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動為束 弱者用為展
就像前幾天說的 尾閭正中 很好做 但直接做 就做錯了 命門后突也一樣 我們要順著筋骨 撐展打開 只有打開了 勁才可以來回變化 不然就是摧殘自己 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反弓的 我們要做的互爭比例 也是反弓的 也就是 后縮為主 前展為次 通過腰腹互爭 把這個反弓 拉長 拉開 雖然還是反弓的 但是關節(jié)打開了 這個時候 筋骨就到位了 最后近乎拉直 在這個狀態(tài)下 你的命門 也就是胸椎腰椎連接處 才會有后突感 這里是大節(jié) 胸腰都在打開的時候 這里是最明顯的 如大椎 這才是命門后突 只有在胸腰脊柱都打開的時候 你才可以做束展 不然腰突就會來 我已經吃到苦頭了 雖然我做得很小心 一直在用互爭 做塌腰 但一天這么長 總有泄勁的時候 那時候 腰椎就會后彎 然后就和開車久了會腰突一樣 腰椎反曲 傷到關節(jié) 所以 我們要做的 不是讓腰椎拉直 也不是讓腰椎反曲 而是順著它的曲線 盡量的做互爭變化 在互爭中 一點點的消磨掉長久造成的生理彎曲 讓勁路可以通暢 明白了這一點 我們再看全身的關節(jié) 你會發(fā)現(xiàn) 都是連環(huán)S彎道 這個以前說過 再捋一遍 腰椎開始( ?骨盆 ) 膝( 踝 )足弓(趾根) 趾中 ( 趾尖 )還是從腰椎開始( 胸椎 )頸椎( 后腦 ) 然后是手臂 肩與背合 髖與胯合 就免了 胸椎 )肘 ( 腕( 掌心 )指根( 指中 )指尖( 這里面比較難以理解的 就是肩 髖 也就是肩胯 這兩大關節(jié) 肩胛骨 髖骨 是隨著胸椎 骨盆的 形成的圓弧 是在順中求逆 互爭出靜中動來 另一個 就是 肘 腕 你會發(fā)現(xiàn) 曲度是一樣的 不是S彎 真的不是嗎 你把腕關節(jié)轉一圈再看 是了 所以 我們要明白 這些連環(huán)S彎要做的是什么 是讓你做弧線屈伸束展 我們要做的 就是通過互爭 把這些弧線 做到圓滿 讓勁 在無限的弧線中 得以貫穿 那么 這是關節(jié) 還有穴位 我們之前說的 筋的關節(jié) 直線也別給我好好走 給我旋起來 通過無盡的弧線 得以互爭 撐展 打開 通透 你會發(fā)現(xiàn) 上面說的這些弧線 都是縱向的弧線 橫向的呢 重點在肩胯這里 胸腰尾 都是)肩胯雖然是相隨的 但是要做到順中的逆 要做出 )中的( 當然 既然是互爭 自然就有了 其實不用專門提出來 但是 昨天我們說了 互爭出勁不是終點 勁也要慢慢沁染開來 做到( 與 )合 主次疊加 這個不是把你的互爭主次比例 調成五五 而是疊加態(tài) 主次沒變 但是如同有一對相反的主次 疊加了過來 如 前后互爭 前主后次 而前慢慢的沁到了后 后慢慢沁到了前 也就是說 你不僅有了一種向前的欲動 還有了向后的 同樣的力量 這就是通透 而不僅僅是互爭的變化 這才是混元 這才是五維 如同紙張的折疊 明白了這一點 我們也就明白了腕 腕是擰轉的取巧嗎 不是 是 )沁成了( 也就是看著是( 其實是 )不分彼此 這個時候 你的腕 就不再是互爭的主次變化弧線通道 而是一個鐵鐲子 明白了這一點 你再看反曲度的所謂命門后突 你就會明白 全身哪有什么連環(huán)S彎 全都是鐵箍鐵板 這個時候 我們就不再是S彎折疊屈伸 而是混元彈簧 只有這時候 你才能真正的做到 無極式 直直的站著 全身不見彎 處處都是彎 這個時候 你才有氣 因為勁已經不能描述了 你怎么描述一個疊加態(tài)的物體 不能描述 這個時候 你才能真正的明白互爭怎么做到的 疊加態(tài)才有糾纏互爭 而不是捏搓組合 分出主次 十力合一勁 十勁合一氣 這個時候 你才有真正的束展 不再是折疊的變化 而是一氣之束展 五行拳 你才能真正的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