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筆記1
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
◆ 前言
>> 在那里,膚色隨時都可能給你招來無情的刺激。十歲那年,白人打了我,他們認為我太黑了;接著,黑人又打了我,他們認為我太白了。這樣的恥辱也許會讓任何人想報復社會。
>> 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貪心。
>> 由于缺乏了解,我們常常認識不到自身的暴力。我們認為,只有打人、鞭撻、殺人以及戰(zhàn)爭等才算是暴力,而這類事與我們無關。
>> 歸根結底,是“隱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作出暴力的反抗
>> 如果看不到這一點,我們?yōu)榇龠M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勞無功,要么曇花一現。不切斷地獄之火的燃料供應,怎么可能成功滅火呢?
>> 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 第一章 讓愛融入生活
>>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墻,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在我說與聽的時候,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 引言
>>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為所欲為,是多么危險!
◆ 人生的抉擇
>>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樣,在每一次互動中,我們都能聆聽到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呼聲。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fā)現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并提出明確的請求。
>> 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然而,一旦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駁他人,我們便能發(fā)現內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全新的體會。
>> 雖然我稱非暴力溝通為“溝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注于更可能滿足我們人生追求的方向。
>>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當你知道我因施與你而快樂。你明白,我的給予不是讓你欠我的人情,而是因為我想活出對你的愛。欣然的接受,或許是最佳的賞賜。我無法將二者分開。當你施與我我給你我的接納。當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賜予。
>> 當我們真誠助人時,我們豐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滿足。
>>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
◆ 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 為了彼此能樂于互助,我們專注于四個方面——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四個要素。首先,留意發(fā)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接著,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然后,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溝通誠實地表達自己,前三個要素就會得到體現。
>> 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可能對她處于青春期的兒子說:“費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兩只臟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只,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苯又?,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具體的請求:“你是否愿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這一要素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采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
>> 非暴力溝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們關切地傾聽。我們首先通過體會他人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系,然后聆聽他們的請求,來發(fā)現做什么可以幫助他們。
>> 我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為了改善生活,你的請求是什么……
>>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 非暴力溝通的運用
>> 當他再次發(fā)作時,我開始告訴他:‘我很看重學習。請認真聽講好嗎?’也許,一天中要提醒他一百次,但他一般都會重新開始認真聽課。
>> 最近,她提到,我努力幫她尋找生活的樂趣,是她得到的最大幫助。非暴力溝通功不可沒!在過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難以真誠地鼓勵他們擁抱生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開拓了視野,找到了新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