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著作和他們的忠實讀者|好書和忠粉
序
一部好書,從心中走來。
讀者不論當(dāng)代后世,
生活時間不同,國別不同,境遇不同,語言不同,
他們的精神卻選擇忠實于某一部好作品。
我想,
欣賞佳作是不是就像賞月,
不論哪個時代,哪一片土地,
人們都有美的感悟。
一,《周易》
The Books of Changes?
概念:
以卦象預(yù)人事; 或者說,用64個科學(xué)密碼來解讀科學(xué)家無法解讀的現(xiàn)象。
作者:伏羲/姬昌
讀者:
1.孔丘,魯襄公到魯哀公時期,就是春秋末期,551bc到479bc,與老子,晏子,魏舒,秦穆公,子產(chǎn)同時代。
2.陳摶,唐僖宗元年到宋太宗端拱年間,就是871到989年,穿越晚唐、五代、北宋。
3.俞大猷,嘉靖年間到萬歷年間,1503到1579,與學(xué)者王宣,蔡清同時代。
4.黑格爾,1770到1831,與詩人荷爾德林,文學(xué)家歌德,席勒同時代。
5.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1908到1984,牛津教師,據(jù)說他學(xué)問貫通古今。
6.F卡普拉,1975出版《物理學(xué)之道》,闡述得出“近代物理學(xué)的新概念與東方宗教哲學(xué)思想驚人地相似”的結(jié)論。
二,《格薩爾王傳》
King Gesar
概念:英雄傳說和說唱史詩;
口頭傳頌者:西藏民間藝人
聽眾:
西部百姓,
旅行學(xué)者,
一部分網(wǎng)友。
評論:不僅在國內(nèi)藏族、蒙古族、土族、納西族、裕固族等民族中流傳,在蒙古人民共和國、不丹、錫金,拉達克等國家和地區(qū)亦廣為傳播。(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三,《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概念:修昔底德陷阱。作者總結(jié)說,“使戰(zhàn)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日益增長,由此引起斯巴達人的恐懼”。
作者:修昔底德
讀者:
1.歐洲各國學(xué)者,
2.好萊塢左翼
四,《徒然草》,
つれづれぐさ,?
形式:
由互不連貫、長短不一的200多個片段組成,有雜感、評論、帶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會各階層人物的記錄。
作者:吉田兼好
讀者:
1.日本民眾,
2.佛教人士,隱士
3.學(xué)生
五,《孫子兵法》
artist Of war,
作者:孫武
讀者:
1.抗大師生,
2.西點軍校師生,
3.馬駿( 1953-)國防大學(xué)
4.李有祥( ?)東南大學(xué)教師
5.于凡(1978- )哈工大軍事教研
6.曾仕強(1935到2018)臺灣交通大學(xué)教授。
7.吉備真?zhèn)洌?95到775)持統(tǒng)天皇9年到寶龜6年,兩度擔(dān)任遣唐使,與阿倍仲麻呂(晁衡)、鑒真、唐玄宗同時代。
8.約翰 斯萊塞(1897到1979)英國空軍將軍,1954年出版《西方戰(zhàn)略》,大意是說,當(dāng)今任何大國都不可能有本國的獨立戰(zhàn)略,所謂“國家戰(zhàn)略”是不存在的。評論:否定了單邊主義。
六, 《唐吉柯德》
Quixote,Cervantes
作者:塞萬提斯
讀者:
1.西班牙人,
2.牛津?qū)W者,
3.楊絳(1911到2016),譯,1978
語言:
堂吉訶德說:"天叫我生在這鐵的時代,是要我去恢復(fù)那金子的時代。"
評論:
網(wǎng)友wmxqhwbafd在2019年給出一份讓眾人認可的文章,搜索“唐吉可德具有怎樣的性格”可見。
七,《少年維特之煩惱》
德文: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英文: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作者:Geothe
讀者:
席勒,1890到1918
恩格斯,1820到1895
侯浚吉,2002,
張曉琴,2003
官雪梅,2010
李燃青,
于洋陽,2013
高慶,2013
評:
維特向往古典與自然的生活,但他也始終被現(xiàn)實生活所束縛,維特的負擔(dān)感,來自于社會,而這也正體現(xiàn)了社會是維特內(nèi)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維特對社會的顧忌也越來越大。(網(wǎng)友米格戰(zhàn)斗力25于2010.1.13)
八,《上尉的女兒》
капитанская? дочка
captain's daughter
譯:
光緒二十三年,被譯為《俄國情史》
小說以貴族青年軍官格里尼奧夫的個人遭遇為線索,再現(xiàn)了普加喬夫起義的歷史。
作者: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Pushkin
讀者:
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中國人
九,《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chǔ)》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概括:是《社會契約論》的基礎(chǔ)
作者: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讀者:
1.托馬斯卡萊爾,1795到1881
2.拜倫,1788到1824
3.歌德,1749到1832
4.康德,1724 到1804
5.馬玉娥,1993
6.陶渝蘇,2013
7.崔玉變,2013
8.弗蘭克哈德克,朱天晶,2014
9.李妍妍,2015
10.高修娟,2015
11.朱耀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