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吃的丸子,到底是在南方還是北方?

陸上跑,海底游,空中飛,土里種
沒有不能做成丸子的!
瓷盆里,蜜蠟色的湯汁透著瑩潤的光,幾星青蔥,像袖珍的煙篷船,在番茄丸子的“小洲”邊???。
沙沙的、綿綿的番茄塊兒,粉粉的、糯糯的小丸子,酸酸甜甜,簡簡單單。寒冬時節(jié),熱氣拂面;吃出熱汗,渾身舒爽。

攝影/曇華碎夢,圖/圖蟲·創(chuàng)意
砂鍋里,淡金色清湯中有一顆獅子頭。幾片翠微的青菜點綴旁邊,獅子頭表面凸起一個個“圓啾啾”,瘦肉粉嫩,脂肪白皙,融合于一身。
一勺?(kuǎi)下去,軟糯回彈;送入嘴里,豆腐般滑腴;舌尖輕輕一抿,便已化開,未及咽下,鮮上眉稍。

白壁色的湯汁里,蔥花星星點點,簇?fù)碇幻?strong>大魚丸。魚丸表面一層“歐根紗”,咬一口像給嘴唇做輕盈的“SPA”。又像吃了一枚小地球:
地幔是丸體,緊致彈牙;地心是肉餡,汁濃脂滑。Q彈與溫糯的雙重體驗,閉眼是一片海,回味如沖浪,一波入魂。

攝影/GAGALing
中國的丸子有上百種,吃丸子的歷史也跨越逾千年。又因南北地域殊異,風(fēng)物民情不同,而造成“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丸子’”。
一幅中國丸子地圖,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中國人吃丸子簡史。

制圖/孫璐
丸子原初的誕生形態(tài),軟軟綿綿,渾圓天成,狀似輔食,對牙牙學(xué)語的小孩、牙松齒稀的老人進(jìn)食,都十分友好。小小的丸子,包裹著一個民族敬老憐幼的巧思,濃縮著因時制宜、因地取材的自然智慧。
丸子之于中國,是散落到如煙歷史畫卷里的五彩珠璣;是鑲嵌于山川經(jīng)緯上的啟明星辰;是沸騰著人間煙火氣的團(tuán)圓希冀。
- 01 -
進(jìn)擊的丸子君,
千年前的“網(wǎng)紅食物”
北魏“頭部公眾號”《齊民要術(shù)》的“小編”賈思勰一定沒想到,他的一次轉(zhuǎn)載,成功帶火了一個現(xiàn)象級“IP”——丸子。原來小賈的前輩、美食“大V”崔浩曾寫過一篇爆文《食經(jīng)》,里面提到了“作豉丸炙法”:
“羊肉十斤,豬肉十斤,縷切之……合擣(dǎo,通“搗”),令如彈丸。別以五斤羊肉作臛(huò,肉羹),乃下丸炙煮之,作丸也?!?/p>

圖/匯圖網(wǎng)
北魏三百年后,隋朝“頂流”楊廣有一次到揚州游玩“打卡”,御廚以名勝“葵花崗”為主題做創(chuàng)意料理,名曰“葵花劖(chán,斬、切)肉”。
后來,唐代美食“網(wǎng)紅”韋陟又高仿了一版:圓墩墩的外形,“雄赳赳”的疙瘩,恰似石獅子頭頂?shù)?strong>波浪卷,蠢萌可愛。據(jù)說,這葵花劖肉便是獅子頭的前身。

而關(guān)于魚丸的記載,清代“探店達(dá)人”袁枚在他的美食攻略《隨園食單》中,專門開辟了一個欄目“水族有鱗單”,里面有詳細(xì)做法:
“用白魚、青魚活者……將肉斬化,用豆粉、豬油拌,將手?jǐn)囍?/strong>……加蔥、姜汁作團(tuán),成后,放滾水中煮熟撩起,冷水養(yǎng)之,臨吃入雞湯、紫菜滾?!?br>

攝影/吳學(xué)文
我國國土幅員遼闊,“三級階梯”西高東低,各地區(qū)都有自身獨特的降水、溫度以及光照條件。不同地域又有不同的民族、文化、風(fēng)俗等。
小小丸子,就像調(diào)皮的“胃勿空”,從三級階梯蹦蹦跳跳走來,用它七十二變般的閃轉(zhuǎn)騰挪,為神州大地的味覺“元宇宙”,編織了一條條“區(qū)塊鏈”。
- 02 -
丸子百變大咖秀
有霸總,也有甜寵
時針撥到近代,相聲大師李德钖編寫的名段《報菜名》里,一大波丸子“組團(tuán)”向我們襲來:“紅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鮮丸子、汆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鉻馇丸子、豆腐丸子”。
如果丸子也有“百變大咖秀”,我們看看都派出了哪些選手?

“霸道總裁”:揚州獅子頭
揚州獅子頭,天生“自來卷”,帶著貴氣,支棱著“肉啾啾”,凹凸有致;拿筷子戳它,不散不碎,如果抖落湯中,叫做“獅頭甩水”?;钕駛€有性格的“霸總”。

獅子頭最傳統(tǒng)的揚州做法,要純手工細(xì)切,不能將纖維斬斷,還要做到肥瘦分離。肥肉丁的大小,像石榴籽兒,玲瓏剔透。而瘦肉丁的大小則如火柴頭,粒粒分明。
對于獅子頭的肥瘦比例,古今名人觀點各異。比如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里明確標(biāo)識:“肥瘦各半,用纖合勻”;而“細(xì)節(jié)控”梁實秋和“隨性吃貨”汪曾祺卻給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
梁認(rèn)為:“七分瘦三分肥,不可有些須筋絡(luò)糾結(jié)于其間”;汪則說:“愛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磥矶ΧΥ竺绐{子頭也是眾口難調(diào),比例調(diào)整還是按個人口味為好。


“瓷娃娃”與“豬豬男孩”:
福州魚丸、泉州貢丸
色如白瓷,圓嘟嘟的臉蛋兒;又脆又彈,仿佛能直接跳進(jìn)你的口中,簡直像一個活潑調(diào)皮的“瓷娃娃”,這就是福州魚丸。
福州魚丸多以魚肉為表,豬肉為餡,一口下去,魚肉彈牙,肉汁滋嘴,讓你同時感受陸地和海洋的“雙廚狂喜”。而且個頭很敦實,足有半拳大小,讓你能吃到扎扎實實的大分量、大滿足。

攝影/劉艷暉
福州魚丸用淡水魚和海水魚皆可。淡水魚以草魚和鰱魚居多,海水魚以鰻魚和鯊魚為主。
鰱草魚丸味清淡,肉松軟;鰻鯊魚丸海味濃、彈性足,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口感需求,但做法都不離“剖魚剔骨,去皮刮肉,剁肉成泥,打漿攪拌”的十六字訣。

攝影/GAGALing
如果說福州魚丸是人見人愛的“瓷娃娃”,那么泉州貢丸就是精致的“豬豬男孩”。傳說在古時候,它是進(jìn)貢給皇帝的丸子。
閩南話中的“貢”通“摃”(gāng,捶打的意思)。用木槌把新鮮的豬腿肉反復(fù)捶打,肉搗爛,去肉筋,還要加冰塊,因此貢丸吃起來更加有彈性,所以又叫“跳丸”。

“野戰(zhàn)排”:南煎丸子
南煎丸子觀之棗紅重汁,如棋子布陣,與西式漢堡肉有些類似,頗有豪放的狂野氣概。而且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汆丸子、炸丸子,而是煎丸子。
“南煎丸子”的名稱來由,據(jù)說因其制作手法為南方煎燒,是謂南煎。傳聞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位高權(quán)重,在直隸官府宴席中為避諱“袁”字,故命廚師將圓形丸子壓扁成棋子狀。在清代,“南煎丸子”在眾多直隸官府菜館中均屬招牌。

攝影/脆皮兒特會吃
南煎丸子通常以二八比例的牛羊肉餡或豬肉餡,加之切成小粒的藕?。ɑ蜉┧j丁),調(diào)入蔥花料酒攪拌,加料后把肉攪上勁,點上一點水,保持嫩度。
脫胎于魯菜的南煎丸子,融匯百家之長,已經(jīng)屬于一個創(chuàng)新的菜系——“五方菜”。所謂“五方菜”,是指集中了東南西北中五方口味。


圖/搖滾大廚

“彈跳高手”:潮汕牛肉丸
如果有一枚丸子,是實心的,卻能像空心丸子一樣,一咬爆汁,鮮到能讓你的舌尖有觸電之感的話,那么這枚丸子一定是潮汕牛肉丸。金色油花四濺,迸溢唇齒之間,堪稱丸子界的“張國偉”。

攝影/吳學(xué)文
之所以如此稱呼它,是它的彈跳力??催^周星馳電影《食神》的同學(xué)可能印象深刻:它會在盤子里“蹦迪”。整顆塞入口中,彈牙彈嘴彈舌頭,簡直像咬了一枚“牛肉乒乓球”。


一口爆漿,彈力十足
圖/電影《食神》
潮汕牛肉丸為何會有如此驚艷的口感?第一是因為使用了未經(jīng)冷凍的新鮮牛肉,第二在于堅持人工手打。牛肉在捶成肉漿的過程中,肌肉蛋白被抻長,肌肉纖維卻不拉斷,才造成了如此獨特的口感。
潮汕牛肉丸還分咸淡兩派,潮州偏淡口,而汕頭則偏咸。不管哪一派,經(jīng)典吃法都是搭配粿(guǒ)條,蘸沙茶醬。吸溜一口泛著芹菜粒的牛肉清湯,咬一口潮汕牛肉丸,閉上眼睛,在嘴里打一場乒乓。


“暗黑小王子”:邵陽豬血丸子
邵陽的酒,叫胡子酒,邵陽的丸子,是豬血丸子。湘中彪悍之地,豬血丸子在外人乍聽起來像暗黑料理,在邵陽孩子那,卻是飽含年味的鄉(xiāng)愁。
豬血丸子又稱血粑(b?。┒垢?/strong>或豬血粑,據(jù)說六百年前就有雛形了。用熱豆腐拌豬血和肥瘦肉,調(diào)入辣椒粉,先曬后煙熏。還可以摻入糯米,做成糯米豬血丸子。

豬血丸子舊稱“寶慶豬血丸子”。正宗“血粑豆腐”產(chǎn)于隆回縣北部一帶,而隆回“四都”地段獨具特色,稱為“四都圓子”。
豬血丸子可煎可煮,可炒可涮。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像一位“暗黑小王子”,從重口味星球飛進(jìn)尋常料理烹飪的世界,卻不喧囂奪味。

攝影/竹山觀耳,圖/圖蟲·創(chuàng)意

“素食三劍客”:
洋芋丸子、豆腐丸子、蘿卜丸子
在西北大省甘肅,有一道家喻戶曉的丸子菜:洋芋丸子。西北有民諺曰:“甘肅洋芋蛋,只吃洋芋不吃飯。”可見洋芋對于甘肅的重要性。
甘肅地區(qū)把制作洋芋丸子的過程,叫做“丸丸子”。將洋芋磨粉加入適量干淀粉,少量面粉,放入鹽、胡椒粉、大香面等佐料攪拌均勻,用手滾成海棠果大小的圓球球,上籠蒸煮十五分鐘,一鍋白皙透亮、玉潤光潔的洋芋丸子就新鮮出鍋了。


圖/靈閑生
洋芋丸子既可趁熱吃,也可涼拌吃,加入蒜末辣椒醋,熱油一澆,入口柔潤爽滑。用甘肅本地話說——“柔筋筋!”
豆腐丸子和蘿卜丸子,雖然和洋芋丸子一樣,同屬素丸子行列,但是卻沒帶上特別鮮明的地域標(biāo)簽,而是因地制宜,更偏重家常味道。每個地方,都有每個當(dāng)?shù)乜谖?/strong>的豆腐丸子和蘿卜丸子,慰勞天各一方的游子,同此一握的鄉(xiāng)愁。

- 03 -
丸子外面是“滾滾”紅塵
丸子里面是濃濃鄉(xiāng)愁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如果沈從文是一枚穿越到現(xiàn)在的游子,那么這句唯美的情話,可以再插進(jìn)一句“吃過許多超市的速食丸子”。
誠然,中國古典的“手作”丸子種類何其多,蔚為大觀,而有現(xiàn)代物流冷鏈加持下的“流水線”丸子,更是在生鮮超市的貨架上玲瓏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潮汕牛丸、牛筋丸、芋泥肉丸、撒尿牛丸、香菇貢丸、鱈魚丸、龍蝦球、魚籽寶、咸蛋黃魚蛋、芝士魚丸、章魚丸、花枝丸、跳跳蝦丸……既可以“他鄉(xiāng)遇故知”時,火鍋里涮出鄉(xiāng)音暢敘;也可在寒冬時節(jié),陋室煮物,暖暖一間。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丸子以其便利性與時效性,帶給都市游子一帖溫心和暖肚的安慰劑,但味道可以復(fù)制,鄉(xiāng)愁卻不能復(fù)制,真要說回味無窮、直擊心靈的丸子,還得是家里的味道。

小時候,每到冬天,最盼望的是媽媽做的汆羊肉丸子。羊肉加姜末剁碎、調(diào)入蛋液增加嫩度。用小勺?(kuǎi)出一個個小丸子,落入翻滾的“馬勺”(使用煤氣的手柄鍋)。媽媽的汆羊肉丸子,清湯澄澈,出鍋只需點幾滴香油,撒幾星香菜,溫暖了我童年的冬日。
氤氳的水汽在窗玻璃上結(jié)了一層松柏狀的冰花,羊肉的香氣仿佛有了形體,從窗花的童話森林中拉著雪橇跑出來?;貞浛偸亲詭?strong>BGM(背景音樂),耳邊恍然響起了舒曼的鋼琴曲《童年即景》。
后來,我到異鄉(xiāng)上學(xué),寄宿的大爺家里,常給我做的是“塞北江南”鏡泊湖的湖魚肉丸。東北魚丸講求現(xiàn)做現(xiàn)吃,大爺從一盆魚糜,用手現(xiàn)擠出一個個丸子,丟進(jìn)沸騰的火鍋,水花叮咚的聲音,仿佛故鄉(xiāng)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響徹在耳畔。

攝影/吳學(xué)文
如今,寓京多年的我“夢里不知身是客”,想嘗嘗家鄉(xiāng)的味道,便流連于“駐京辦”的餐廳,也能在一枚丸子里“一晌貪歡”。
余光中說: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我想說,鄉(xiāng)愁是一枚圓圓的丸子,就像蓋在郵票上面的,那圓圓的郵戳……

圖/電影《黃金時代》
?文?|?鹿鳴谷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地圖編輯?| 孫璐
制圖?|?魚一條
文章首圖 |?視覺中國
文章封圖?|?視覺中國
文中未署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