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20歲,鼻塞、流清涕兩年,每年秋冬兩季最顯著,今年發(fā)作比過去嚴重。平時鼻塞,
2023-06-07 19:57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一男20歲,鼻塞、流清涕兩年,每年秋冬兩季最顯著,今年發(fā)作比過去嚴重。平時鼻塞,運動及得暖可緩解。嗅覺遲鈍,在暖和的環(huán)境下比較舒服,平時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癢而妨礙正常睡眠。 檢查:鼻黏膜不紅,右下鼻甲水腫,運動后收縮至正常。舌質(zhì)偏紅,苔薄膩、脈實。辨證論治:血氣方剛,弱冠之年,當從實治,清肺泄熱為主。 處方:桑白皮10g,馬兜鈴6g,黃芩3g,山梔10g,甜葶藶3g,干地龍10g,蟬衣3g,桃仁10g,當歸尾10g,辛夷6g。 二診:藥進14劑,多處之癢減輕,嚏亦相應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對寒冷很敏感。檢查:咽峽充血艷紅。右下鼻甲肥大,皮膚劃痕試驗(-)。舌質(zhì)偏紅,舌苔薄黃,脈實。方取脫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 處方:黃芩炭3g,荊芥炭6g,蟬衣3g,烏梅10g,蒼耳子10g,干地龍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蓮草10g,石榴皮10g。7劑,水煎服。 三診:藥后鼻中奇癢有緩解,但作癢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區(qū)??谇恢W已輕,噴嚏亦少。干燥及燒灼感嚴重,通氣改善,嗅覺仍然失敏。檢查:右下鼻甲稍有水腫,咽峽充血已淡。舌尖紅,苔薄黃,脈實。采取劉河間清火一法,殊感合適,但多少有些嫌輕之感,故原方藥加重。 處方:甜葶藶6g,川黃連3g,生地10g,荊芥炭6g,豨薟草10g,山梔10g,丹皮6g,干地龍10g,冬桑葉6g,大棗7枚。14劑,水煎服。 四診:共進藥35劑。近兩天鼻癢晨作已緩解,嚏也因之而輟歇,口腔上腭之癢亦消失,通氣改變而難言暢,干燥及燒灼感已輕。嗅覺似乎稍提高而總難敏感。檢查:右側(cè)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側(cè)正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