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軍差距咋這么大?閻錫山一個省30萬人,馮玉祥控制幾省都不如他
在電視劇里面我們經(jīng)常聽到督軍這么一個詞,在軍閥時代督軍貌似很大的官。那督軍都這么厲害嗎?這個還是有差距的,比如閻錫山作為民國不倒翁一直割據(jù)到解放前。而馮玉祥控制幾個省都不如他,那督軍到底能控制多少軍隊呢?
?
在民國軍閥混戰(zhàn)時期,由于掌握槍桿子就掌握了一切,督軍成了一個省最大的官。而督軍為了能更完全的掌握一個省,一般會把手伸到民政。其實督軍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稱呼,在民國初期這個稱呼叫都督。到了民國五年,袁世凱死后才叫督軍。由于督軍這個稱呼比較獨特,和清朝時的都督有區(qū)別,所以督軍才被大家記住,獨具民國特點。后來又叫督理或者督辦。直到北洋政府不再控制全國了這個督軍才改。

?督軍要想維持地位就得有槍有炮,這樣對內(nèi)能鎮(zhèn)住小軍閥,對外可以防止自己被打趴下。而有槍有炮又能維持軍隊的開支,錢就非常重要。督軍想要搞經(jīng)濟的方法那是相當?shù)亩?。最簡單粗暴的就是投靠,一省督軍也是封疆大吏,手里有的是資源。畢竟自從清末以來,海關(guān)、鐵路、礦產(chǎn)這些玩意都是很好的籌碼。
?而除了投靠外,那也可以借錢,而民國軍閥的一大特點就是經(jīng)常借錢不還。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洋政府經(jīng)常干這事。如果以上兩點都做不到那就靠自己掙。這里面對于一些窮省份自力更生有個楷模就是閻錫山。

閻錫山剛坐上山西軍政府都督的時候,那可是真的一窮二白,啥都沒有。但是閻錫山有一點好,就是會搞經(jīng)濟。由于閻錫山打仗不怎么樣,幾次向外延伸失敗后就不抱幻想一心搞經(jīng)濟。山西這么個內(nèi)陸窮身份成了全國模范省,晉綏軍也從最初一萬多人到了十幾萬。北洋政府都沒有了,他依然是屹立不倒,到了1930年已經(jīng)有了二十萬大軍??谷諔?zhàn)爭前,晉綏軍有三十萬人馬。
?

跟閻錫山對比的就是他的鄰居馮玉祥。馮玉祥的部隊號稱西北軍,這個主要原因就是西北數(shù)省都是他馮玉祥的。不過馮玉祥就沒啥經(jīng)濟頭腦了,對于維持軍隊開支的方法主要就是靠搶。這種竭澤而漁的方式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自己先被干倒了。
?而除了閻錫山還有一位就是張作霖。張作霖的東北剛創(chuàng)業(yè)時也家底不多。由于清朝時期東北人口稀少,到張作霖手里油水并不多。有油水也是人家日俄的。但是張作霖從吞并馮德麟開始逐漸控制遼寧到最后成為東北王,軍隊也從當初一萬人到三十萬,還海陸空齊全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軍閥,連老蔣都怕??梢哉f,埋頭搞經(jīng)濟才是這些督軍們發(fā)家的最靠譜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