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在銀河系周圍,繪制出局部空洞,巨大的宇宙三維地圖!

來自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IfA)的一名天文學家和一個國際團隊發(fā)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我們銀河系周圍巨大的宇宙結構。

宇宙是由星系聚集和巨大空間織成的織錦,在《天體物理學》(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發(fā)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布倫特?塔利(Brent Tully)團隊使用了與早期研究相同的工具,繪制了稱為銀河系邊緣局部空洞的大片空白區(qū)域大小和形狀。通過對星系運動的觀察,推斷出與星系運動有關的質量分布。

并繪制出銀河系所在宇宙的三維地圖,星系不僅隨著宇宙的整體膨脹而運動,星系還會對鄰居和質量較大的區(qū)域的引力產生反應。因此,星系正在向密度最大的區(qū)域移動,遠離質量很小的區(qū)域——空隙。盡管星系生活在一個宇宙大都市,早在1987年Tully和Richard Fisher就注意到我們的銀河系也處于一個廣闊的真空區(qū)域邊緣,稱之為局部真空。局部空洞的存在已被廣泛接受,但由于它位于我們星系的中心,因此在我們的視野中被嚴重遮擋,對它的研究還很薄弱。

現(xiàn)在,Tully和團隊已經測量了18000個星系在Cosmicflows-3星系距離綱要中的運動,構建了一幅宇宙圖,突出了物質集合和定義局部空洞邊緣物質缺失之間的邊界。此前用同樣的技術鑒定了由超過10萬個星系組成的超星系團全部范圍,并將其命名為“拉尼亞基”(Laniakea),在夏威夷語中意思是“廣闊的天堂”。30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在試圖確定為什么銀河系的運動偏離了宇宙整體膨脹速度超過600千米/秒(130萬英里/小時)。

新研究表明,大約有一半的這種運動是由室女座星系團附近的巨大引力和銀河系參與的局部空洞的膨脹共同作用產生??梢栽谀M視頻和交互模型中看到空洞的表示形式,通過交互模型,觀察者可以平移、縮放、旋轉和暫停/激活沿軌道運動的時間演化。軌道顯示在一個參照系中,該參照系消除了宇宙的整體膨脹。所看到的是由于局部引力源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偏離宇宙膨脹的現(xiàn)象。

博科園|研究/來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1538-4357/ab2597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