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課《漫話春秋戰(zhàn)國》章節(jié)測試答案
?第一章
1、春秋戰(zhàn)國起止的時間是:? ? ? ? ? ?。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答案:?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漢代及以后實行的“道統(tǒng)”思想是:? ? ? ? ? 思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答案:? 儒家
3、德國哲學(xué)家雅斯貝爾斯的著作《歷史的起源與目標(biāo)》中揭示了一個人類文明的? ? ? ? ? 時代。
A:起源
B:繁榮
C:軸心
答案:? 軸心
4、春秋五霸指的是五個人,而戰(zhàn)國七雄指的是七個國家。
A:對
B:錯
答案:? 對
5、漢朝一建立便改變了秦的統(tǒng)治方式,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
A:對
B:錯
答案:? 錯
第二章
1、后人常稱周的社會治理模式為:? ? ? ? ? ?。
A:仁治
B:法治
C:禮治
答案: 禮治
2、驪山之亂發(fā)生在公元前? ? ? ? ? 年。
A:771
B:770
C:221
答案:? 771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張“不法古人”,而是根據(jù)社會發(fā)展重構(gòu)社會秩序的是:? ? ? ? ? 。
A:儒家
B:道教
C:墨家
D:法家
答案:? 法家
4、“問鼎中原”的諸侯是:? ? ? ? ? 。
A:秦穆公
B:楚莊王
C:秦武王
答案: 楚莊王
5、西周王朝的國家秩序建立在? ? ? ? ?三個制度的基礎(chǔ)之上。
A:封建、宗法、禮樂
B:封建、宗法、王官制度
C:封建、宗法、教育
答案:? 封建、宗法、禮樂
第三章
1、西周時期,周王室控制著華夏大地上的全部邦國。
A:對
B:錯
答案:B
2、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總路線,是由近及遠(yuǎn),集中力量,各個擊破。
A:對
B:錯
答案:A
3、“連五家之兵”是齊國的管仲最先實行的軍事改革。
A:對
B:錯
答案:A
4、“胡服騎射”是向落后的少數(shù)民族學(xué)習(xí),所以是一種倒退。
A:對
B:錯
答案:B
5、“唇亡齒寒”是兩場小戰(zhàn)爭留給后人的大啟示。
A:對
B:錯
答案:A
第四章
1、春秋時期的第一位諸侯盟主是:? ? ? ? 。
A:齊桓公
B:宋襄公
C:秦穆公
? ? ? ? ? ? ? ? ? ? ?
答案:A
2、“退避三舍”講的是? ? ? ?與楚成王之間的故事。
A:齊桓公
B:晉文公
C:宋襄公
答案:B
3、秦穆公用五張公羊皮從楚國換回的人才是:? ? ? ?。
A:管仲
B:由余
C:百里奚
答案:C
4、“止戈為武”是? ? ?對“武”字也就是對戰(zhàn)爭的理解。
A:齊桓公
B:秦穆公
C:楚莊王
D:宋襄公
答案:C
5、支持商鞅變法成功的是:? ? ? ? ?。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答案:A
第五章
1、下面哪一句是《管子》中的名言:? ? ? 。
A: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
B: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C: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答案:B
2、提出和實施“平糴法”的是? ? ? ? 。
A:商鞅
B:管仲
C:李悝
答案:C
3、秦律脫胎于魏國相國李悝編撰的? ? ? 。
A:《法經(jīng)》
B:《呂氏春秋》
C:《雜律》
答案:A
4、商鞅制定的秦國法律,與以往法律相比增加了? ? ? 。
A:連坐制度
B:寓軍于民
C:重農(nóng)抑商
答案:A
5、設(shè)計了外圓內(nèi)方的中國古代銅錢。
A:管仲
B:李斯
C:李悝
答案:B
第六章
1、《孫子》是孫臏的作品。
A:對
B:錯
答案:B
2、《史記》將孫武、吳起和孫臏放在一個篇章中寫的傳記。
A:對
B:錯
答案:A
3、吳起曾在齊、魏、楚三個國家建功。
A:對
B:錯
答案:B
4、孫臏分別用圍魏救趙和退兵減灶之計兩次打敗龐涓。
A:對
B:錯
答案:A
5、戰(zhàn)國戰(zhàn)爭中死亡人數(shù)200余萬,其中100多萬死于白起指揮的軍隊手中。
A:對
B:錯
答案:A
第七章
1、掛六國相印,成功合縱的人是? ? ? ? 。
A:蘇代
B:張儀
C:蘇秦
答案:C
2、蘇秦成功游說的第一位國君是? ? ? ? ?。
A:燕王噲
B:燕文侯
C:燕王易
? ?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可移步公號免費下載,見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