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上下五千年

不得不提的《國家寶藏》
“長安三萬里,上下五千年”
這部廣受喜愛的動畫電影,跟我們節(jié)目的宣傳口號還挺搭配。
影片以大唐詩人中名氣相對不大的高適為主視角,展現(xiàn)了以李白為首,群星薈萃的大唐盛世。而在《國家寶藏》節(jié)目里,恰巧就有一件國寶,見證了長安三萬里的劇情。它就是李白唯一的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這件文物是李白重游舊地王屋山時所寫,那時他被唐玄宗提前結(jié)算工資,不太體面的被趕出了長安。
心情郁悶的他,邀上影片主角高適、杜甫,一起來到王屋山,尋找20年前的另一位舊友司馬承禎??傻竭_王屋山后,大家卻發(fā)現(xiàn)司馬承禎已經(jīng)仙逝,只有這山間的風景20年來從未改變。
李白心生感念,寫下了這幅上陽臺帖。
這里要說一下,“上陽臺”帖的斷句可以是上/陽臺,來到司馬承禎的陽臺宮。也可以是上陽/臺,一個王屋山觀景的平臺。

“上陽”指的是來自上天的陽氣,是道家崇尚的力量來源。所以篤信道教的唐代皇室,也將曾將朝會的大殿命名為“上陽宮”。它位于東都洛陽,占地面積將近8000平米,約等于4個故宮太和殿,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皇宮。

當年在“上陽宮”,包含治國熱情的李白,在玄宗眼中不過是帝國賞玩的裝飾。而今回到“上陽臺”的李白,只求通過道法撫平內(nèi)心的不甘。
不放心好友的高適與杜甫一路跟來,雖然看著李白獲得了道箓,正式加入了道門。但他們也知道“眸子迥然,哆如餓虎”的李白,怎么可能抹平這份不甘。


莫欺少年窮
讓我們把時光撥回到20年前,那時李白剛離開了故鄉(xiāng)四川。
他是商人的兒子,所以不能參加科舉??沼胁湃A卻報國無門的他,只能通過給達官貴人“行卷”,也就是登門拜訪送作品,博一個特招生的資格。

一次李白選擇同樣年少成名的大書法家李邕,但估計李邕不僅沒看上他的文章,還說了“你也配姓李!”這樣傷人的話【因為李白逢人就說自己祖上是隴西涼武昭王的后代,跟皇帝是本家】
憤怒的李白給他留了一句詩——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所以哪怕在李白成名后,李邕立刻成為了李白的“好友”。后世提到這位黑白通吃的大佬時,總會說一嘴他不識人才的黑歷史。

這種爽文劇情,放現(xiàn)在高低得寫一句“莫欺少年窮”作為這段趣事的總結(jié)。
不過李白是真的不窮,他爹不是普通的行商,而是在長江上游和中游都擁有自己家港口的大商人。
這說明兩件事:一是李家的貨品買賣量很大,需要單獨的港口,才能保證貨物及時的裝卸運送;二是李家有可能是做平臺的,除了運輸自家的貨物外,還負責從其他客商這里抽成。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都能解釋李白為什么出川后,一路沿江而下不愁吃喝。因為他家不僅有錢,而且還有勢力。
所以當李白離家,來到湖北荊門,寫下“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時。更大的可能是他來到了他爹的分公司,感受到了來自故鄉(xiāng)踏踏實實的問候。


后來的后來
扯遠了,20多歲的李白在到處行卷失敗后來到了王屋山,在這里他遇到了前任大唐宗教協(xié)會會長司馬承禎。
此人的影響力有多高呢,舉個例子。唐玄宗受道箓的儀式,是玄宗親自請他去長安舉辦的。翻譯過來就是,他給皇帝辦的道士從業(yè)資格證。再后來皇帝又召他入宮,讓他在王屋山自選地段,國家批文給地、給錢,讓他建造道觀居住。

這位宗教界的大佬一眼就相中了李白的才華,后來他也與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人共稱為“仙宗十友”。
不過兩人能聊得來不是因為李白對道學的熱愛,而是因為李白和他一樣有一顆治國的心。在李白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司馬承禎就已經(jīng)被唐睿宗召入宮中,詢問他陰陽術(shù)數(shù)與理國之事。他回答陰陽術(shù)數(shù)為“異端”,理國應(yīng)當以“無為”為本休養(yǎng)生息,頗對唐睿宗的心意。
雖然李白比他小了整整60歲,但這番致君堯舜的心情卻不分年齡。只可惜司馬承禎作為修道之人,不能成為決定的一環(huán)。交談甚歡后,李白為了實現(xiàn)個人理想,再次踏上了旅程。
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熟悉了
在揚州散金三十萬,結(jié)交豪俠公子的李白;
去長安偶遇賀知章,被驚呼為謫仙人的李白;
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墨,狂放不羈的李白;
從翰林供奉到賜金放還,遠離長安的李白......


浮生若夢
40歲的李白肯定想不到,自己千辛萬苦半生,終于推開了那扇理想之門后。卻一腳踩空,又摔回了二十年前的王屋山。
辛苦的這二十年是為了什么?李白留下了《上陽臺帖》,帶著疑問離開了王屋山。
在高適的介紹下,他第四次結(jié)婚,入贅前朝宰相宗家,過上了富貴閑人的日子。直到755年,一場安史之亂,讓大唐、高適、杜甫的命運一起發(fā)生了扭轉(zhuǎn)。

這場天崩地裂的災難,本來影響不到在廬山別墅避禍的李白夫妻。
只是人到中年,李白仍執(zhí)念于治理天下。于是他甚至沒仔細考慮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帶著一腔熱情就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請。
可永王并沒有按他跟李白說的那樣去平叛安邦,反而是偏安一隅想要趁亂割據(jù)江南。于是朝廷順理成章的將他的行為定性成謀反,派兵前往討伐。平叛之人恰好正是當年在王屋山,看著李白寫下《上陽臺帖》的好友高適......
歷史比小說更傳奇,兩人再次發(fā)生交集時。樸實無華的高適已是保國安民,掌握軍政大權(quán)的淮南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絕代風華的李白卻是參與謀反,謀劃分疆裂土的亂臣賊子。
此時的高適剛利用了自己的聲望,救助了正在成都逃難的杜甫。所以浪蕩一生的李白,也放下了身段,寫信求高適救自己一命。
李白也許不怕死亡,可他真怕在青史上留下一個逆臣賊子的罵名。高適幫忙了嗎?史書上說他拒絕了李白。但我們也都知道,李白進入了天下大赦的名單,還順手寫下了《早發(fā)白帝城》的名篇。


歷史的回聲
故事的細節(jié)我們已無從知曉,李白、高適、杜甫也都消失在了時光中。只留下這幅《上陽臺帖》,作為他們傳奇故事的見證。
但有時我也在想,即使沒有這件國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些名句也會永遠流傳在世間。
就像影片中所說——只要詩書還在,長安就永遠都在!

最后給大家推薦下中信集團出版的《長安三萬里》藝術(shù)設(shè)定集,之前中信集團和我們《國家寶藏》就聯(lián)合出版過《國家寶藏》圖書~
因為這層關(guān)系,我們也率先感受了一下這本設(shè)定集,紙張和手感都非常好,印刷也很精美,非常值得入手哦!
點擊鏈接:https://ktt.pinduoduo.com/t/oCpxHBdXlC
或者微信保存下圖,都可以直接購買!放心入手就完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