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經(jīng)學:猶太教釋經(jīng)
釋經(jīng)的歷史
全章總覽
猶太教釋經(jīng)
使徒時期
教父時期
中世紀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之后的時期
現(xiàn)代時期
1 猶太教的釋經(jīng)
最早的釋經(jīng)者:最先擁有典籍者——研讀編輯它們使之成為希伯來圣經(jīng)的古以色列人
協(xié)助文士以斯拉的利未人
以色列人歸回(前6世紀末)后,不再使用圣經(jīng)用的希伯來文,而是巴比倫的亞蘭文
以斯拉宣讀,利未人講解(尼8:7-8):翻譯經(jīng)文為亞蘭文,解釋含義,促成了新機制“塔爾根”(Targum,意思是翻譯和解釋)
猶太教敬拜包括了口傳的塔爾根——用亞蘭文翻譯和解釋希伯來圣經(jīng)
口傳塔爾根被文士用文字寫下來
希臘化猶太教
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國,領(lǐng)土包含巴勒斯坦
亞歷山大(Alexandria,埃及一個以大帝之名命名的城市)的龐大猶太社區(qū)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
希臘化猶太教(Hellenistic Judaism)蓬勃發(fā)展,結(jié)合希臘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語猶太信仰
希臘文取代希伯來文,成為巴勒斯坦以外猶太人的通用語言
約前285年,亞歷山大的猶太學者翻譯了卓越的希臘文五經(jīng)譯本(余下稍后譯成)
這些釋文最后被稱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意思是“70”,簡稱LXX),由70名(或72名)學者翻譯而成,早期教會的圣經(jīng)
亞歷山大釋經(jīng)學派
柏拉圖哲學的寓意解經(jīng)方法(allegorical method),實體隱藏在表象后
斐洛(Philo,前20-54年):圣經(jīng)有身體(字面意思),和靈魂(寓意意思)
“四”:希臘哲學四美德——謹慎、節(jié)制、勇敢、公正(創(chuàng)2:10,分為四道)
庫姆蘭社群
約前150-68,艾賽尼派(Essenes)在庫姆蘭興起(死海西北岸)
認為耶路撒冷的猶太教背離正道
拉比熱衷摩西律法,庫姆蘭熱衷先知書
為支持某種解釋,可以對經(jīng)文改動
拉比猶太教
拉比猶太教(Rabbinic Judaism),以耶路撒冷和猶大為中心——希臘羅馬文化壓力下,遵循希伯來圣經(jīng),尤其是妥拉
哈拉卡(Halakah,“遵循的規(guī)則”):律法
哈加大(Haggadah,“講述”):故事、箴言
猶太教三個重要文獻
《密什拿》(Mishnah):拉比口傳教導(dǎo)(公元200年成書)
《巴勒斯坦塔木德》(Palestinian Talmud):公元400年
《巴比倫塔木德》(Babylonian Talmud):公元600年
后兩者是解釋《密什拿》(也稱為“革馬拉”Gemara)
《米德拉什》(Mdrashim,“搜尋”)
倚重拉比釋經(jīng)傳統(tǒng):引用過去備受敬重的拉比的講論
按照經(jīng)文字面解釋(peshat,平白)
把《米德拉什》實踐出來,《米》的主旨是把經(jīng)文深一層意思發(fā)掘出來
最終是要進行對生活處境的指導(dǎo)
類比用詞、詞組或經(jīng)文,闡明經(jīng)文意思;漠視上下文而引用經(jīng)文字詞,互相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