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聊時政,你聊它有啥用啊?」

在國內,五大三粗的漢子們聚在一起,聊天內容最后必定指向中美關系。
當然,有人高談闊論便有人天生冷感,覺得時政離日常生活太過遙遠,不值得老百姓上心。
甚至還有人得出了「只有窮人才會關注此類話題」的結論,仿佛厚米們一閉上嘴巴埋頭苦干就能發(fā)財似的。

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到底該不該關心時政?
答案是肯定的,且每個人都應當懂點。因為沒有人可以脫離社會,而時政新聞、公共議題恰恰時刻擾動社會走向,影響個體命運。
就拿中美關系來說,雖然其宏觀層面呈現的是政治角力,但微觀上卻跟簽證成敗、匯率高低、貿易好壞、就業(yè)形勢都有千絲萬縷的干系,事關很多國人的前途和飯碗。

打個更形象的比方,時政如同空氣,看似不直接參與你的生活,卻時時刻刻影響你的人生。因此,別等到空氣稀薄,才恍然大悟跳腳罵娘。
即便是那些看起來跟普通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國際事件,其影響力也會逐步通過中央、地方、企業(yè),輻射到個人。
舉個例子,俄烏沖突看起來似乎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但制裁之下歐美企業(yè)成批撤離俄羅斯,留下了巨大的汽車、3C、芯片、機床、輕工市場。最后中國品牌抓住機會,填補了競爭對手留下的市場空白。而一同受益的,還有國內的供應鏈上下游以及背后龐大的產業(yè)工人。

與此同時,隨著在俄中企的不斷擴張,大量業(yè)務能力突出、或有語言優(yōu)勢的人才也得到了出國工作的機會。有些人執(zhí)行力強到甚至直奔邊境口岸,跟人面對面做起了買賣。
當然,關注時政,知道中俄經貿升溫帶來的商機,不代表個人一定能從中獲利??刹魂P注這些,你連簡歷該往哪投、生意該去哪做的方向都沒有。
如果你不在乎時政可能帶來的機遇,只享受當下的小確幸,那就更應該關心時政了。
多看幾次新聞,被緬北電詐、裸聊勒索、美女荷官拿捏的可能性便越低。經常關注時政,還能知道哪些國家社會動蕩,不適合旅游散心;哪些地區(qū)政變頻發(fā),不適合外派工作。

別以為有錢人只會蒙頭賺錢。事實上,他們比誰都更關心時政,而且收入越高越上心,只是平時不掛在嘴邊罷了。
你想,高收入人群的命運是和國運深度捆綁在一起的,若不想掉隊,他們得時刻關注時政,逐字逐句研讀某些要聞和政策,以便和國家發(fā)展的方向步調一致。否則,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去年某頂流帶貨主播就因自身及團隊缺乏政治敏感度,險些被動隱退江湖。今年5月,某脫口秀演員和某游戲直播又因觸碰紅線,遭永久封殺。

那有人會說:我一普通人,再怎么關心時政也不可能改變什么,我費那心關注它嘎哈?
這話乍聽起來有點道理,卻經不起推敲。
畢竟,我們關心某個事物,和有沒有能力改變它沒有必然聯系。好比你無法操控氣候,但還是會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因為其中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避險。
某種程度上,時政于我們就是另一個層面的晴雨表。我們關注它,歸根結底也是為了預判未來,從而避免被時代的洪流吞沒。
講道理,你可以對時政毫無興趣,但你必須確信一點,即政治絕不會因為你對它毫無興趣便放過你。

當然,各位看新聞、聊時政也要講基本法,否則容易出事。
首先,別跟政見不同的親朋、好友、伴侶對線,除非你早有一刀兩斷的念頭。其次,盡量少搞「政治正確」,因為這玩意弄不好有壓人、扣帽之嫌,很容易把天聊死。再一個,男同志與女同胞交流時要收收爹味,不要動不動擺出一副女性就不懂政治的嘴臉。
最后,吃飽飯再聊時政。如果你的生活質量連溫飽線標準都沒到,那還是先把自己的小日子整明白再說。
眼下,受各種因素影響,越來越多人正喪失關心時政、討論政治的興趣,把自己活成一座座孤島。可歷史的洪流碾壓而過,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作者/失真
運營/稿新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