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百科 剛果民主共和國
中非國家,首都金沙薩
剛果民主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于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DR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國家的陸地面積約234.5萬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于阿爾及利亞)、世界第11大的國家。民主剛果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亦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國家。民主剛果是聯(lián)合國、不結(jié)盟運動、非洲聯(lián)盟和東南非共同市場的成員。
剛果民主共和國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


格言:“正義、和平、勞動”
"Justice, Paix, Travail"
國歌:《起來,剛果人》
"Debout, Congolais"

首都
及最大城市
Flag of Kinshasa (1967-2011).svg 金沙薩
官方語言
法語
認可的國家語言
林加拉語
吉土巴語
斯瓦希里語
契盧巴語
族群
見人口
主體宗教
基督教
政府
單一制半總統(tǒng)制共和國
? 總統(tǒng)
菲利克斯·齊塞克迪
? 總理
讓-米歇爾·薩馬·盧孔德·基恩格
立法機構
剛果民主共和國議會
? 上議院
參議院
? 下議院
國民議會
獨立
? 脫離比利時殖民地 1960年6月30日
? 更名為扎伊爾 1971年10月27日
? 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 1997年5月17日
面積
? 總計
2,345,409平方公里(第11位)
? 水域率
4.3%
人口
? 2021年估計
92,378,000(第16位)
? 密度
39.38/平方公里
GDP(PPP)
2022年估計
? 總計
1,273.84億美元
? 人均
1,315美元
GDP(國際匯率)
2022年估計
? 總計
647.95億美元
? 人均
669美元
基尼系數(shù)
0.444(2006年)
中
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
▲ 0.459(2018年)
低 · 第179名
貨幣
剛果法郎(CDF)
時區(qū)
UTC+1/+2(WAT/CAT)
行駛方位
靠右行駛
電話區(qū)號
+243
ISO 3166碼
CD
互聯(lián)網(wǎng)頂級域
.cd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于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于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后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qū)別,由于其首都為利奧波德維爾,又被稱作剛果共和國(利奧波德維爾),簡稱剛果(利)。1964年8月1日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66年其首都利奧波德維爾更名為金沙薩,使其國家簡稱改為剛果(金)。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tǒng)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扎伊爾(法語:Za?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帶領的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
歷史
主條目:剛果民主共和國歷史

現(xiàn)被稱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地區(qū),在8萬年前即有人類居住。早期的歷史開始于剛果班圖人的遷移浪潮,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從西北遷移到盆地地區(qū),期間包括前殖民地時期至推翻殖民者時期。班圖人的遷徙取代了本地土著俾格米人,他們將其文化融合進現(xiàn)代剛果南部地區(qū)。班圖人從西非地區(qū)學習了農(nóng)業(yè)和鐵器的使用方法,以剛果的班圖語系語言為主要方言。
人類隨后從達爾富爾和蘇丹科爾多凡地區(qū)遷移進入剛果北部,東非人也遷移進入剛果東部,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人類遷移使技術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南部和西南部人大部分是狩獵、采集者,幾乎不含金屬技術的使用。金屬工具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發(fā)展,徹底改變了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這導致東部和東南部的狩獵采集者被班圖人取代。10世紀的班圖人完成了最后一次向中部非洲西部的擴張。人口的增長使交易網(wǎng)絡迅速形成,商業(yè)交易主要為鹽、鐵和銅。
在公元5世紀,一個氏族社會開始沿烏朋巴湖與加丹加的盧阿拉巴河兩岸發(fā)展。此文明被稱為烏彭巴,最終演變成盧巴王國(Kingdom of Luba)以及隆達王國(Kingdom of Lunda)。原始的烏彭巴社會演變成盧巴王國的過程是漸進和復雜的。這種轉(zhuǎn)變不斷進行,發(fā)展出幾種與烏彭巴文化不同的社會文化。每一個社會都來源發(fā)展自其之前社會文化(與羅馬文化借鑒希臘文化相似)。
公元5世紀的社會演變在卡蘭巴(Kamilamba)周圍地區(qū)發(fā)展,然后由一些在桑加和加丹加周邊的文化所取替。在剛果地區(qū)出現(xiàn)的是這些特別豐富的礦石,除了在象牙和其他商品的交易外,開始制定文明并實施鋼鐵、銅技術。烏彭巴因自己對金屬工藝的大量需求建立了一套大型商路(超過1,500公里的商業(yè)網(wǎng)絡,直到印度洋)。此外,該地區(qū)擁有良好的農(nóng)業(yè)條件和豐富的魚類和野味。其強大的經(jīng)濟和糧食儲備,使該地區(qū)變得非常富有。城邦和中央政府建立在酋長制度上,成為普遍接受的政治制度,統(tǒng)治者變得越來越強大,特別是在16世紀。
班圖人曾經(jīng)于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這個地區(qū)建立過剛果王國,領土包括現(xiàn)在的安哥拉、加蓬和兩剛果的疆域。15世紀晚期,歐洲人來到這里開始奴隸貿(mào)易。到19世紀早期奴隸貿(mào)易結(jié)束的時候,這些班圖王國都衰落了。
1482年葡萄牙的航海家狄亞哥最先發(fā)現(xiàn)剛果河、并且在河口立碑為志后,在以后的三世紀中,歐洲人才和剛果開始作初步的接觸;有的人來此傳教,有的人開始在瀕大西洋的河口建立貿(mào)易站,用以販賣奴隸和其他物品。但是因為內(nèi)部蠻荒多阻,深入剛果內(nèi)部的歐洲人十分稀少。
1816年,英國也對剛果發(fā)生興趣,英國海軍派遣詹姆斯·亨斯頓·杜凱(James Hingston Tuckey)上校,率領裝備精良的探險隊溯河深入探測,終于因為河流湍急、氣候不適,杜凱一行人終告赍志以歿,他們的遺體現(xiàn)在還埋藏在博馬附近的太子島上。
剛果和文明世界的接觸以及有計劃的開發(fā),始于1874年到1877年。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冒險深入剛果境內(nèi),但他將剛果河誤認為是尼羅河的源流。1874年,新聞記者出身的英國探險家史丹利,組織了一支包括342人的大探險隊,才認清楚了剛果河真貌。史丹利先向英國政府報告這塊還沒開發(fā)的財富之地,但是沒有得到當時英國政府的資助支持,所以轉(zhuǎn)向比利時。
1876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布魯塞爾召開國際開發(fā)非洲會議,史丹利在非洲探險和經(jīng)營的成就,深獲利奧波德二世的重視,于是就以國際開發(fā)名義極力資助史丹利委托開發(fā),使他重返非洲探險。史丹利在逗留剛果5年期間,先后在各地建立了22處貿(mào)易站,同時在魯巴那河上流行駛汽船,并且在史丹利瀑布附近建筑鐵路,替比利時國王建立了“剛果獨立區(qū)”,并且在1885年成立剛果自由邦。同年獲得在柏林會議中的列強所承認,使比利時國王成為剛果自由邦的主人,1908年就將這個地方正名為“比屬剛果”。
剛果自由邦是一個通過殖民控制的非政府組織,由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國王個人控制。利奧波德是董事長和唯一的股東,他越來越多地在上剛果地區(qū)攫取象牙、橡膠和礦產(chǎn)在世界市場上銷售(雖然其名義上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當?shù)厝嗣裆詈驮摰貐^(qū)的發(fā)展)。國家包括現(xiàn)代剛果民主共和國整個地區(qū),存在于1885年至1908年期間。剛果自由邦最終因?qū)Ξ數(shù)厝嗣袢找鏆埧岬呐按吐訆Z自然資源而聲名狼藉,導致比利時政府將其廢除,并于1908年接管。

比利時在1908年舉行了有關剛果的會議,盡管比利時最初不同意,但迫于國際壓力(尤其是來自英國)最終接管了比利時國王的剛果自由邦。從此,它被稱為比利時屬剛果殖民地,在比利時政府的統(tǒng)治下直到1960年。

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剛果民族意識普遍覺醒,民族運動逐漸醞釀。1960年,由帕特里斯·盧蒙巴領導的剛果民族運動黨(MNC)贏得了議會選舉,盧蒙巴被任命為總理。議會選舉剛果人同盟(ABAKO)的約瑟夫·卡薩武布為總統(tǒng)。其他出現(xiàn)的政黨包括Antoine Gizenga領導的非洲團結(jié)黨(PSA),和Albert Delvaux與Laurent Mbariko領導的國家人民黨(PNP)。比屬剛果在1960年6月30日獨立,改名為“剛果共和國”。獨立后不久,加丹加?。ㄓ赡疗潯_伯領導)和南開賽省針對新領導人開展分裂斗爭導致聯(lián)合國剛果行動。在獨立后留下的100,000名歐洲人大多逃離了這個國家,為剛果人取代歐洲軍事、行政精英鋪平了道路。
剛果獨立后與鄰國同稱“剛果共和國”,在兩國名稱后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qū)別。1964年8月1日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tǒng)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扎伊爾共和國(法語:Za?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德西雷·卡比拉領導的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的武裝部隊攻占首都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宣布就任總統(tǒng),并恢復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
第二次剛果戰(zhàn)爭從1998年開始,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也被稱為“非洲的世界大戰(zhàn)”,因為涉及了9個非洲國家和大約20個武裝勢力。盡管在2003年簽署了和平協(xié)定,戰(zhàn)斗仍在在該國東部地區(qū)繼續(xù)。在剛果東部,強奸和其他性暴力的發(fā)生率被描述為世界上最高的。此次戰(zhàn)爭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全世界最激烈的戰(zhàn)爭,1998年以來540萬人死亡。絕大多數(shù)死于瘧疾、腹瀉、肺炎和營養(yǎng)不良。
地理

主條目:剛果民主共和國地理
民主剛果位于中部非洲西部,赤道橫貫其中北部,東接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北鄰南蘇丹、中非共和國,西界剛果共和國,南界安哥拉、贊比亞。剛果河自東向西流貫全境,另外有烏班吉河、盧阿拉巴河等重要支流。東部邊界自北向南有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伍湖、坦噶尼喀湖和姆韋魯湖等湖泊。
位置與地形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位置在非洲中部,位于非洲赤道心臟地帶,地大物博,為非洲僅次于阿爾及利亞的第2大國。全國總面積2344858平方公里。北鄰中非共和國,東北和南蘇丹接壤。東鄰東非地塹,峭壁深谷,水深奇秀,與烏干達、坦桑尼亞、盧旺達和布隆迪相接。南與安哥拉毗連,東南界贊比亞,西界剛果。西南部剛果河下游一隅瀕大西洋,海岸線只有37公里長。
這個橫跨赤道的國家,國境占剛果盆地的絕大部分,并且被支流密布的剛果河所灌溉;除中下游有較大的平原外,其余東、北、南三面都是被高原和山地所環(huán)繞,其中又以南方和東南方的山嶺最為高峻。平均海拔由600米到1500米。
水系

?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剛果河為主流,其他均為支流。剛果河發(fā)源于贊比亞境內(nèi),流長四千六百六十九公里,為世界第十長河。流域面積廣達三百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平方公里,其流量之大和流域之廣,僅次于拉丁美洲的亞馬孫河,位列全球第二,且流量十分穩(wěn)定。這條河浩蕩西流,經(jīng)安哥拉注入大西洋。它的重要支流有烏班吉河及卡賽河,另有次要支流十六條,可供航行的有13000公里。
氣候
剛果民主共和國大部分地區(qū)位置在北緯4度到南緯4度間,屬赤道氣候區(qū),全年氣溫在攝氏21.1度(華氏70度)以上,平均溫度是攝氏27.8度(華氏82度),濕熱多雨。
以全境來說,全年分干、雨兩季;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雨季,氣候濕熱;六月到十月是干季,氣候溫和。但是在夏天,中部和東部高原地區(qū)常有陣雨或豪雨,不失為解暑的天然良劑;并且中部山地海拔有1000米到2000米,高處山頂終年被雪掩蓋,通常被叫做“月球之山”。
地理區(qū)
其氣候由于地形的關系分成三個地帶:

東部和南部高原地帶終年涼爽,雨量適中。
金沙薩及以南地區(qū)
金沙薩市及其以南地帶每年六月到九月是干季,氣候也很涼爽;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是小雨季,三月到五月是大雨季,雨量甚豐,年雨量可達2000毫米。
金沙薩以北地區(qū)
金沙薩市以北為赤道地帶,干雨兩季分明;干季白天氣溫可達攝氏40度(華氏104度),夜晚則只有攝氏18.3度(華氏65度),全年雨量約在1200到2000毫米間。
政治
?主條目:剛果民主共和國政治
2001年1月18日,洛朗-德西雷·卡比拉被下屬軍官拉什迪·米澤勒(Rashidi Mizele)刺殺身亡,其子約瑟夫·卡比拉回國后接任總統(tǒng),執(zhí)政至2019年1月24日。
2006年7月30日,剛果(金)舉行總統(tǒng)和國民議會選舉。8月20日,獨立選舉委員會宣布,總統(tǒng)選舉中無人獲得50%以上的選票,約瑟夫·卡比拉和讓-皮埃爾·本巴進入第二輪選舉。10月29日,第二輪總統(tǒng)選舉舉行。11月15日,獨立選舉委員會宣布,卡比拉當選總統(tǒng)。12月30日,安托萬·基贊加被任命為總理。
?2011年12月16日,剛果最高法院裁定,在2011年11月28日舉行的總統(tǒng)選舉投票中,卡比拉獲得48.95%的選票,在所有候選人中得票最高。按照選舉法規(guī)定,卡比拉獲得簡單多數(shù),當選總統(tǒng)獲得連任。卡比拉的主要競爭對手民主與社會進步聯(lián)盟主席齊塞凱迪獲得32.33%的選票,位居第二。這一數(shù)據(jù)和此前剛果獨立選舉委員會11月9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完全相同。
2016年12月31日,卡比拉與反對派達成協(xié)議,總統(tǒng)選舉推遲至2017年底舉行,等到了承諾日期選舉官員卻再次表示選舉延后至2019年,該表態(tài)引發(fā)群眾強烈不滿,隨后爆發(fā)示威游行,遭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鎮(zhèn)壓,造成8人死亡,十余名抗議者遭捕,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下令由于“國家安全原因”,全國即日起無限期關閉網(wǎng)絡與訊息服務。
2019年1月10日,選委會宣布齊塞克迪擊敗另一反對派候選人馬丁·法尤盧和獲總統(tǒng)約瑟夫·卡比拉支持的伊曼紐爾·拉馬扎尼·沙達利,當選成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tǒng)。得票第二多的法尤盧拒絕承認落敗,批評選舉舞弊并挑戰(zhàn)選舉結(jié)果。1月19日,民主剛果憲法法院裁定敗訴,齊塞克迪正式成為候任總統(tǒng)。
2019年1月24日,費利克斯·齊塞克迪宣誓就任總統(tǒng)
經(jīng)濟
?主條目:剛果民主共和國經(jīng)濟





自1980年代中期以后,剛果的礦產(chǎn)資源已經(jīng)大幅減少,雖然在1960年獨立后是繼南非之后非洲第二個工業(yè)化國家,但是它夸大了“高速”發(fā)展中的采礦業(yè)和農(nóng)業(yè)部門的勞動生產(chǎn)率。第一次和第二次剛果戰(zhàn)爭及1996年開始的沖突[35]大大地衰弱了剛果的國民產(chǎn)值和財政收入,并給國庫增加了高額外債。數(shù)次戰(zhàn)爭共造成500多萬人喪生,其引發(fā)的饑荒和疾病導致該國約三分之二的人口營養(yǎng)不良。
由于沖突以及缺乏基礎設施、腐敗、通貨膨脹等基本問題,外國企業(yè)已經(jīng)減少了在剛果的投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低公開性、政府的經(jīng)濟政策與金融運作以及困難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均加劇了法律基礎結(jié)構的不確定性。近年來,由于自2002年底起入侵的外國軍隊大部分撤出,經(jīng)濟條件有所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特派團已經(jīng)與該國政府方面接觸,幫助其制定一項協(xié)調(diào)一致的經(jīng)濟計劃,總統(tǒng)約瑟夫卡比拉已開始實施改革。盡管如此,許多經(jīng)濟活動仍然只能由外部的GDP數(shù)據(jù)反映。根據(jù)聯(lián)合國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報告顯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是數(shù)十年來表現(xiàn)最差的國家之一。
剛果民主共和國在經(jīng)濟上依賴于采礦業(yè),許多經(jīng)濟活動發(fā)生在非正規(guī)部門,不能在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數(shù)據(jù)中實際反映出來。剛果是世界上最大的鈷礦產(chǎn)地,及銅和工業(yè)鉆石的主要產(chǎn)地。剛果還擁有世界礦石種類的70%,擁有超過的30%世界鉆石儲量,并具有重要的鉭礦床,這是一種用在電腦和手機使用的電子元件制造上的礦物。2002年,該國東部發(fā)現(xiàn)錫礦,但是迄今為止,礦山只得到小規(guī)模的開發(fā)。走私礦物、礦石和錫石(特別是鉭和錫等礦石)的非法開采極其嚴重,其帶來的利益沖突,甚至導致在剛果東部的戰(zhàn)爭不斷加劇。加丹加礦業(yè)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倫敦的公司,擁有的盧伊盧河冶金廠可年產(chǎn)175,000噸銅、8000噸鈷,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鈷精煉廠。經(jīng)過重大的調(diào)整計劃,該公司的冶金廠分別于2007年12月及2008年5月重新啟動銅及鈷的精煉生產(chǎn)。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擁有非洲的森林中百分之五十的河流系統(tǒng),可以提供水電到整個大陸,根據(jù)聯(lián)合國對國家戰(zhàn)略意義的報告,剛果民主共和國在非洲中部有做為經(jīng)濟大國的潛力,不過清廉指數(shù)中的排名為倒數(shù)20名。
農(nóng)業(yè)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國家,農(nóng)業(yè)發(fā)展具有很大潛力。由于境內(nèi)氣候溫濕,土地肥沃,因此農(nóng)產(chǎn)品十分豐富,大多數(shù)為熱帶農(nóng)作物,主要的農(nóng)產(chǎn)品有棕櫚樹,其所產(chǎn)制的棕櫚油占重要地位。此外也盛產(chǎn)咖啡、可可、椰子、棉花、煙葉、稻米、蔬菜、鳳梨、玉蜀黍、甘蔗、落花生、橡膠、香蕉和茶葉等。剛果民主共和國有1329707平方公里的森林,森林覆蓋率約58.7%,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七大。境內(nèi)熱帶森林到處可見,產(chǎn)有許多良材,原始森林中有許多野獸出沒。剛果民主共和國還產(chǎn)有世界上一些獨有的奇特花草,尤其是熱帶花卉品種極多,十分鮮艷。
畜牧業(yè)
?畜牧業(yè)也很發(fā)達,多以牛和羊為主;飼養(yǎng)豬、雞以及鴨等,也是一般農(nóng)家的主要副業(yè)。
漁業(yè)
剛果民主共和國漁業(yè)以淡水魚獲為主,海水魚獲為輔
礦業(yè)
?剛果民主共和國素以天然資源豐富見稱,在礦產(chǎn)方面包括鐳、錫、鈾、工業(yè)用鉆石、鋅、金、銀、鋁、鐵、錳、鎢和煤等,但尚未充分開發(fā)。
民主剛果礦產(chǎn)資源極為豐富,素有“原料倉庫”之稱。據(jù)可靠的勘探數(shù)據(jù),民主剛果鈷和鉭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鈷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3;作為核原料的鈾238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鉆石儲量近2億克拉,居世界第二位;銅儲量為7500萬噸,居世界第六位。此外,該國其他有色金屬以及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也相當可觀,森林覆蓋率更是高達53%,面積約1.25億公頃,占非洲熱帶森林面積的一半。
工業(yè)
?剛果民主共和國工業(yè)也有相當發(fā)展,目前主要的工業(yè)有糖、煙酒、飲料、棕櫚油、肥皂、磨粉、紡織、化學原料、水泥、煉鐵、鳳梨罐頭、造船、紙、機車、肥料、印刷、成衣和發(fā)電等。由于境內(nèi)河流遍布,且多瀑布和急流,因此工業(yè)發(fā)電所必須的水力十分充足。
人口

據(jù)2016年人口統(tǒng)計資料,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nèi)共計有254個部族,以班圖語系為語言的約占總?cè)丝诘?4%,主要為剛果族、恩加拉族、盧巴族、蒙戈-恩庫恩杜族、隆達族、蘇古族等,其余為講蘇丹語的阿贊德族和尼洛特語系的阿盧爾族和俾格米人等;官方語言為法語,主要語言有林加拉語、吉土巴語、契盧巴語和斯瓦希里語。居民中55%信仰天主教,35%為新教,其他宗教共計10%。
剛果民主共和國宗教組成
宗教百分比
天主教? 55%
新教? 35%
伊斯蘭教? 5%
泛靈論? 2.4%
巴哈伊信仰? 0.4%
印度教? 0.2%
其他? 1.2%
主要城市
城市 人口(2008年)
金沙薩 7,500,000
姆布吉馬伊 2,500,000
盧本巴希 1,700,000
卡南加 1,400,000
基桑加尼 1,200,000
科盧韋齊 1,100,000
姆班達喀爾 850,000
利卡西 600,000
波馬 600,000
國際貿(mào)易
出口貿(mào)易
在對外貿(mào)方面,剛果民主共和國2007年出口值61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銅、鈷、工業(yè)鉆石、咖啡和木材等,以中國、比利時、芬蘭、美國和贊比亞為主要輸出對象。
進口貿(mào)易
剛果民主共和國2007年輸入總值52億美元,主要輸入品以石油、食品、金屬制品、紡織品、化學品、交通器材、電器和電力設施等為主,主要輸入國是南非、比利時、贊比亞、津巴布韋、中國、肯尼亞、法國等
行政區(qū)劃

主條目:剛果民主共和國行政區(qū)劃
民主剛果全國劃分為26個?。≒rovince)。剛獨立時全國劃分為8個省,1972年7月,省改為區(qū)(Région);1996年前后基伍區(qū)劃分為馬尼埃馬、南基伍和北基伍三區(qū)。
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政府成立后,國家一級區(qū)劃“區(qū)”改稱為“省”,并將三省改名:下扎伊爾(Bas-Za?re)更名為下剛果(Bas-Congo);上扎伊爾(Haut-Za?re)更名為上剛果(Haut-Congo),旋再改東方(Orientale);沙巴更名為加丹加(Katanga)。當時的11個?。?/p>
- 班頓杜(Bandundu):人口數(shù)5,201,000人,面積295,658平方公里,首府班頓杜(Bandundu)。
- 下剛果(Bas-Congo):人口數(shù)2,835,000人,面積53,920平方公里,首府馬塔迪(Matadi)。
- 赤道(équateur):人口數(shù)4,820,000,面積403,292平方公里,首府姆班達卡(Mbandaka)。
- 西開賽(Kasai Occidental):人口數(shù)3,337,000人,面積154,742平方公里,首府卡南加(Kananga)。
- 東開賽(Kasai Oriental):人口數(shù)3,830,000,人面積170,302平方公里,首府姆布吉馬伊(Mbuji-Mayi)。
- 加丹加(Katanga):人口數(shù)4,125,000人,面積496,877平方公里,首府盧本巴希。
- 金沙薩直轄市:人口數(shù)6,541,300人,面積9,965平方公里。
- 馬尼埃馬(Maniema):人口數(shù)1,246,787人,面積132,250平方公里,首府金杜(Kindu)。
- 北基伍(Nord-Kivu):人口數(shù)3,564,434人,面積59,483平方公里,首府戈馬(Goma)。
- 東方(Orientale):人口數(shù)5,566,000人,面積503,239平方公里,首府基桑加尼。
- 南基伍(Sud-Kivu):人口數(shù)2,837,779人,面積65,070平方公里,首府布卡武(Bukavu)。
2005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又根據(jù)新憲法,將全國劃為26個省。
?省 首府
1. 金沙薩 金沙薩
2. 中剛果省 馬塔迪
3. 寬果省 根蓋
4. 奎盧省 基奎特
5. 馬伊恩東貝省 伊農(nóng)戈
6. 開賽省 奇卡帕
7. 盧盧阿省 卡南加
8. 東開賽省 姆布吉馬伊
9. 洛馬米省 卡賓達
10. 桑庫魯省 洛賈
11. 馬涅馬省 金杜
12. 南基伍省 布卡武
13. 北基伍省 戈馬
14. 伊圖利省 布尼亞
15. 上韋萊省 伊西羅
16. 喬波省 基桑加尼
17. 下韋萊省 布塔
18. 北烏班吉省 戈巴多萊
19. 蒙加拉省 利薩拉
20. 南烏班吉省 蓋梅納
21. 赤道省 姆班達卡
22. 楚阿帕省 博恩代
23. 坦噶尼喀省 卡萊米
24. 上洛馬米省 卡米納
25. 盧阿拉巴省 科盧韋齊
26. 上加丹加省 盧本巴希
藝術
?在金沙薩美術學院,有多國的藝術家在此教授藝術。著名藝術家亨利·卡拉馬亦任教于金沙薩美術學院。他開設的私人畫室,是許多在非洲華人的常臨之所。其他的知名藝術家有畫家Lema Kusa、Roger Botembe、Claudy Khan、Mavinga Nshole等;雕刻家Alfred Liyolo、Freddy Tsimba等。
參見
???剛果
比屬剛果、扎伊爾
剛果共和國(布拉柴維爾)
注釋
?兩國1960年加入聯(lián)合國決議案,英文國名分別是“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Leopoldville)”與“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Brazzaville)”。Leopoldville即金沙薩之舊名“利奧波德維爾”。)
參考文獻
??2月19日譯名發(fā)布:Jean-Michel Sama Lukonde Kienge. 參考消息. [2021-05-25].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21-06-16).
?CIAfactbook. [2012-02-2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8-12-24).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IMF population estimat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6] (英語).
?GINI index. World Bank. [2013-07-30].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3-09-27).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nèi)容 (PDF)存檔于2018-10-24).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ongo,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The World Factbook. Langley, Virgin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1 [2011-10-05].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8-12-24).
?UN admission resolutions. [2007-07-19].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07-07-16).
?"Zaire: Post-Independ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12-05, Library of Congress
?See "Rumblings of war in heart of Afr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by Abraham McLaughlin and Duncan Woodside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3 June 2004 and "World War Three"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by Chris Bowers My Direct Democracy 24 July 2006
?McCrummen, Stephanie. Prevalence of Rape in E.Congo Described as Worst in World. Washington Post. 2007-09-09 [2010-05-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1-05-16).
?Robinson, Simon. The deadliest war in the world. Time.com. 2006-05-28 [2010-05-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06-17).
?Bavier, Joe. Congo War driven crisis kills 45,000 a month. Reuters. 2008-01-22 [2010-05-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09-02-21).
?Report on the crisis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Full report at IRC Mortality Facts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兩國1960年加入聯(lián)合國決議案,英語國名分別為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 (Leopoldville)(Leopoldville為金沙薩舊名利奧波德維爾)和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 (Brazzaville)。UN admission resolu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McCrummen, Stephanie. Prevalence of Rape in E.Congo Described as Worst in World. Washington Post. 2007-09-09 [2010-05-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1-05-16).
?Robinson, Simon. The deadliest war in the world. Time.com. 2006-05-28 [2010-05-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06-17).
?Bavier, Joe. Congo War driven crisis kills 45,000 a month. Reuters. 2008-01-22 [2010-05-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09-02-21).
?Report on the crisis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Full report at IRC Mortality Facts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國土面積.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06-05).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海岸線長度.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10-07).
?改寫自《非洲列國志》--利比里亞,頁223,1981年出版
?簡訊:剛果(金)舉行獨立以來首次民主大選. 新華網(wǎng). [2006-08-21].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7-03-01).
?剛果(金)總統(tǒng)選舉首輪投票初步結(jié)果揭曉. 新華網(wǎng). [2006-09-2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7-03-01).
?剛果(金)舉行第二輪總統(tǒng)選舉. 新華網(wǎng). [2006-10-30].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7-03-01).
?卡比拉在剛果(金)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勝. 新華網(wǎng). [2006-11-16].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08-08-27).
?剛果(金)總統(tǒng)卡比拉任命基贊加為政府總理. 新華網(wǎng). [2006-12-31].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7-03-01).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吁剛果(金)總統(tǒng)按約去職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新華網(wǎng).[2017-01-03].
?In Congo, 8 Killed and Altar Boys Arrested Amid Crackdown on Protests. The New York Times. [2017-12-31].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7-12-31).
?總統(tǒng)大選推遲引示威游行 至少8人死亡、剛果政府宣布無限期關閉網(wǎng)絡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匯流新聞網(wǎng).[2018-01-02].
?Surprise Winner Of Congolese Election Is An Opposition Leader. NPR.org. [2019-02-1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9-01-16) (英語).
?Congo political crisis deepens as top court rejects vote challenge. Reuters. 2019-01-20 [2019-02-1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9-02-13) (英語).
?New DRC President Falls Ill During Inaugural Speech. VOA. [2019-02-1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9-01-25) (英語).
?Elle“pouvait se prévaloir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Dublin - Research and Markets. [2010-08-2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07-03).
?Cobalt: World Mine Production, By Country. [2008-06-30].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08-03-27).
?"DR Congo poll crucial for Africa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BBC News. November 16, 2006.
?Polgreen, Lydia. Congo's Riches, Looted by Renegade Troops, NY Times, 11/15/08. The New York Times. 2008-11-16 [2010-03-27].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09-04-17).
?Katanga Project Update and 2Q 2008 Financials, Katanga Mining Limited, 8/12/08. [2010-08-2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1-07-13).
?DR Congo economic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2010-08-2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05-08).
?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資料庫--森林.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6-08-01).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出口總值.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10-10).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出口貿(mào)易國.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04-25).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進口總值.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10-06).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進口貿(mào)易國. [2010-08-02].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0-10-06).
外部鏈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剛果民主共和國(分類)
維基導游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剛果民主共和國
政府
Chief of State and Cabinet Members
概況
Country Profile(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from the BBC News
《世界概況》上有關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的條目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from UCB Libraries GovPubs
開放式目錄計劃中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關的內(nèi)容
Wikimedia-logo.svg 維基媒體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地圖集 Gnome-globe.svg(英文)
?OpenStreetMap上有關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地理信息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at WorldWikia
人道危機
Crisis briefing on Congo[失效鏈接] from Reuters AlertNet
Humanitarian information coverage on ReliefWeb(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from Global Issues(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旅游
?維基導游上有關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旅行指南
Official Website of Virunga National Park
有關沖突的新聞報道
BBC DR Congo: Key facts(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BBC Q&A: DR Congo conflict(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BBC Timelin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BBC In pictures: Congo crisis(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Rape of a Nation" by Marcus Bleasdale (VII) on MediaStorm(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
Maps of Congo before and after independence
其他
Living in Congo by Myron Buck(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lián)網(wǎng)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