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圖館】真耶幻耶?曹操墓考證紀實
本期作者:逢坂| 專欄編輯:小拓拓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本文是建立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作的報告與結論基礎之上的,即同意安陽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即安陽高陵。具體論證過程在其他諸多文章中均有詳述,在此不便展開討論。下面講講關于曹操墓的幾個故事。

曹操墓到底有沒有“七十二個疑?!?/strong>
“七十二疑?!币徽f是關于曹操的墓葬流傳最久、影響最深的一個傳說了。在這個傳說中,曹操給自己蓋了72個假墓來防盜墓賊。這個故事早在南宋羅大經所撰的《鶴林玉露》中就有提及,它所指出的72疑冢位置在漳河的河岸上。此后元朝陶宗儀和納新都在自己的著述中聲稱自己找到了這72疑冢。再后來,經《三國演義》轉述,配合書中曹操的白臉形象,這個說法就更加讓人深信不疑了。
清末民初,天災人禍鬧饑荒,當地人,以及一些“西方探險家”對這“七十二疑?!币活D盜掘,其中文物被洗劫一空,大量墓葬遭到破壞。結果后來考古工作者們到現場勘查了半天,得出的結論是:
這些墓葬都是北朝的貴族墓,跟曹操沒啥關系。這批墓葬中,已經經過科學發(fā)掘的,包括東魏的茹茹公主墓、北齊文昭王高潤墓、東魏皇族元祜墓,甚至可能有北齊文宣帝高洋的墓葬。
由此一來,所謂的“疑冢”說也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由于曹操的墓葬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處可尋,于是關于它的位置在早年還有“漳河底”說(這是有多大仇)、“許城城外”說(這個被蒲松齡收入了《聊齋志異》里,說的是曹操墓被大水沖開了,大家把隨葬品分了個干凈)、“彭城”說,以及當初被“倒曹”派拿出來反駁“挺曹”派的“亳州祖陵”說。
曹操為何要給自己薄葬
曹操的薄葬是自己要求的,這個在《三國志》里面有詳細的描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薄疤煜律形窗捕ǎ吹米鸸乓?。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p>
防盜是這么做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不光地表“不封不樹”(最直觀的就是沒有封土),墓中“無藏金玉珍寶”,曹操墓本身極深,墓室的磚塊也很結實。但這會不會和《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所提到的 “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有關系……那可就不太清楚了。
但是這防盜究竟效果如何,我們后面再講。
曹操墓真的是薄葬嗎
回過頭來研究一下這座墓的薄葬制度,很多人都覺得這座墓根本算不上薄葬。
為什么呢?且不說經過考古發(fā)掘確定的陵園和享殿的遺址,就單從墓葬本身的規(guī)制來看,這座墓的墓室用磚搭建而成,前后有兩座墓室,每一室左右各有一配室,兩室之間以甬道相連;墓內出土了包括大量日用陶器、飾品、兵器在內的隨葬品,以及帷帳、祭臺、祭器等祭祀用設施。
怎么看都很闊。質疑的人們抓著先秦墨家所鼓吹的非常硬核的薄葬形式不放:“說好的薄葬呢?這大個的墓室這么多的東西,騙誰呢?”
但是實際上對照崇尚厚葬的秦漢貴族們,你會發(fā)現曹操已經收斂很多了。
在地表建筑方面,樹木封土碑刻門闕一概沒有;地下墓室內部,葬玉鎮(zhèn)墓倉廚耳室一應俱無。徐州北洞山漢墓、河北滿城漢墓的墓室規(guī)模之夸張、結構之復雜,堪稱地下宮殿。再回頭看看曹操墓,真的是寒酸的要死。

再者說了,真的要把一個前幾天還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魏王丞相老父親,死了之后直接拿個草席卷巴卷巴丟山溝里,換你是曹丕你干的出來嗎?

但是話說回來,曹丕也沒少給他老爹在“薄葬”的方面下功夫。據《宋書·禮志三》中記載,“至文帝黃初三年。乃詔曰:‘先帝躬履節(jié)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系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于廟。高陵上殿屋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及文帝自作終制,又曰:‘壽陵無立寢殿,造園邑。'自后至今,陵寢遂絕?!?/p>
換句話說,曹操墓的地表建筑——享殿和陵園,實際上都是曹丕砸的,理由是“這么埋不夠薄葬”。只不過,直到唐代,曹操墓的墓園遺跡還是能被人發(fā)現,唐太宗甚至在貞觀十九年從附近經過時留下了一篇名《祭魏太祖文》(《全唐文》卷十有載)。
曹操墓周邊還有沒有其他的墓葬

其實說回來,曹操墓在發(fā)掘過程中的編號是2號墓,在他的旁邊還有一座1號墓。這座墓葬的形成時間要晚于2號墓??脊湃藛T在這座墓葬的性質上糾結了很久,推測它應該是2號墓的陪葬墓。但由于其中的設置相對獨立,而且這座墓葬結構過于簡單(呈丁字形),墓室也被完全夯實(換句話說這個后室一副沒建成的樣子),考古學者更多地懷疑這其實是一座衣冠冢,甚至有人推測這其實是曹昂的衣冠冢。
曹操墓從什么時候開始被盜的
曹操為自己的墓葬不被人盜掘幾乎算得上是煞費苦心了,可惜第一次盜掘距離他下葬其實并沒過去太久??脊湃藛T現場發(fā)掘的結果顯示,第一個盜洞出現的時間,是西晉末年。結合現場出現的故意破壞隨葬物品的行為——比如說砸碎了所有有“魏武帝”字樣的石牌,折斷了大多數隨葬的兵器——以及盜掘發(fā)生的時間推斷,這次盜掘極有可能是類似于挖祖墳毀風水式的報復式盜掘:并不是真的想偷走多少東西,只是單純的進來砸一通,讓你曹家永世不得翻身。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這座墓均沒有再被盜擾。時間來到2005年,一批盜墓分子借著春節(jié)花火的掩護炸開墓葬行竊。
這幫人究竟是怎么找到這里的?據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慶柱所言,2003年當地一位名叫龍振山農民根據附近出土的“魯潛墓志”寫了一篇關于曹操墓具體為止的論斷文章《魯潛墓志及其相關問題》(這篇文章現在可以在萬方上查到),并且發(fā)到了《華夏考古》上。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基本準確地判斷對了曹操墓的位置,但可惜在當時沒有引起學術界的注意,卻引起了盜墓賊的注意。(emmmmm)
這次行竊引起了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隊隊長潘偉斌的注意。他推斷這里很有可能是曹操墓。他要求當地的安豐鄉(xiāng)政府對此進行看護,因為附近的南水北調工程相配套的考古發(fā)掘工作實在是太多了。

西高穴大墓發(fā)現的消息不脛而走,盜墓分子紛至沓來。公安民警對此嚴厲打擊,在2005年至2008年7月,光抓獲的盜墓賊就有38人至多。但更多的文物卻是被當地“好奇的”村民自己下洞偷走的(當然后來也追繳回來不少)。2008年2月,該墓再次被盜,同時當地村民灌溉的水順著盜洞沖進了墓室里。安豐鄉(xiāng)派出所為了阻止該墓再次被破壞,將此事轉報給了河南省文物局。這也就有了2008年的那次轟動全國的發(fā)掘,以及后來曠日持久的“這到底是不是曹操墓”的論戰(zhàn)。

參考文獻: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著. 曹操高陵.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6.10
張洪瑋. 曹操設立發(fā)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探究[J]. 才智, 2016,21: 202
李梅田. 曹魏薄葬考[J]. 中原文物, 2010, 4: 17-20, 69.
王子今. 再議曹操高陵葬制——以對曹丕黃初三年詔的分析為中心[J]. 南都學壇, 2010, 4: 28-31.
潘偉斌,聶凡.曹操墓首次被盜問題探討[J].中原文物,2012, 4:42-47
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編. 北京古都歷史文化講座 第2輯.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