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主業(yè)發(fā)展不順,瞄準A級純電市場謀突破
江淮汽車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守住陣地。
6月8日晚,江淮汽車發(fā)布了5月份產、銷快報。報告顯示,今年5月江淮旗下商用車和乘用車合計銷售4.84萬輛,同比增長37%;本年累計銷售23.12萬輛,同比增長20.42%。

細分至各領域,商用車領域,江淮汽車商用車今年5月銷售1.81萬輛,同比增長28.11%,環(huán)比上月減少11.4%。其中,重型貨車、多功能商用車、大型客車等細分領域今年5月實現大幅度增長,同比增長均超過100%。尤其是大型客板塊同比增長2075%,拉高了江淮汽車今年5月整體銷量的增長幅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上述三個板塊實現大幅度增長,但其銷量支柱板塊發(fā)展卻呈負增長狀態(tài)。數據顯示,江淮商用車銷量支柱板塊輕型貨車今年5月銷售1.26萬輛,同比增長14.62%。雖然該板塊在今年5月市場表現得以提升,但需注意的是其累計銷量呈負增長狀態(tài)。數據顯示,今年1-5月江淮輕型貨車累計銷售7.25萬輛,累計同比減少2.07%。
與輕型貨車同樣呈負增長狀態(tài)的還有中型客車板塊。數據顯示,該板塊今年5月累計銷售1,263輛,同比減少11.12%,本年累計銷售不足七千輛,累計同比減少3%。
除此之外,其中型客車板塊在今年前5月更是出現了超五成的下滑幅度。數據顯示,該板塊在今年前五月累計銷售僅274輛,同比減少57.32%。

乘用車領域,數據顯示今年5月江淮乘用車銷量為3萬輛,同比增長42.91%,環(huán)比增長26%,1-5月累計銷量同比增長34.15%。從目前江淮汽車銷量結構來看其乘用車板塊銷量規(guī)模、增幅上均優(yōu)于商用車板塊。
不可否定,江淮乘用車取得上述成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商乘并舉”戰(zhàn)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江淮旗下并無有著明顯競爭力的產品。江淮汽車官方信息顯示,江汽集團旗下乘用車品牌主要為思皓和瑞風。
其中,思皓品牌是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的品牌,而其乘用車板塊銷量絕大多數源于該品牌,尤其是新能源產品。數據顯示,去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9.31萬輛,其中思皓銷量約占江淮新能源乘用車整體銷量的近九成,其余則來自江淮品牌。目前,江淮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在售車型有江淮iEVA50、iEV7、瑞風E3等,但這些車型并非爆款無法為江淮在新能源領域提供核心競爭力。

基于此,江淮汽車開始發(fā)力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從3月中旬成立釔威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到4月發(fā)布全新新能源品牌釔為品牌,再到5月下旬釔為品牌首款新能源車型預售,可以看出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正在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車所發(fā)力的點不在大多新能源車企聚焦的中高端領域,而是定位于10萬元級別的純電動小車,此舉或更意在銷量的提升。從中或可看出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的困境與急迫。
不過,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è)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看來,江淮汽車想要通過推出新品牌實現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突破,戰(zhàn)略上是正確的,但能否成功仍存在一定風險。
據了解,目前國內A0級純電市場持續(xù)向好,在此背景下各車企紛紛向A0級市場發(fā)力并推出相關產品,如比亞迪海豚、歐拉好貓、東風納米BOX、江南U2、江淮釔為3、極狐考拉等。其中東風納米和江淮釔為同為定位于A0級純電市場的新能源品牌。顯然,該細分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市場并不缺乏稀缺性。

從江淮汽車5月份銷量結構來看其僅實現了較為低質量的“商乘并舉”,其主營商用車業(yè)務發(fā)展更是良莠不齊。2023年新能源依然是國內車市主旋律,隨著汽車行業(yè)的競爭加劇,頭部企業(yè)加速集中;對于江淮汽車等非主流品牌當務之急是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守住陣地,江淮釔為又能在競爭中拿下幾成份額,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