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園學習倪海廈老師經(jīng)絡課筆記(第1課任脈)
? 編者按:我聽了著名老中醫(yī)倪海廈老師主講的針灸經(jīng)絡視頻課,覺得他講的非常好。經(jīng)絡和腧穴課是從事中醫(yī)推拿、針灸和理療工作者入門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這對于我們初學者 說要想學懂弄通真是一難題,可是當我看了倪老師主講的經(jīng)絡腧穴視頻課后,真是讓我收獲頗深。倪老師把他畢生的行醫(yī)臨床經(jīng)驗,理論結合實際 深入淺出把深奧的中醫(yī)理論融合到他所講的每條經(jīng)脈和穴位上。這是倪老師的寶貴經(jīng)驗的展獻。真是十分的難得。這也是我高興和入迷之處。在此我要衷心的感謝倪老師的無私奉獻!同時我把在聽課時所作的筆記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作了一下整理,分享給愛好中醫(yī)理療的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更好的服務社會和人們。。。。。。
? ? ? ?桂 園 學 習 倪 老 師 針 灸 經(jīng) 絡 視 頻 課 筆 記 整 理 順 序 如 下 :(以下是經(jīng)絡的 十四 條大脈的內(nèi)容 ) 注:經(jīng)絡分 12 條正經(jīng)和奇經(jīng)八脈。常把有穴位的經(jīng)脈叫14 條大脈。
? 一、任? 脈 :(經(jīng)穴24個穴位。任 脈起于 會 陰 一 止于 承 漿) 注 :任 脈 是奇經(jīng)八脈之一。在奇經(jīng)八脈里有督 脈,任 脈,沖 脈,帶 脈,陰蹺脈, 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在這八條脈里只有任 脈、督 脈 有穴位。剩下 6 條脈上沒有穴位。
任脈有總任一身之陰經(jīng)的作用,足三陰經(jīng)脈,沖脈,陰維脈均會于任脈,故稱為陰脈之海。以任 ,督二脈為標桿選穴非常準。 神 闕和曲 骨畫一條線,就是任 脈,平均分成五段,實際上有四點。往上第一段,(即腹部的寸)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中 極穴;中 極再上一寸,就是中 極穴; 中 極再上一寸,就是關 元穴; 關 元穴直上一寸是石 門穴; 石 門往上一寸是陰 交穴,這兩個穴中間,肚 臍下一寸半叫氣 海。 這就是在腹部同身寸取穴?。
1,會 陰穴:扎這個穴位可用3寸針扎,患者是跪著姿勢,針尖對著心臟的方向進針。扎會陰穴疼,我們可以扎百 會穴,這也是對稱治療。扎會陰穴是搶救穴。。。
2、曲 骨穴::是治療一般的赤白帶 ,小便,膀胱、尿道 發(fā)炎的穴位。虛實寒熱,都可以治。(近取穴)。 “酸、麻、脹”,有這三種感覺針就可停至。平補平瀉,針扎到身體里面去以后,左?
轉(zhuǎn) ,右轉(zhuǎn)。下針的周圍,看到一圈粉紅色就是氣。有人扎下去沒有紅色氣很虛。扎下去紅一大圈,身體很好。曲 骨穴上一寸是中極穴,中 極穴再往上一寸是關 元 穴。神 闕 穴下一寸半就是氣 海 穴 。
氣血流注是后升前降,人的氣血是從人的后背往上走。從前面往下走。人的脖子,中醫(yī)認為脖子是人的樞紐,人心臟產(chǎn)生的熱被肺往下降,正常的人有體溫,心臟的熱下到小腸,小腸的熱能把腎臟內(nèi)的水氣化, 氣化的熱水往上走,進入督脈往腦部走到了脖子時熱量在脖子消散掉了,不然能把腦部燒壞了。
在任 脈上扎針用平補平瀉,即扎針左轉(zhuǎn)右轉(zhuǎn)幾下。扎針后有酸,麻,漲三種感覺就是氣到了,這是正常的 。
3、中 極 穴:是膀胱的募穴。中極穴。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小便頻數(shù) 、失精絕子 ,月經(jīng)痛 、產(chǎn)后胎盤沒有下來都可以用。轉(zhuǎn)脬不得尿可以用中極穴。 下紀是關元,上紀是巨闕。下紀是第二個心臟,上紀是心募巨闕穴。孕婦下針中極,落胎。臍下血水即子宮里面有血塊、或腹部有血塊,而月經(jīng)不順,一定會發(fā)現(xiàn)到肌膚甲錯。肌膚甲錯多半是左腹內(nèi)有瘀血。?
中 極 穴 可灸可針,針扎不要太深,也就是一寸的針吧,留針20分鐘,募就是開口的地方。俞募治療法即用俞穴及募穴去治療。任何膀胱的問題都可用中極穴治療。小便太少或太多都用中極穴。寒癥多用灸 ,小便清淡白色是寒,小便發(fā)熱,發(fā)黃或發(fā)紅黃色是熱癥,小便赤痛也是熱癥。婦女腹部里,子宮里有血塊,就會發(fā)現(xiàn)腳脖子上到小腿肌膚有甲錯現(xiàn)象,皮膚有皺紋和皮膚脫落現(xiàn)象。
?4、關 元 穴:是小 腸的募穴。 小腸是第二個心臟,中醫(yī)非常注意小腸。是由關 元穴來管。關元穴治療所有腹部的病。婦人妊娠時不扎腹部的。關 元是控制生精子的地方。平常保養(yǎng)身體男女都可以灸關 元。 女人月經(jīng)痛灸關 元 ,中極,因為痛是有寒。灸了幾次,雙腳一熱,血塊就祛掉了。
心臟管動脈,小腸管靜脈。小腸的熱往腳上面走,所以氣要往下沉到腳。血液系統(tǒng)分成兩個,一個上面心臟在管,而從四肢流回來的是小腸在管。沒有小腸的火熱,血流沒法回流了。經(jīng)常做腹式呼吸,讓小腸的熱不斷在增加。你的腳是冰涼的,表示你二十四小時不斷在制造血塊。 人腳是熱的沒有心臟病、沒有中風。人血管會破裂,表示人體里面有寒,人體里面有寒和表寒是不一樣的。用灸把里寒去掉了。
心臟病 ,急救在關元穴。心律不整 、心臟快停即針下關元,脈就來了。動脈血管堵塞的時候,先下的大穴關元。最好是隔姜灸關元。 男女不孕就隔姜灸關元。
5、石門穴:關元上一寸,肚臍下兩寸,三焦之募穴。 身上臟腑之間的油網(wǎng),這個油網(wǎng)就是三焦。石門穴一般婦人禁針禁灸,因為會絕育。小腸的病可以在關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極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門穴上治。平常石 門 穴是禁針禁灸的。小腸有個外號叫紅腸,大腸叫白腸,胃叫黃腸。 男人生氣之源,關元比氣海好。
什么是 三 焦? 就是人體內(nèi)的臟腑之間上的油網(wǎng),三焦的病在石門穴上治。
?在石 門 穴 和關 元 穴的中間有一個點是絕育穴,關元穴是生育穴。
6、氣 海 穴:臍下一寸半,直刺0,5 —— 1,2寸。調(diào)一身之氣。
? 7. 陰 交 穴: 臍下一寸,三焦之募穴。三焦油網(wǎng)遍布全身,你在石門下針,陰交下針通通可以?!瓣幒?jié)癜W” 灸陰交穴就可。?
?8,神 闕 穴: (肚 臍) 神闕穴禁針,用隔鹽灸。神闕用處很多,中風 、腸炎 、腸鳴 都可以灸。
?9、水分穴: 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闕,正中間的地方是中脘穴。神闕上一寸是水分(上腹寸)。水分是治水腫的穴位。 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會進入小腸,只有混雜食物中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 肺跟大腸相表里。 水直接進入小腸,造成腸鳴腹瀉、水腫,水分就是一個很好的治療穴道,針和灸都可以。 水分應該是小腸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話,灸是最好,比針還好。?
? 那糖尿病的人,中醫(yī)稱“消渴”,中醫(yī)有三種 :上消:口渴,渴飲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 ;中 消,就是肚子餓,會不斷的吃; 下消,簡單講就是陽不舉。 水分“主水病,腹堅 如鼓”可灸治療。中醫(yī)認為小孩14歲以下流鼻血是正常的,大人流鼻血才要去治療了。
?10,下 脘 穴: 在神闕跟中脘的正中間。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為太陰任脈之會。
?11,建 里 穴 :當臍上三寸,可灸 ,針0,8 —— 1,2寸。治療胃病,腸炎,腹膜炎,水腫,胸悶,心痛等。
12、中脘穴;在臍上四寸(腹寸),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可治療所有胃病。下針也可以,灸也可以。針一寸即可,灸效果非常好。 身上八會穴: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氣會膻中
。有一個治病法則即會郄治療法。 每一條經(jīng)都有一個郄穴。身上腑,包含膽,這是消化系統(tǒng),小腸、胃、大腸、膀胱、子宮、胞戶。臟包括肝心脾肺腎。印堂痛,中脘下針。懷孕妊娠惡心? ? 想吐,可針或灸。只要是腸胃方面的病都可以用中脘治。
注:在腹部扎梅花針治療一切胃病,胃吐血,不要灸。扎針:以中 皖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寸扎一針。
?13 ? 上 脘 穴 :臍上五寸。是胃的絡穴 治療胃腸病,癲癇,咳嗽,心絞痛等,可灸,針刺0,8 ——1,2 寸。上脘穴上一寸是巨 厥 穴。
?14、巨闕穴: 心之募穴。扎針只能進一寸,不要扎太深。巨闕跟中脘的中間即上脘,它是絡穴。梅花灸,是以中脘為主,統(tǒng)治一切胃病。出血的時候,不要去灸。上脘、下脘、建里等是輔助中脘的穴道。 巨 闕、關元,對 任何心臟病都可以,針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 補瀉手法:“得氣即瀉”。最基本的補瀉手法“提豆許”氣到了往下推一點就是瀉,往上拉一點就是補。 心臟有問題時,會有穿心痛,背痛徹心,是痰飲造成的,從巨闕可以診斷到心臟的問題。?
?15、鳩 尾 穴: 鳩尾穴不可重擊會內(nèi)出血。不可灸,可以針。人體身上膏的源頭來自 鳩 尾。
? 16,中庭穴
? 17,膻中穴; 八會穴(氣會),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之會。腑會中脘,氣會膻中,氣病治此,呼吸短促氣 ,? 喘在這里治,但禁針,要用灸。 肺癰 吐膿,嘔吐涎沫,婦人乳汁變少都在膻中治,強他的心臟、強他的肺氣,效果都很好。
? ?18.,玉 堂 穴
19,紫 宮 穴
20 華 蓋 穴;
21、璇 璣 穴
22,?天 突 穴::天突即喉嚨那兒的洞 不要直針,下一寸就到。? ? ?肺癰,一種是里面化膿,咳出來的是很濃稠的膿。如果咳出來白色泡沫,完全是白的泡沫,那是肺癌了。氣病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玉堂和天突中間的穴道是華蓋,華蓋和玉堂中間是紫宮,
?華蓋和天突穴的中間是璇璣。平常玉堂、華蓋、璇璣都只要知道很少用。?
?治療心臟?。?扎三針,尤其是在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 闕、關 元、天 突,一個是心臟的募 穴,一個是小腸的募穴,天突是氣脈經(jīng)過,這個氣很強。三個針下去病? 就好了。
?23、廉泉穴: 病人中風,舌強不語大拇指指尖去壓它,指尖到處即廉泉穴,針下去要對著舌根,下一寸、一寸半。用針不用灸。廉泉是陰維任脈之會,治舌頭的病 。?
24、承漿穴: 嘴唇下凹進去一點就是承漿穴。中風的人會流涎,就要下承漿,舌頭強硬不會講話,就是廉泉。下針時嘴巴要張開。 用針,用灸都可以。這個穴道大部分用治面部中風。面孔回正以后,一般來說會下承漿及人中。面部中風,針灸效果非常好,治療完后承漿人中用幾次,就把它固定住了。 有一個熟的朋友,面部中風隔天就找我治療,三天之后就回正,一個禮拜去上班了,同時期的辦公室也有一個老美中風,不肯找中醫(yī),去找西醫(yī)治療,結果四年了臉還是歪一邊,還在搞臉部美容。 那牙齒痛在承漿也可以治。牙痛吃蔗糖就不會痛.
(任脈講完了) 高級推拿針灸師桂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