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味藥的古方加減,可以清上溫下,幫你輕松解決上熱下寒問題
大家好,我是陳醫(yī)生,最近呢,很多人問我,說這天氣一熱就經(jīng)常上火,口腔潰瘍就沒好過,但是呢晚上睡覺腳還冰涼,就算是溫度很高的天氣,腿上也要蓋很厚的被子,并且一吃涼的東西,就拉肚,還會肚子疼,不知道該怎么辦。

那這種問題呢,多見于上寒下熱,中焦不通。什么意思呢,在中醫(yī)上講,人體呢上為陽,下為陰,正常情況下,上焦的陽氣順著陽經(jīng)下降,下焦的陰氣呢順著陰經(jīng)上濟,這樣陰陽才能達到平衡,五臟六腑才能正常的運行,那如果你中焦不通,就像吃飯噎著一樣,上不來,下不去,那能不難受嗎。同樣的,要想緩解上寒下熱的問題,就要先疏通“管道”,也就是我們的脾胃,清上熱,溫下寒,雙管齊下。

那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方子的加減,也就是梔子干姜湯加減。
那梔子呢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jīng),可以清熱利濕,瀉火除煩,用來散三焦的火,可以緩解像是胸悶心煩等情況。那干姜辛熱,入脾胃心,散脾胃之寒,還可以回陽通脈,這兩味藥一清一溫,一個治上,一個治下,各司其職,對于上寒下熱導致的胸膈煩熱,大便溏軟,腹痛,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那如果你感覺心煩的厲害,動不動就想發(fā)脾氣,根本壓不下去,或者是胸里邊總感覺很悶,像是有什么東西堵著不舒服,還伴會有怕冷啊,甚至嘔吐的情況,還可以加上豆豉來和胃除煩。
那如果你本身脾氣比較暴躁,容易動怒,情緒不穩(wěn)定,經(jīng)常有忽高忽低的狀態(tài),有任何不開心的事喜歡自己憋在心里,導致肝氣郁結(jié)了,時間長了,郁而化火,那胸悶,頭暈目眩,失眠多夢,便秘等等問題,也就找上門了,那這個時候可以川棟子來疏肝清熱。

最后呢方子雖好,但是梔子酸寒,像是脾胃陰虛,身體陽虛的患者 不建議使用。
好了,今天分享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了,陳醫(yī)生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病情不一樣,我們用藥也就不一樣,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用藥,如有不適啊,就線下就醫(yī),喜歡話請長按點贊三秒,關注轉(zhuǎn)發(fā)收藏一下,我是中醫(yī)陳琳,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