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暑氣重,暑傷氣陰,也容易導致多汗,但很多人不重視,覺得夏天熱就該出汗。有不少
2023-07-17 16:45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夏天暑氣重,暑傷氣陰,也容易導致多汗,但很多人不重視,覺得夏天熱就該出汗。有不少中老年人夏天運動過度,回來就中風,中醫(yī)認為是出汗太多,導致消耗大,氣陰兩虛。一年四季中,最耗人的就是夏天。廣東人之所以天天喝湯,就是因為四季如夏,基本上沒有特別冷的季節(jié),四季都在消耗,不喝湯可能撐不下來。夏天,北方的飯館經常提供酸梅湯,里面有烏梅,它有兩個作用,一是止汗,二是養(yǎng)陰,其解暑清熱作用要好于綠豆湯。加上烏梅養(yǎng)陰,出汗多了就陰虛,所以酸梅湯是一個最佳選擇。有條件的還可加點五味子、黃精,能補腎補陰。孫思邈建議人們從農歷五月份開始吃五味子,就是怕夏天汗太多,耗散太重。 幾類人最易多汗 更年期的女性、產后女性、腫瘤化療病人和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汗。其中,更年期的女性常見的病癥就是燥熱,一陣一陣地感覺身上熱,并且出汗,這與雌激素分泌異常有關。還有一種多汗是藥源性的,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都可能導致,嚴重的被中醫(yī)稱為“漏汗”。 兒童多汗也非常多見。不少學齡兒童玩十幾分鐘就滿頭大汗,很容易感冒。從中醫(yī)角度講,原因就一個字—“多”。首先是吃得多,并且攝入的高熱量食物和熱性食物多;其次是穿得多,睡覺時蓋得多,家長抱得多;最后是哭得多、鬧得多,也就是代謝過剩。歸根結底就是內熱,中醫(yī)有句話叫“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