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城的傳說之十一:箜篌鼻祖師延與鄭國國君的傳說

據(jù)傳說,鄭國的國君是出了名的戲迷,在皇宮有規(guī)模龐大的樂隊供他享樂,各種各樣的樂器一應俱全。但美中不足的是箜篌樂器,雖然有師延進貢過去的箜篌樂器,但演奏水平比師延差了一大截。
國君幾次三番要求師延留在皇宮,并許以豐厚的待遇,但每次都被師延婉言謝絕了。沒有別的辦法,國君每次想聽箜篌音樂,都要從國都來箜篌城,請師延為他專場演奏。

(箜篌城遺址)
每次來箜篌城,國君都要住上幾天,來的次數(shù)多了,國君倒覺得箜篌城是個不錯的地方,北有一望無際的湖泊沼澤,南有連綿不斷、郁郁蔥蔥的樹林,東西兩面是良田沃土,物產(chǎn)豐富,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呀!
我何不在這里建一座行宮,辦公地點搬到箜篌城,再蓋造一座大戲樓,這樣就隨時可以觀看師延的演出了。國君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大臣們的贊同。
豪華的行宮和規(guī)模龐大的戲樓竣工時,國君親自到現(xiàn)場祝賀。并貼出告示:凡是來箜篌城看熱鬧的人們,均免費在此吃喝三天。流水席,隨到隨吃,不分早晚,好酒好菜招待。

箜篌城人山人海,人們像過年一樣,穿上新衣服,臉上充滿著笑容,更有不少人為了能親眼目睹一下國君的真容,竟然半夜就來到箜篌城等候,真是一派喜慶氣氛。
國君坐在高高的戲樓里,面帶微笑,向下面的群眾揮手致意,師延端坐在國君的后面,彈奏著箜篌。
人們歡呼著,跳躍著,有的第一次見到國君,竟激動得淚流滿面……

隨后的歲月里,國君就經(jīng)常在箜篌城居住,有時一年能住上幾個月的時間,辦公之余,聽師延彈奏箜篌樂器。
伴隨著國君的經(jīng)常光臨,在當時箜篌城和師延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全國各地的音樂高手云集于此,城市建筑也迅速擴張,箜篌城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大都市。就是到了后來,這里就演繹成一個音樂薈萃的地方,也被記錄為“曲遇聚”。
據(jù)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郭曉山介紹:箜篌城又名東古城、曲遇聚,傳說此地春秋時期為鄭國公室制作樂器的場所。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沛公劉邦在曲遇聚(即箜篌城)大敗秦將楊雄,箜篌城自此揚名?!妒酚洝げ軈⑹兰摇贰ⅰ逗鬂h書·郡國志》都有曲遇聚的記載?!妒酚洝しB滕灌列傳》云:“從攻破楊熊軍于曲遇?!薄墩x》曰:“鄭州中牟縣有曲遇聚?!?/p>
目前的箜篌城城址呈長方形,夯土城墻南北長近600米,東西寬420米,高8米,基寬30米。古城西、北兩面城墻殘垣尚存,夯土層清晰,四角有高臺,西北角最大,高15米,在城內(nèi)先后出土有陶罐、板瓦、筒瓦以及銅鏃、刀及布幣、漢五銖錢等。銅鏃頭甚多,還發(fā)現(xiàn)帶箭頭的肱骨一塊、護心鏡及兵將盔甲上的銅腰扣等多種,這些出土的文物從另一個方面顯示,這里當年與戰(zhàn)爭關系密切。城外還發(fā)現(xiàn)有古墓群,年代多為戰(zhàn)國和漢代。
(郭曉山、胡云峰文/圖)
作者簡介:郭曉山,1963年生,1982年開始,擔任箜篌城遺址義務保護員。其間搜集和整理流傳民間的箜篌城的神話傳說。
2015年6月,編輯的《箜篌城的傳說》部分章節(jié)被《大河報》轉載?,F(xiàn)在是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箜篌城的傳說》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作者簡介:胡云峰,河南中牟人,生于1956年。主任編輯職稱。獲得新聞在崗三十年證章,在上級發(fā)稿兩千多篇,有一百多篇作品獲獎,出版有新聞作品集《潮聲》。參與編輯過《中牟風采》等十余部書籍,現(xiàn)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官渡的傳說》和《小胡武進士的傳說》的代表性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