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潭魚精
?????? 傳說蘭潭裡住著一條魚精,每釣起一條大魚,就要用一條人命來賠……
位於嘉義市東郊的蘭潭水庫,潭面寬廣、景色幽美,入夜後更有「蘭潭泛月」的美景,加之交通方便,一直以來都是觀光客的必訪景點。然而在美景背後,當?shù)貐s流傳著不祥的傳說。據(jù)說,蘭潭裡住著一條巨大魚精,擁有許多魚兵魚將,每當釣客釣起一條大魚,不久就會發(fā)生一起溺水事件──此即所謂的「蘭潭魚精抓交替」。
蘭潭確實是多事之地。根據(jù)消防局統(tǒng)計,蘭潭水庫是全臺灣自殺率最高的水庫。因為這樣,當?shù)厝松踔烈虼税l(fā)展出「蘭潭沒加蓋」的俗話──意思是叫對方「跳進去死一死」。除了跳水之外,這邊也發(fā)生過至少三次的自焚事件,且意外事件頻傳。根據(jù)統(tǒng)計,一九八二年到二○二○年,蘭潭的死亡人數(shù)已超過一百一十餘人。
蘭潭究竟為何這麼容易發(fā)生命案?二○一一年,PTTMarvel板有人做過分析,早年嘉義娛樂不多,年輕人大多選擇在蘭潭約會,分手之後,往往又跑到蘭潭散心,觸景傷情之下,很容易便一時想不開而輕生。除此之外,水庫的營養(yǎng)豐富,大魚不少,早年蘭潭周邊沒什麼巡邏警力,許多釣客便在夜間駕著塑膠筏偷偷釣魚,意外往往便在此時發(fā)生。由於蘭潭是水庫,從岸邊到水底的坡度不似一般湖泊那麼平緩,不論是輕生或意外,落入潭中便幾乎沒有掙扎上岸的機會。種種因素,才造就蘭潭命案發(fā)生率居高不下。
?????? 在一般的漢人民間信仰中,「抓交替」的通常是溺亡者化身的水鬼,然而蘭潭「抓交替」的卻是魚精,之所以如此,正是蘭潭特殊的背景所致。如同前面所述,過去的蘭潭一直是釣客喜愛的熱門釣點,然而此處命案頻傳,夜釣的釣客難免心生恐懼,若是再碰巧撞見跳水輕生的人,「釣到大魚」和「溺亡」兩件原本不相干的事,自然便被聯(lián)想在一起,蘭潭魚精的傳說也因此誕生。
有趣的是,這條魚精的形象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版本。有人說是烏鰡精、有人說是鯉魚精,也有人說是泥鰍精;還有人說不是一隻,而是由成群泥鰍組成的怪物,當中有一兩隻特別大,聚集在一起的影子和牛一樣;甚至還有人說那根本不是魚,而是身形似牛、眼發(fā)綠光的水怪。後面兩種較為特殊的說法先不論,蘭潭魚精的形象,大抵上不脫烏鰡、鯉魚和泥鰍三種魚。會有如此狀況,很可能是一連串誤會所導致的。
最初的蘭潭魚精,應該是巨大的烏鰡。許多釣客都表示,過去蘭潭的烏鰡又多又大。一九八五年的《民生報》還有一篇釣到五十多公斤巨大烏鰡的新聞,文中也以「魚精」來形容,並表示其已「蟄伏在水庫二十多年」──既然如此,鯉魚和泥鰍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首先,烏鰡屬於鯉科,雖然不是鯉魚,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鯉魚更容易想像其外貌。於是,在大眾媒體的傳播之下,鯉魚精便這麼取代烏鰡精成為主流。其次,烏鰡和泥鰍的閩南語發(fā)音相當接近,前者是「oo-liu」,後者是「h?o-liu」(鰗鰡),很有可能聽錯,進而導致傳說產(chǎn)生變化。除此之外,近年蘭潭遭受外來種魚虎入侵,烏鰡數(shù)量已大幅減少,這也可能是傳說發(fā)生變化的另一個原因。
「蘭潭魚精抓交替」是嘉義當?shù)氐泥l(xiāng)野奇談,確切年代已不可考。然而對於嘉義人來說,這則傳說的知名程度,其實遠不及蘭潭其他的靈異傳聞。當?shù)厝艘恢庇兄柑m潭很陰」的印象,也時常在蘭潭遭遇各種靈異事件。據(jù)說蘭潭附近的涼亭不要隨意逗留,因為此處經(jīng)常作為遺體打撈上岸後的停屍處,容易撞邪。除此之外,知名的「人面魚」傳說起源地點,據(jù)說也是蘭潭。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二○○七年改變了。二○○七年,ETtoday一篇〈臺灣神鬼傳奇/蘭潭釣大魚必死人 魚精抓交替?〉報導,意外使沉寂已久的蘭潭魚精重新獲得重視。在那之後,大眾媒體頻繁提起這則傳說。二○一○年,《戲說臺灣》以此為題材拍攝戲劇;二○一四年,中天新聞的《臺灣大搜索》對此進行專題報導;二○一六年,空拍機玩家拍攝到蘭潭中一百六十公分的金色大魚,引發(fā)各種魚精現(xiàn)蹤的討論;二○一九年,一對情侶在堤防上比完愛心手勢後雙雙在潭中溺斃,由於事件過於離奇,「蘭潭魚精抓交替」的傳說又再次被提起,一時間甚囂塵上。
原本即將消亡的蘭潭魚精傳說,竟然因為大眾媒體的報導起死回生,這恐怕是任何人都沒有想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