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小說《團圓》與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原型
巴金的小說《團圓》與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原型
作者:勝利


電影《英雄兒女》的劇本是導(dǎo)演武兆堤、編劇毛烽根據(jù)巴金的小說《團圓》改編的,小說和電影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1951年年初志愿軍入朝部隊的指戰(zhàn)員,在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離開入朝部隊前(1952年11月底前)戰(zhàn)斗、生活以及“王芳”與哥哥在戰(zhàn)場上相逢,與生父、養(yǎng)父“團圓”的故事。
電影《英雄兒女》“王成”是其中一個虛構(gòu)人物。巴金筆下的“王成”?寫其參加戰(zhàn)斗及犧牲經(jīng)過雖然很簡潔,但卻耐人尋味:“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wù),友軍也終于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影片中,“王成呼叫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拉響爆破筒,與蜂擁而至的敵人同歸于盡”。那么,小說和電影反映的是哪個部隊、什么時候的故事?這兩個“王成”有沒有原型呢?王成原型是某一個人呢?還是是眾多志愿軍英雄呢?
1、巴金在志愿軍65軍采訪,小說《團圓》由此產(chǎn)生而奠定基礎(chǔ)。
據(jù)有關(guān)報道,在抗美援朝期間巴金曾兩次到朝鮮采訪,這兩次采訪分別都到過志愿軍65軍,并在194師住了兩個多月。國慶3周年之際,正是巴金等作家、音樂家在志愿軍65軍采訪之時。志愿軍65軍在保衛(wèi)開城反擊作戰(zhàn)取得階段勝利后,召開了慶功大會,我國著名作家、音樂、畫家巴金、王莘、胡可、徐光耀、黃谷柳、辛莽等參加了大會……。
1952年10月5日趙先有等烈士英勇犧牲傳遍全軍,在志愿軍19兵團機關(guān)報《抗美前線》,所刊發(fā)的日紅的文章“在步炮坦聯(lián)合指揮所里”,報道了六七高地戰(zhàn)斗實況。其中,六連副指導(dǎo)員趙先有、小通訊員劉順武兩位烈士在危急時刻,要求自己的炮兵“向我開炮”與敵人同歸于盡的事跡,也作了報道。據(jù)有關(guān)報道,作家巴金即將回國,只是看到了19兵團《抗美前線》報上“六七高地和三打紅山包戰(zhàn)斗”的簡報。
1953年8月,志愿軍65軍政治部主任陳亞夫(原趙先有烈士的師政委),專向第二次赴朝鮮采訪的作家巴金介紹了趙先有和通訊員劉順武兩位烈士的事跡,后巴金同志到582團采訪了團長兼政委張振川,了解英雄事跡,并在特功六連吃、住在一處近一個月采訪和體驗生活,巴金來到趙先有烈士所在的團隊采訪直至該部隊即將回國。巴金的小說《團圓》由此產(chǎn)生而奠定基礎(chǔ),小說《團圓》中寫的“王芳演唱的趙連長的英雄事跡”和“通訊員小劉的英雄事跡”,以及“王成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也是趙先有和通訊員劉順武等烈士的真實寫照。

?▲①作家巴金(右)與志愿軍65軍軍長兼政委王道邦(左)在朝鮮。②1952年巴金(左)與黃谷柳在開城來鳳莊門口合影?。③志愿軍582團團長兼政委張振川(中)在朝鮮。④作家巴金(右)在志愿軍65軍前沿陣地進行采訪。?
?巴金身邊工作人員、 巴金文學(xué)研究會副秘書長、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陸正偉寫的:《巴金與〈英雄兒女〉往事》和《電影<英雄兒女>背后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在不斷地積累著創(chuàng)作素材,為將來能寫好戰(zhàn)爭題材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給巴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某團六連的采訪。六連在拉鋸戰(zhàn)中,副指導(dǎo)員趙先友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敵軍在坦克掩護下沖上陣地,此刻全連只剩他與通訊員兩人了,面對沖上來的敵人,趙先友邊掃射,邊通過步話機向團長張振川請求炮擊陣地。須臾,他呼喊道:“向我開炮!向我開炮!…?!?/span>
陸正偉在《巴金:這二十年》中還寫了“戰(zhàn)斗勝利后,巴金到六連所在團采訪,團長張振川向巴金詳細(xì)介紹了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趙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跡,巴金聽后非常感動?!?/span>
張振川(后任河北省軍區(qū)司令員)目睹了趙先有壯烈犧牲的經(jīng)過?!瓚?zhàn)斗到僅剩下趙先有這位多處受傷的指揮員,手下僅剩通信員劉順武,面對蜂涌而來的敵人,趙先有命令劉順武用步話機要求炮兵向自己陣地射擊。
當(dāng)時,團指揮所內(nèi)氣氛緊張極啦,趙先有、劉順武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英雄氣概,使團長張振川和其他首長的內(nèi)心都受到了極大震撼。我們的同志還在陣地上,我怎能下令大炮射向自己的同志?
最后,趙先有和劉順武與窮兇極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zhàn),直至五處負(fù)傷的副指導(dǎo)員趙先有雙目失明,通訊員劉順武也多處負(fù)傷,劉順武代替他的眼睛和腿,向他匯報敵情,連攙帶背使他能運動。在情況萬分危急時,張振川聽到步話機里傳來趙先有嘶啞卻堅定的聲音,“團長,敵人上來啦,開炮打吧”。此時,在團指揮所里,張振川團長能隱約看到趙先有和劉順武在一片火海中與敵人拼殺的身影。
就在這時六連隱蔽部方向手榴彈和沖鋒槍響作一團。不久,陣地沉靜了。我們小分隊反擊奪回陣地后,發(fā)現(xiàn)趙先有同志和劉順武同志已與敵人同歸于盡,在他們面前倒著20多具敵人的尸體。
部隊還將趙先有烈士的遺體運送回國,與著名戰(zhàn)斗英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十位烈士,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一個墓區(qū)內(nèi)。
上世紀(jì)90年代,北京軍區(qū)某集團軍為趙先有烈士立塑像,1991年巴金親筆題字:“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從這個題字看,巴金也認(rèn)為,他筆下的“王成”的原型之一就是趙先有。
2、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原型
有人說:巴金小說《團圓》關(guān)于描寫“王成”,沒有語言,沒有形象,只有一句話。那么,這一句“王成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卻是耐人尋味,這句話包括眾多在陣地上犧牲的志愿軍英雄。據(jù)有關(guān)報道,電影《英雄兒女》的編導(dǎo)在劇本寫出前后,曾兩次去上海拜見作家巴金,了解巴金去朝鮮采訪到的英雄事跡。劇本也確實根據(jù)巴金小說《團圓》中“王成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的這句話,表述“王成”的。從電影《英雄兒女》可以看出,它突出了原著中“王成”的本來面目,參照了小說中趙連長、通訊員小劉的英雄事跡,集中了眾多志愿軍英雄們的事跡,塑造了影片中“王成”的高大形象。電影劇本初稿寫成后,巴金非常滿意。
巴金在小說《團圓》中寫明了故事發(fā)生在哪個部隊、虛構(gòu)“王成”的犧牲時間:著名作家巴金,在小說《團圓》里,寫到這么一個歷史史實:(‘團圓’,原文一段摘錄如下): “ 這些日子,為了迎接國慶3周年,為了歡迎第二屆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志愿軍前線各個部隊都在打勝仗,到處都能聽見這樣的說法“爭取立功,迎接親人”。 “去年年初(1951年年初)我來到朝鮮,做夢也想不到居然找著線索,當(dāng)時我還在師里……”【王主任(王東)的原話】。
1951年年初我志愿軍入朝部隊有:第19兵團的63、64、65軍(1951年2月入朝);第3兵團的60、12、15軍(1951年3月入朝);第47軍(1951年4月入朝)。無疑,小說《團圓》和電影《英雄兒女》,記述的是志愿軍第19兵團和第3兵團及第47軍指戰(zhàn)員戰(zhàn)斗、生活的故事。
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簡介】:1952年9月18日至 12月5日,以劉景范為總團長,陳沂、胡厥文、李明灝、周欽岳等人為副總團長的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這屆慰問團的規(guī)模比上屆更大,代表性也更為廣泛。總團下屬的9個分團,除第九分團留在國內(nèi)慰問志愿軍的傷病員外,其他8個分團到達朝鮮前線,進行了為期四十多天的慰問活動。
9月22日,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在天津宣布成立。代表團成員聽取報告會、前線情況介紹等和入朝前的最后準(zhǔn)備,還進行了防空和行軍演習(xí)。時值10月1日國慶三周年,慰問團全體代表應(yīng)邀參加了沈陽市的國慶觀禮,總團及各分團長還和東北局第一書記、東北軍政委員會主席高崗一起登上主席臺。10月6日晚,各分團乘火車,于7日晨到達安東(今丹東),與志愿軍各兵團派來迎接的隊伍見了面,其中三分團決定8日凌晨3時出發(fā)渡過鴨綠江。11月下旬,在完成慰問任務(wù)后,慰問團人員先后離朝回國.。總團于11月30日在天津召開總結(jié)大會。分團于12月4日離開天津。

電影《英雄兒女》表述“王成”的犧牲時間及所有影片情節(jié),也是在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離開志愿軍部隊前(1952年11月底前)的故事,與巴金小說《團圓》是一致的。
綜上,如果硬要找“王成”的原型,根據(jù)巴金小說《團圓》和電影《英雄兒女》的故事情節(jié):一是,虛構(gòu)人物“王成”的犧牲時間應(yīng)是在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到達志愿軍部隊之前(1952年11月底前);二是,這個“王成”所在的部隊?wèi)?yīng)是志愿軍第19兵團、第3兵團和第47軍。
有人說:“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就等同于“王成”原型嗎?筆者認(rèn)為:如果小說或電影是虛構(gòu)人物,作者又沒有指明是誰,與虛構(gòu)人物有類似事跡的人在時間、地點又相符,該人即可稱作“原型”也可稱為“式的”。因此,在這里“原型和式的”這兩種提法只是字面上不同,兩者根本沒有區(qū)別。如果是真人真事或虛構(gòu)人物作者否認(rèn)有原型,有類似事跡的人,則只可稱為“式的”。人們通常認(rèn)為“原型”的事跡就早于“式的”,“原型”的知名度或功績要高于“式的”,如楊根思式的英雄、黃繼光式的烈士、邱少云式的戰(zhàn)士等等。
據(jù)有關(guān)報道:編劇毛烽1994年在報紙上刊登公開信澄清,“王成、王芳并沒有什么原型。但至于說到王成孤膽堅守陣地的事跡,這在朝鮮戰(zhàn)場上是時有出現(xiàn)的,說不上誰是王成的原型。”根據(jù)這段話的并沒有指定誰是“王成、王芳”原型。但可以肯定地說,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喊向我陣地開炮的;孤膽堅守陣地的以及在陣地上勇敢犧牲的眾多志愿軍戰(zhàn)士都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原型或是“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因為 在電影《英雄兒女》中有一首令人感動的詩:“在中國人民志愿軍里,有千千萬萬個王成”。 可以清楚地說明“王成、王芳”不是專指某某人 ! 這一句話也告訴我們,《英雄贊歌》唱的是眾多志愿軍英雄的歌,而不是唱的幾個人的歌。
時任志愿軍583團團長齊金炳和電影《英雄兒女》編劇毛烽女兒毛白鴿,在2020年11月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故事里的中國》中講述了:“王成不是一個人,王成是眾多志愿軍英雄,王成的身上集中了志愿軍英雄烈士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敝鞒秩巳鲐悓幰蔡岬剑骸巴醭蛇@個人物的形象,其實也是無數(shù)個志愿軍戰(zhàn)士的群像”。
我們大家都會這樣認(rèn)為:在那樣艱苦的年代,我們與敵人的武器裝備相差又是那樣地懸殊,而我們卻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我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王成”這樣的精神。因此,在那場讓人難以忘懷的戰(zhàn)爭中,有幾個志愿軍戰(zhàn)士不是“王成”呢?“王成”的原型究竟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宣揚“王成”,記住了無數(shù)個英雄,緬懷英雄的業(yè)績,發(fā)揚英雄的傳統(tǒng),在未來反侵略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更多“王成”式的戰(zhàn)斗英雄。
注:趙先有,實際姓名;趙先友,張振川將軍、巴金等作家用名;發(fā)文者配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