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反重力平板飛行器:蘇聯(lián)科學家維克多從甲殼蟲翅膀獲得秘密!

有很多人把反重力飛行器當做是神秘主義的產物,或者是不明飛行物的副產品,但是,人類的科學智慧真的找到過這種技術,并且還造出了初代產品!

蘇聯(lián)科學家維克多·格雷本尼科夫,熱愛昆蟲研究,他喜歡新西伯利亞的草原上尋找有趣的昆蟲,在一次臨時休息時,他剛剛將頭靠在草地上,忽然就感到頭暈耳鳴,嘴中舌頭微麻有金屬味就像舌頭接觸電極一樣!事實上這是因為他躺的地下有一個地下蜂巢,他自己在日記中寫道整個草原就像一個瑞士奶酪一樣,有些地方簡直就是塊海綿。

這種神奇的感覺吸引了維克多的注意,他連續(xù)多日來到這里,在不同的時間段和天氣情況對這個現(xiàn)象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地下蜂巢5米以內頭暈耳鳴的感覺明顯,超過5米幾乎感覺不到;為了詳細調查,他在找到一處已經坍塌廢棄的蜂巢,取下一塊帶回了自己的實驗室。當維克多把手放在蜂巢的正六面體結構上,他明顯感覺到了一股熱流涌出,這讓他感到頭暈,并且當他讓助手和其他人體驗時,他們也感覺到了有股暖風或者冷風涌出,令他們手指略微發(fā)麻,或者感覺到了一股推動他們手指離開蜂巢的力量,或者感覺自己的手掌變輕了。

維克多十分好奇這是什么原因,為此他使用溫度計、超聲波檢測裝置、磁力計和靜電測試器等實驗設備,對蜂巢進行了檢測,然而數(shù)據(jù)卻顯示一切正常;最不可思議的還是,即使拿上一塊厚重的金屬板阻擋在蜂巢上方,還是會有相同效果。但是原因到底是什么,卻不得而知,研究陷入停滯,但是維克多沒有放棄。
他照著葫蘆畫瓢,利用紙板、塑料、膠帶、木頭和金屬等物,模仿蜂巢做了一個人造版本的,然后進行人體感覺,發(fā)現(xiàn)竟然和自然界的蜂巢一樣會產生令人發(fā)麻、手被推開和重量變輕的感受,于是他將這種現(xiàn)象命名為空穴效應。

1988年時,一次偶然的時機,在維克多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甲殼蟲的翅膀切片時,竟發(fā)現(xiàn)翅膀表面有著一種奇妙的三維結構的排列整齊的異常完美的蜂巢狀結構,他無法在平面圖上畫出,這是一種堅固規(guī)則多維的結構,看起來就像是有人造的復雜機器在上面打印出來的精密構造。

當維克多進一步觀察研究時,發(fā)現(xiàn)了更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他把一片甲殼蟲的翅膀放在另外一片上方時,竟然出現(xiàn)了幾秒鐘的失重情形,下方的翅膀晃動著懸浮了上去,幾秒鐘然后才緩慢落下,這簡直不可思議!

為了進一步研究,維克多參照甲殼蟲翅膀上的立體結構做了一個人造版本的多層“甲殼蟲翅膀構造物”,然后把它們捆綁在一起密封成一個長方體,當它把書本、水杯等物體放上時,驚人的一幕出現(xiàn)了,它們都被推了出去,仿佛有一雙隱形的手在操控一樣!
同時作為一名昆蟲學家,維克多很清楚,甲蟲笨重的身體僅憑借它的翅膀提供的動力是不可能飛起來的,難道它們不是在飛,而是憑借這種空穴效應懸浮到空中的???

靈光一現(xiàn),維克多制作了一個反重力平板飛車!他聲稱這個飛車可以達到時速1500公里,最高飛行高度超過300米,該飛行平板使用車把處兩個手柄控制,在飛行時盡管速度極快,但是駕駛著就像被包裹在一個氣泡中一樣穩(wěn)定,感受不到慣性和重力,并且它在飛行時觀察者看到的是類似發(fā)光球或者云團一樣的物體,甚至沒有影子留下。

這個重大發(fā)明使得維克多激動地第二天就去申請了專利,然而卻遭到了拒絕,盡管維克多有照片、結構圖和原理等材料,但是由于飛行平板在飛行時會影響到攝像機無法拍攝,導致他沒有影像資料證明這項成果,關鍵是他的理論被當時的主流科學家所批判,認為這是離經叛道的荒謬。盡管不被主流科學認可,維克多秉持著科學研究應該造福人類留下成果的理念,他寫了一本書,里面有詳細的飛行平板原理構造圖等科研資料,但是當他把書稿交到出版商那里后,書的內容被大幅刪改,數(shù)百幅詳細的圖片被抹去。維克多的書也就失去了價值。

根據(jù)他身邊的同事透露,這可能是維克多的研究和當時蘇聯(lián)的秘密反重力研究有重疊,暴露了蘇聯(lián)的研究,維克多觸及到了比他想象的遠要危險黑暗的東西。2001年維克多不幸染上中風病逝。

看到這里,不知道你認為人類現(xiàn)在能造出反重力飛行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