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書讀
論人身之陰

張錫純論假實脈,丹溪論假虛脈

老人精血虧損論


兒童下體宜清涼論

母子病相應論


婦女太沖脈月經養(yǎng)胎與乳汁關系

痰熱、痰亂神明“怪病談作祟”

胎養(yǎng)不足自墮胎論


氣虛難產大達生散

乳硬三分論,乳硬癥


鼓脹不可圖快利,需細看虛實。

脈大兩分病進論

呃逆、治病當有定力


論濕

山梔子,熱從小便去

發(fā)斑

論痰? 諸痰治法



雜病泄瀉

吞酸
吞酸者,濕熱郁積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間,必用糲食蔬菜自養(yǎng)。宜用炒吳茱萸,順其性而折之,此反佐之法也。必以炒黃連為君。二陳湯加茱萸、黃連各炒,隨時令選其佐使蒼術、茯苓為輔佐,冬月倍茱萸,夏月倍黃連,湯浸飲餅,丸如小丸,吞之,仍教以糲食蔬菜自養(yǎng),即安。
戴云:濕熱在胃口上,飲食入胃,被濕熱郁遏,其食不得傳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濕熱則易為酸也。
曲術丸
治中脘宿食留飲,酸蟄心痛,或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兩 蒼術炒二兩陳皮二兩
上為末,神曲為丸
【入方】
反酸治胃湯
柒萸·兩,去枝梗,煮少時,浸半日,曬下陳皮兩 蒼術米泄浸,一兩黃連兩,陳壁土炒,去土秤黃苓·兩,如上上炒或加枯梗一兩,茯苓一兩
|:為末,神曲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時時津液,食后服。
【附錄】吞酸與吐酸不同。吐酸,《素問》以為熱,東垣又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②酸水如醋。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郁積而久,濕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其有郁積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風寒則內熱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溫暖,騰理開發(fā),或得香熱湯丸,津液得行,亦可暫解,非寒而何?《素問》言熱,言其本也;東垣言寒,言其末也。

水腫,病水

頭痛

皂角刺10g 水煎服 日兩服
第四方治頭痛頭暈
白葵花籽仁微炒
上藥為末,每服6克,臨睡前白糖水送下。
第五方治一切偏正頭風
蔓荊子·
蒼耳子炒去刺牛蒡子炒,搗各10克甘草6克僵
蠶10克全蝎炒6克
蜈蚣2條
上七味,水煎,日一服。若脊背項強者,加葛根、羌活;額準痛,加白芷、辛夷;鬢頰痛者,加柴胡、細辛。
第六方治頭痛眩暈
天麻10克香附30克
云苓30克甘草15克
上四味,共為細末,棗泥為丸,每丸重10克??招姆煌?,早晚各一次。
第七方
低血壓眩暈白果仁七個白糖少許
先將白果搗爛,再和白糖,分二次,早晚空心服,連服三日即愈。
胃痛痞痛

腰痛分論 死癥

脅痛分論 龍薈丸

瀉肝火
左金丸:黃連6、吳茱萸1
風寒濕熱痛風,關節(jié)炎走痛方

夢遺、滑精

小便不通“提壺揭蓋通小便”

血塊,癥結,積


疝論治

口瘡服涼藥不愈內在原理?

結核

斑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