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老婆-大和號

大和號戰(zhàn)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zhàn)列艦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zhàn)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zhàn)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沖繩島戰(zhàn)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zhàn)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在沉沒超過半世紀后,該艦仍然作為不少電影及動畫的題材,繼續(xù)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

中文名稱
大和號戰(zhàn)列艦
昵稱
壓碼頭,打傘的大姐姐等等
英文名稱
Yamato
研制時間
1937年
服役時間
1941年
定型時間
1938年
沉沒時間
1945年
復活時間
2199年(霧)
研制背景
自20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于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帝國海軍開始在太平洋地區(qū)向美、英挑戰(zhàn)。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5年,倫敦海軍會議召開,日本提出軍備建設的平等要求,主張制定世界各國共同的最大限度的擁有量,以“保證相互安全”,但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并宣布退出裁軍會議。1936年6月,日本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zhàn)略,即日本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qū)對美作戰(zhàn),開戰(zhàn)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再以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zhàn)戰(zhàn)場,截擊并殲滅由美國本土前來增援的美軍艦艇編隊。
由于日本是一個工業(yè)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匱乏的國家,日本在戰(zhàn)艦數量上根本不可能與工業(yè)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更無法在戰(zhàn)艦的數量方面,同美國海軍抗衡。日本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確立以單艘戰(zhàn)列艦的威力優(yōu)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yōu)勢的發(fā)展戰(zhàn)略。日本海軍預計,美國海軍建造的戰(zhàn)列艦艦艇寬度由于巴拿馬條約的限制,將搭載406毫米(16英寸)口徑艦炮。而日本早在1916年就試制過460毫米口徑艦炮,1920年又制造過480毫米口徑火炮,在大口徑火炮制造上具有一定的經驗。在這種思想指導和現實鼓舞下,日本海軍開始準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zhàn)列艦,并組建以戰(zhàn)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
建造計劃
1934年10月,日本海軍軍令部對海軍艦政本部正式下達了新式戰(zhàn)列艦的設計任務,要求裝備460毫米口徑主炮8門以上,155毫米口徑副炮12門(四座三聯裝),或者200毫米副炮8門(四座雙聯裝),最高航速30節(jié)以上,艦體防御裝甲能夠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離上的打擊。新艦由艦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啟二大佐負責整體設計,由平賀讓造船中將負責技術指導,從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23個設計方案(A-140—A-140F5)。最初的A-140方案,新戰(zhàn)列艦正常排水量69,500噸,長294米,主機輸出功率20萬軸馬力,最高航速31節(jié),續(xù)航力8,000海里/18節(jié),新艦的3座3聯裝460毫米口徑主炮和英國納爾遜級戰(zhàn)列艦一樣,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日本海軍最終采用了兩座三聯裝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聯裝主炮塔配置在后甲板的設計。被認為是最佳的戰(zhàn)列艦主炮配置方式。在新艦的各種設計方案中,動力裝置計劃要使用蒸汽輪機和柴油機并用的混合動力。由于日本海軍安裝了柴油機的大鯨號潛艇母艦故障率較高,最后放棄了這一計劃,在最終的A-140F5方案中只采用蒸汽輪機。
在制造主炮時,日本遇到的一個重大難題便是如何保證高膛壓條件下主炮炮身能具備足夠的強度。1920年試制的480毫米艦炮便是由于強度不足而在試射中報廢,460毫米艦炮在減裝藥的情況下勉強通過試射。為此,吳海軍工廠艦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緊技術。通過內壓增強炮身的強度。用這樣的方法制造出來的炮身在試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壽命達200-250發(fā)。
1945年4月7日凌晨,美國潛艇在九州島西南海面發(fā)現了以“大和”號為旗艦的第2艦隊10艘軍艦,并在東海洋面遭到美軍艦載機攻擊,被命中魚雷10枚,炸彈24枚,于14時23分大幅左傾,前部彈藥庫殉爆沉沒,第2艦隊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將,艦長有賀幸作大佐以下2498名陣亡幸存者僅269人。
誰家老婆沉了認領一下!
現況
如今的大和,在北緯30度43分、東經128度04分,即長崎縣男女群島女島南方176千米,在水深345米的地方,艦橋由底部折斷并在艦首之下,而艦首朝北西(方位310度)、艦尾部朝東(方位90度)方向,右舷下是艦首部的一號副炮遺留下的原型部分,在覆轉狀態(tài)下的三號主炮塔基部結構,于后部附近的原型艦尾約170米之間,中央部的原型是剩余艦體的中央部份,成為一個起伏,并在艦尾艦首70米以南成覆轉的狀態(tài),約一半埋在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