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大突破,西方為何偏愛中國火車頭?不止是價格的問題

近年來國內的鐵路里程一直在不斷延伸,配套的各類設施數量也不斷增加,而其中有一項非常受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歡迎,那就是中企制造的機車頭,西方為何偏愛中國火車頭?難道因為中國制造和日本產品相比更加便宜?實際上不止是價格的問題,在保持價位相對低廉的情況下,中國產品的質量也非常高,這才是中歐班列靠車頭獲得大突破的真正原因。

此前在德國柏林,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和德國鐵路股份公司簽訂了20臺新型混合動力火車的框架協(xié)議,以及首批4臺機車的訂單,這個消息立刻轟動了整個西方,要知道德國可是公認的鐵路強國無論是裝備工藝還是線路網絡,規(guī)模都處于世界前列,更不用說世界級的軌道交通設施巨頭,西門子公司也是一家德國公司,能夠在該企業(yè)的“大本營”奪得如此規(guī)模的大訂單,已經充分說明了中國產品的強大技術實力。
德國和中國簽訂的這份協(xié)議當中,所指的火車頭,并不是日常生活當中能夠見到的動車或者是牽拉貨運車輛的機車,而是一種學術名稱為調車機車的車輛,這些車輛所承擔的任務主要是用于鐵路施工現場的物流供應,試驗以及工程牽引,當然,如果直接將其投入償債,它也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在列車抵達之后,對已經脫離的車廂進行牽拉,這個工作并不是所有
機車都能夠完成的,一方面調度場和車站內的軌道轉向半徑較小,要求調度車需要較高靈活性,另一方面,調度過程當中需要頻繁牽拉重量非常大的火車進行短距離移動,必須具備強大的剎車力和牽引力才能完成這份工作。

而德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放棄西門子公司的產品,轉而選擇中國制造,必然因為它有著前者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該車使用第三軌加內燃加鋰電池的混合動力電傳動方式進行驅動,整車輪周最大功率750kw,最高可達到100公里的時速,在停車等待時,可以選擇關閉村內柴油機,使用蓄電池驅動車輛行駛,這樣一來就比同等功率的內燃車節(jié)能了30%以上。
在隧道行駛當中,這種能力也能派上用場,通過這種方法來減少廢氣排放,降低環(huán)境污染,提升同環(huán)境當中工作的工人的安全性,在蓄電池上使用了更安全并且更先進的鈦酸鋰電池,制動能量回收可達80%以上,且循環(huán)壽命比其他電池高了十倍,最后該車具備較高的信息化程度,裝備無線數據傳輸系統(tǒng),可以隨時將自身的運行狀態(tài)和故障信息傳輸給地面的管理系統(tǒng),提高了整體的運用和維護效率。

總的來說,這次貿易展現出了歐洲國家對中國機車的歡迎程度,也證明了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經擁有了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水平,隨著德國的步伐,未來必然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中國制造的鐵路機車,而這些遠銷歐洲的產品也必然幫助,中歐班列的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