料
? ? ? ? ? ? ? ? ? ? ? ? ? ? ? ? ? ? ?伊維菌素為何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了解世界上第二大傳染病的死亡原因!結核病細菌
視頻欣賞:量子算法加持下的引力波探測
? ? ? ? ? ? ? ? ? ? ? ? ??美妝分享,還是原來的味道
? ? ? ? ? ? ? ? ? ? ? ? ? ? ? ??足不出戶算是自我隔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