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盟軍也有“黃鼠狼”,美國M29裝甲運輸車,專為挪威地區(qū)研制

1942年,盟軍已經(jīng)對德軍在挪威的所作所為不能忍受了,因為德軍通過挪威源源不斷地獲取原材料打算制造原子彈,盟軍提出了在挪威執(zhí)行特種作戰(zhàn)的想法,切斷或者延遲德軍原材料的供應,在這個大計劃背景之下,衍生出了另一個小計劃,因為當時盟軍缺少在北歐環(huán)境下使用的車輛,于是計劃研制一種輕型雪地機動裝甲運輸車。

輕型的履帶式雪地裝甲車在研制過程中先命名為T15,后來改為M28,最后再改為M29“黃鼠狼”(Weasel),M29又分為A、B、C三個子型號,其中C型使用最廣泛。
M29裝甲車比較小巧,起初設計的T15和M28擁有后置的發(fā)動機艙,只能承載2人,再額外運送一點物資,相比之下M29設計更加完美,它的發(fā)動機安裝在車體前方,發(fā)動機為一臺70馬力的Studebaker 6-170六缸發(fā)動機,變速箱安裝在車體后方,驅動后方的主動輪,負重輪直徑很小,前方的導引輪水平位置低于主動輪,這讓裝甲車看起來略微前傾。

為了降低地面壓強,金屬制的履帶板面積很大,起初履帶寬度380毫米,后來增加到510毫米,雖然看起來不太協(xié)調(diào),但是M29的通過性確實非常好,能輕松通過其他履帶車輛無法通過泥地、雪地,這一點在后來的使用中廣受好評。
車輛雖然和卡登.洛伊德裝甲車差不多,為頂部開放式,不過M29并沒有標準的防護裝甲,它只是一輛履帶式運輸車輛。

車輛駕駛員位于車體左前方,因為車輛比較緊湊,儀表盤不在駕駛員正面,而在他的右側,駕駛員的正面安裝有一面擋風玻璃,他的后方則是一排座椅,可以搭乘3名乘員。
M29沒有標準的武器裝備,一般在車輛中部安裝有武器座,可以根據(jù)情況****等裝備,例如M29C A型安裝了M20型75毫米無后坐力炮,而M29C C型則安裝了M3型37毫米炮,二戰(zhàn)后多個國家獲得了M29系列裝甲車,例如法軍就曾給它安裝57毫米無后坐力炮、60迫擊炮等裝備。

M29最初只具備部分兩棲能力,干舷較低,可以穿越一些平靜的內(nèi)陸水域,依靠履帶劃水前進,C型適當修改了這一問題,在車體前后增加可拆卸式的浮箱,可以在較為平靜的海面執(zhí)行兩棲任務。
人們最初希望M29能空運甚至傘降,可以在挪威冬季雪地中輕松穿行,不過該車最終并沒有參與到挪威的作戰(zhàn)任務,而是投入到歐洲其他地區(qū)的戰(zhàn)斗中,士兵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種輕型車輛用途很廣,除了用來運送少量物資,也可以用來作為救護車、通信車、指揮車等,士兵們甚至用它穿越反坦克雷區(qū),因為它極低的地面壓強不會觸發(fā)反坦克地雷。

該車還曾作為專業(yè)兩棲登陸車的補充,參與了諾曼底登陸、橫渡萊茵河的作戰(zhàn),據(jù)說它也曾在硫磺島、沖繩島上服役于海軍陸戰(zhàn)隊。
二戰(zhàn)后M29作為戰(zhàn)爭剩余物資出售給了很多國家,其中大部分都是C型,還有很多被陸續(xù)銷售到民間市場。法軍山地部隊將其使用到70年代,極地探險隊伍甚至將其使用到1993年,可見該車在越野、雪地機動方面確實性能優(yōu)秀。

M29“黃鼠狼”輕型裝甲車重1.7噸,車長3.2米,寬1.5米(后期換裝新履帶后寬1.68米),高1.3米(不包含擋風玻璃),最大行駛速度58千米每小時,水上機動性很差,陸地最大行程26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