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建史 —— 壹、古墳:源頭二脈

不難發(fā)現(xiàn),古墳里面出土的陶土模型可以明顯的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地面上直接建造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另一些是由柱子高高架起的干欄式建筑。這兩種建筑我們認為代表了早期的兩種聚落里的重要功能性建筑:半地穴式的建筑是住宅,而干欄式建筑是谷倉,或者保存寶藏的倉庫。因此,這兩種建筑的直系后代,便是日本后期的住宅建筑和神社建筑。住宅建筑,從半地穴式的房屋,逐漸走到了地面的房屋,但也沒有把木地板架得很高;神社建筑從最開始就是高架的干欄建筑。這兩種建筑類型,構(gòu)成了日本建筑的基本款式,并會在之后的發(fā)展中逐漸融合,并最終得到日本最特色的建筑樣式。
早期的這兩種建筑已經(jīng)找不到實物遺存了,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母鱾€時代遺留下來的信息中得到他們的一些特征。在諸多古墳時代的遺址考古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這之中所有的穴居建筑大概都有一下特征:
覆蓋整個生活區(qū)域的地穴,并且隨著時代發(fā)展逐漸變淺
在地穴中栽立的四個柱子,推測上面有井字交圈的梁
在梁的周圍架上直達地面的長椽,上面攢尖收頂,就構(gòu)成了最原始的半地穴建筑
事實上這種建筑在中國早期歷史中也存在,并且形式非常類似。這并不是說我國早期同日本人有過深度交流,而是,在原始狀態(tài)下的有點資源中,自然產(chǎn)生的建筑樣式也只能如此了。這一點恐怕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隨著日本貴族的建筑全面轉(zhuǎn)向高架的干欄式建筑,在高端建筑中,這種地穴形式的建筑自然式微了;然而在平民庶人的住宅中,這種趨勢一直在保存著。至遲到鐮倉時代,在日本偏僻的鄉(xiāng)村中據(jù)說仍然可以找到農(nóng)民使用的如是的半地穴式建筑;另外,直到江戶時期,在農(nóng)民的田舍中仍然會有一部分空間拆掉地板,露出凹陷下去的土地(土の間)來進行生火做飯的工作,這也可以看作是遠古半地穴建筑的吉光片羽。
然而,在古老的半地穴式建筑之后興起的干欄式建筑逐漸成為了日本最高級的建筑類型。這大概和兩種因素有關(guān):其一是,遠古時期物資匱乏,人們普遍采用高架的建筑作為糧倉,同時也是聚落里最高級和神圣的地方,因此不免成為了后來神社以及皇宮貴族建筑的基本模板;另外就是日本多數(shù)地區(qū)氣候濕熱,架高的地板有助于防潮和通風,更利于居住。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如今作為類似國家“太廟”存在的伊勢神宮的本殿建筑,就和在古老的地區(qū)出土的糧倉模型如出一轍,而日本后來的很多校倉也和這種形式非常類似;另外在我國南方也普遍存在高高架起的干欄式建筑,來幫助當?shù)厝藗兊钟睗窈拖x豸。因此,高架的干欄式建筑成為了貴族建筑的主流。

這些干欄式建筑是如何構(gòu)造的呢?我們可以用伊勢神宮的本殿作為例子。伊勢神宮的本殿是典型的干欄式建筑。其形制是:三間面闊、兩間進深、單檐懸山、平入(從檐面進入,而不是山面)。事實上這種形式的建筑可以說是日本一切建筑的本源。結(jié)構(gòu)上先需要挖坑埋立柱子,然后在柱頭架交圈的梁/檁。注意:這種建筑的所有外圍一圈的柱子等高,包括支持脊檁的拿一根。之后在進深方向的梁上立蜀柱,來支撐脊檁,并且各個檁延長伸出山墻,形成懸山中懸起的山面。之后需要在檁上布置椽子。椽子之上這里不用望板,而是使用橫向類似連檐的木條來連接溝通各個椽子,同時也方便之后布置屋頂。在這種伊勢神宮形式的建筑中,屋頂一律是草頂。這意味著需要將稻草鋪的比較厚來達到防雨的作用。事實上,這種稻草層一本由1.5m左右的厚度。由于稻草在脊檁部位絞角,不利于屋頂?shù)姆潘虼嗽谡沟牟课挥脙蓷l木板壓住稻草,并在上面放上一整根橫木來作為正脊。這三根木頭在山面依次挑出,構(gòu)成了神明造建筑中最有裝飾意味的一部分。最后,為了保持屋脊的穩(wěn)定,在山面兩柱外側(cè)在立兩個粗壯的柱子直接支撐屋脊,并在屋脊上放置圓木狀的“鰹木”壓住屋脊。這便構(gòu)成了日本本地建筑的所有要素:兩坡兩進二椽的懸山建筑、植物材料鋪就的屋頂、架空的地板以及屋頂交叉的鰹木和浮木??催^導言的各位應該明白了,這便是日本最原初的建筑物了。


半地穴建筑和干欄式建筑構(gòu)成了日本原始建筑的基石,并將大量融入到后來日本所有建筑的方方面面,不論是本土建筑形式的發(fā)展還是外來建筑形式的本土化進程。而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日本現(xiàn)存的所有建筑形式在千百年來都無法避免的留下了日本人對其重新理解、不斷改動的痕跡,更何況當初傳入的時候也想必已經(jīng)根據(jù)日本本地形式進行了改變(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因此所謂“日本冰箱論”的聲音可能也能少一些了吧。我想,科學的觀點應該看哪些特征是早期建筑所擁有的,而不是單純的陷入論證整個建筑就一定原汁原味——亙古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而永恒不變的事物一定沒有活力——建筑亦如此:建筑是給人用的,理所當然應當根據(jù)人的使用習慣改變而改變,任何地方都無法免俗。
(伊勢神宮官網(wǎng)做的真漂亮yy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