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文藝理論(第三版)》朱立元 0 導論
2023-07-27 16:16 作者:裴迦索斯Pegasus | 我要投稿


0.1 兩大主潮
人本主義:以人為本的哲學理論,其根本特點是把人當作哲學研究的核心、出發(fā)點和歸宿,通過對人本身的研究來探尋世界的本質及其他哲學問題。
科學主義:以自然科學的眼光、原則和方法來研究世界的哲學理論,它把一切人類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認識論根源都歸結為數(shù)理科學,強調研究的客觀性、精確性和科學性,其思想基礎在本世紀主要是主觀經驗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
0.2 兩次轉移
(作者: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實證主義、象征主義、意象派、表現(xiàn)主義、早期精神分析)
作家轉移到作品文本:俄國形式主義、語義學、新批評、結構主義(羅蘭巴特:作者已死)
文本轉移到讀者和接受:現(xiàn)象學、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后期、解釋學、接受理論
每一次轉移的結果,導致對前一種研究思路和格局的總體性揚棄,從而引發(fā)整個文學觀念的全局性變革。
0.3 兩個轉向
(理性主義:古希臘、文藝復興、笛卡爾、康德、黑格爾)
非理性轉向:叔本華、尼采非理性主義的唯意志論;克羅齊、伯格森“直覺”;弗洛伊德、榮格“無意識”;卡西爾“隱性思維”;蘇珊·朗格“前邏輯”“生命形式”;海德格爾“先行結構”;伽達默爾“合法的前見”;姚斯“審美期待視域”;德里達“涂去”…
語言論轉向:索緒爾、俄國形式主義、布拉格學派、語義學、新批評、結構主義、符號學、解構主義…
(羅蘭巴特:前期結構主義,后期解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