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在103光年外,有一顆偏心的巨行星,干擾著另一顆類地行星!

與之前的想法相反,在外軌道上運行的巨大行星并不排除在同一太陽系中存在類似地球的行星(或該行星上有生命)。根據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行星天體物理學副教授斯蒂芬·凱恩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當它的巨型鄰居移動過去時,從這顆類地行星上看到的景象,將不同于我們在地球夜空中看到的任何東西。

這項研究是在名為HR5183的行星系統中進行,該行星系統距離處女座約103光年,就是在那里,今年早些時候發(fā)現了一顆偏心的巨行星。

通常情況下,行星圍繞其恒星運行的軌道或多或少是近圓形的。天文學家認為,像木星這樣圍繞太陽運行穩(wěn)定圓形軌道上的大行星,可以保護我們免受可能撞向地球的太空物體影響。有時,行星之間的距離太近,會使彼此偏離軌道。這可能導致行星具有橢圓形或“偏心”軌道。傳統觀點認為,在偏心軌道上運行的巨大行星,就像是它行星鄰居的破碎球,使它們變得不穩(wěn)定,擾亂天氣系統,并減少或消除其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凱恩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薩拉·布朗特對這一假設提出質疑,測試了HR5183太陽系中一顆類似地球行星的穩(wěn)定性,其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天文學》期刊上。研究計算了這顆巨行星在繞恒星運行時對類行星的引力,在這些模擬中,這顆巨大的行星經常對類地行星雙胞胎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將其完全拋出太陽系。但在行星系統的某些部分,這顆巨大行星的引力效應非常小,足以讓這顆類地行星保持穩(wěn)定的軌道。

研究發(fā)現,較小的類地行星最有可能在恒星系中被稱為可居住區(qū)的區(qū)域內保持穩(wěn)定。宜居區(qū)是圍繞恒星的區(qū)域,該區(qū)域的溫度足夠高,可以在行星上形成液態(tài)水海洋。這些發(fā)現不僅增加了這項研究中描述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也增加了我們所知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地方的數量。對于喜歡看星的人來說,這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fā)展,最新研究中的偏心巨星HR5813b需要近75年才能繞其恒星運行。

但是,這個巨人最終從它的小鄰居身邊搖擺過去的那一刻,將是一件令人驚嘆的、千載難逢的事件。當這顆巨星最接近這顆類地行星時,它的亮度將是金星的15倍(這是地球上肉眼可見最明亮的天然物體之一),它將主宰夜空。展望未來,天文學家們將繼續(xù)研究像HR5183這樣的行星系統。目前正在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過境太陽系外行星調查衛(wèi)星和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的數據來發(fā)現新行星,并檢查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可能存在和繁榮的條件的多樣性。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參考期刊《天文》
DOI: 10.3847/1538-3881/ab4c3e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