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愛因斯坦的初戀

2020-09-30 22:23 作者:返樸科普  | 我要投稿

愛因斯坦在瑞士小鎮(zhèn)阿勞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他與當(dāng)?shù)刂袑W(xué)教師溫特勒一家友愛相處,還與溫特勒的女兒談起了戀愛。她就是愛因斯坦的初戀。


撰文 | 盧昌海


愛因斯坦家有位朋友名叫古斯塔夫·梅爾 (Gustav Maier) [注1],比愛因斯坦父親大三歲,出生于烏爾姆,自1895年起遷居到蘇黎世,主管過銀行和百貨商店。愛因斯坦“輟學(xué)”離開路特波德中學(xué)后,這位梅爾先生曾于1895年9月24日致信,向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技術(shù)學(xué)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推薦了愛因斯坦。學(xué)院主管阿爾賓·赫佐格 (Albin Herzog) 于次日作了回復(fù)。


赫佐格的回復(fù)被收錄在了《愛因斯坦全集》的第一卷。從這封回復(fù)可以看出,梅爾在推薦中對愛因斯坦作了很高的評價,稱其為“神童” (可能是因為愛因斯坦比“應(yīng)屆生”小了兩歲)。對這樣的評價,赫佐格沒有完全“買賬”,表示“即使是所謂‘神童’,一旦開始在一個學(xué)校學(xué)習(xí),中途退學(xué)也是不可取的?!钡硪环矫?,赫佐格也并未將梅爾的推薦置之腦后,而是為愛因斯坦免除了年齡限制,并特許其在沒有中學(xué)畢業(yè)證書的情況下,參加于該年10月8日開始的入學(xué)考試。


愛因斯坦在去世前一個多月所撰的簡短自述里,稱自己“懷著一種根本沒有把握的心情”參加了那次入學(xué)考試??荚嚨某煽儎t好壞參半,基本印證了赫佐格對“神童”的看法 (愛因斯坦自己也承認(rèn),“這次考試可悲地顯示出我的基礎(chǔ)教育殘缺不全……我的失敗是完全合理的”) 。不過愛因斯坦畢竟比“應(yīng)屆生”小了兩歲,以此來衡量,他的成績——尤其是數(shù)學(xué)和物理成績——依然頗為可觀,因此赫佐格親自建議愛因斯坦先在瑞士阿爾高州 (Canton of Aargau) 的州立中學(xué)補(bǔ)完中學(xué)學(xué)業(yè),然后再來就讀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技術(shù)學(xué)院。


愛因斯坦接受了建議,自1895年10月26日起,在位于小鎮(zhèn)阿勞 (Aarau) 的阿爾高州立中學(xué)就讀了一年 (即所謂“在阿勞的那一年”)。那一年,經(jīng)梅爾的介紹,愛因斯坦寄宿在梅爾的朋友喬斯特·溫特勒 (Jost Winteler) 家。溫特勒是阿爾高州立中學(xué)的希臘語和歷史教師?!霸诎诘哪且荒辍笨梢哉f是愛因斯坦青年時代最快樂的時光——那種快樂既有學(xué)校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


在學(xué)校方面,阿爾高州立中學(xué)是愛因斯坦畢生懷念的學(xué)校。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在1924年完稿的愛因斯坦生平片段中寫道,在阿爾高州立中學(xué),“既沒有絲毫的命令式口吻,也見不到任何培養(yǎng)權(quán)威崇拜的跡象……獨立性和有理有據(jù)的思考比博聞強(qiáng)記更受重視,年輕人眼里的教師不是權(quán)威人士,而是在學(xué)者之外還擁有個性的人?!爆斞挪⑶铱偨Y(jié)說,在阿爾高州立中學(xué)的那一年對愛因斯坦來說,“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教益的,而且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之一”。在前面提到的愛因斯坦自己的簡短自述中,他也寫道:“這所學(xué)校以它的自由精神,以及那些毫不仰賴外界權(quán)威的教師們的純樸熱情給我留下了難忘印象……使我深切地感到,自由行動及自我負(fù)責(zé)的教育……是多么優(yōu)越”[注2]。


在生活方面,則首先是溫特勒夫婦與愛因斯坦相處得非常好。溫特勒的長女安娜·溫特勒(AnnaWinteler) 曾在回憶中提到,愛因斯坦經(jīng)常跟溫特勒一家“圍爐夜話”,共同朗誦或討論,周末則一起散步。在散步時,愛因斯坦喜歡跟溫特勒談?wù)撜軐W(xué),或發(fā)表自己在物理上的見解。愛因斯坦父親于愛因斯坦入住后不久的1895年10月29日致信溫特勒,表示愛因斯坦來信愉快地談到了在溫特勒家的生活,“并且已經(jīng)感覺到像在自己家一樣舒適”。愛因斯坦父親還表示溫特勒家的“那些富有啟發(fā)性的交談特別有益于增進(jìn)他的學(xué)識”。1895年的圣誕和新年,愛因斯坦都跟溫特勒一家共度,愛因斯坦的父母則于12月30日分別致信溫特勒家,在祝賀新年的同時再次致謝,其中愛因斯坦父親在信中表示年輕人最易接受好榜樣的影響,并相信溫特勒對愛因斯坦的良好影響會“留有持久的效應(yīng)”。


愛因斯坦父親的話并不是單純的客氣。溫特勒對愛因斯坦來說如同第二位父親,哪怕在很多年后,愛因斯坦仍會在給共同親友的信中稱溫特勒為“爸爸” (Papa) 。溫特勒的專長是語言和歷史,在對社會問題及對德國的看法上,在和平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方面,他都跟愛因斯坦有很多共識,并且被認(rèn)為對愛因斯坦社會思想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影響——從而確實如愛因斯坦父親所說的,“留有持久的效應(yīng)”。愛因斯坦本人對溫特勒的評價也非常高,在1901年4月10日給米列娃·瑪麗克 (Mileva Mari?) 的信里,稱他“無論說什么都是智慧的,并且首先是沒有偏見的”?!稅垡蛩固谷返木庉嬙跍靥乩辗驄D的人物小傳中則提到,愛因斯坦對溫特勒在政治和宗教上的自由主義立場深懷敬意,并且認(rèn)為他對德意志帝國的不信任是先知般的。1935年,納粹勢力已統(tǒng)治德國,溫特勒則早已去世,愛因斯坦在給妹妹瑪雅的一封信里寫道:“我時常想起爸爸溫特勒,以及他政治觀點的先知般的準(zhǔn)確?!?/p>


相應(yīng)地,溫特勒夫人如同愛因斯坦的第二位母親。愛因斯坦在給溫特勒夫人的信中通常直接稱其為“媽媽” (Mamerl) 。青年時代的愛因斯坦并不是一個沒有叛逆心的孩子,跟父母之間有著普通叛逆期小孩與父母之間的那種“距離”,但他給溫特勒夫人的信充滿了感情,且常常親昵而毫無保留地“匯報”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及喜怒哀樂。一些傳記作者——比如The Private Lives of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的私生活》) 一書的作者羅格·海菲爾德 (Roger Highfield) 等——認(rèn)為,愛因斯坦跟溫特勒夫人分享的那些情感,很可能不會跟父母分享。從這個意義上講,溫特勒夫人不僅是“媽媽”,而且?guī)缀跏恰癿other confessor”[注3]。


其次——但也許更重要的,則是愛因斯坦在溫特勒家經(jīng)歷了自己的初戀。初戀的對象是溫特勒的女兒瑪麗·溫特勒 (Marie Winteler) 。溫特勒家共有三女四男七個孩子,其中瑪麗出生于1877年4月24日,比愛因斯坦大了將近兩歲。以“挖掘”愛因斯坦與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情書”著稱的愛因斯坦研究者羅伯特·舒爾曼 (Robert Schulmann) 在1992年接受海菲爾德的采訪時,稱瑪麗是“三個溫特勒女兒中最漂亮的”。

瑪麗·溫特勒 (左) 與親友 (1900年左右)


上圖是瑪麗與若干親友的合影 (是我搜到的瑪麗的唯一相片) ,拍攝時間約為1900年 (即本文所述事件之后五年左右) ,其中瑪麗坐在最左側(cè),右三和右二是溫特勒夫婦,中間(即左四)是長女安娜,另三人留待下文提到他們時再介紹。


跟愛因斯坦有關(guān)的資料雖汗牛充棟,但早期資料——包括信件——的缺失比例卻甚大[注4]?!稅垡蛩固谷冯m盡力匯集,所錄依然十分有限,其中跟愛因斯坦初戀有關(guān)的最早的信件,是一封愛因斯坦母親的信。如上文所述,1895年的圣誕和新年,愛因斯坦都跟溫特勒一家共度,愛因斯坦父母則于12月30日分別致信溫特勒家,這其中愛因斯坦母親在信中寫了這樣一小段話:


親愛的瑪麗小姐,你可愛的來信帶給我巨大的快樂,我很快就會給你寫信,在此先致上親切的問候。我們于今天早晨收到了你和阿爾伯特的短信。


由這段話可知,瑪麗在1895年12月30日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 (跟愛因斯坦一同) 給愛因斯坦父母寫信了。由于愛因斯坦家與溫特勒家是通過共同朋友梅爾的介紹,及孩子的寄宿才相識的,并非世交,因此瑪麗給愛因斯坦父母寫信一事,代表的是她跟愛因斯坦的交往已進(jìn)行到可以“知會”父母的程度了——雖然那時愛因斯坦寄宿于溫特勒家才不過兩個月左右。


在愛因斯坦母親的這封信之后,由于信件缺失比例甚大的緣故,《愛因斯坦全集》里的私人信件“快進(jìn)”了將近4個月。跟初戀有關(guān)的下一封信是1896年4月21日愛因斯坦致瑪麗的信 (當(dāng)時正值學(xué)校放假,愛因斯坦回到父母家中,與瑪麗經(jīng)歷了短暫的分離)。如果說愛因斯坦母親信里的那段話只能算愛因斯坦與瑪麗交往程度的“間接證據(jù)”,那么愛因斯坦致瑪麗的這封信則可以說是“白紙黑字”地將兩人的關(guān)系展示得非常清楚了。這封信是現(xiàn)存的愛因斯坦致瑪麗的唯一信件,也是迄今所知愛因斯坦最早的情書 (也因此,瑪麗是愛因斯坦“證據(jù)確鑿”的初戀——這也是“初戀”一詞在本文的含義) ,我們在這里摘譯一些片段:


親愛的甜心!

非常非常感謝你寄來的可愛而迷人的信,它讓我無比快樂。一雙那樣可愛的眼睛曾經(jīng)脈脈含情地注視過它,一雙纖美的小手曾經(jīng)令人迷醉地摩挲過它,能將那樣一頁紙按在心頭,真是妙不可言。我親愛的小天使,我如今已在最完整的意義上理解到了愛家和思念的感覺。但是愛帶來了那么多快樂——遠(yuǎn)遠(yuǎn)多過思念帶來的痛苦。只有現(xiàn)在我才意識到我可愛的小太陽對于我的快樂是多么不可或缺。我母親也已把你放在了心頭,雖然她還不認(rèn)識你;我只給她看了你的兩封可愛的短信。不僅如此,她還一直笑話我,因為我再也不會被那些據(jù)說曾讓我著迷過的女孩所吸引了。對我的心靈來說,你比過去的整個世界都更重要……如果你此刻在這里,我會拋棄一切理智地吻你……

現(xiàn)在,我再次將誠摯的問候獻(xiàn)給你,我親愛的小姑娘,祝你快樂,直到我們重逢的美好日子。

你的阿爾伯特


在信的末尾,愛因斯坦母親也附了一句問候,且幽默地表示“并未讀過這封信”。


前文提到的傳記作者海菲爾德將愛因斯坦致瑪麗的這封初戀情書視為其情書風(fēng)格的典型,認(rèn)為他后來致米列娃的情書基本沿襲了這種甜蜜風(fēng)格。這樣的歸納在我看來有些故弄玄虛,因為情書的固有風(fēng)格就是甜蜜,從這個意義上講,絕大多數(shù)人的情書都“基本沿襲了”初戀情書的甜蜜風(fēng)格,實在不值得歸納。海菲爾德并且評論說,愛因斯坦往往在對方與自己處于某種“安全距離”時才最富感情。這如果是指情書,也同樣有些故弄玄虛,因為若連“安全距離”都沒有了,則哪怕不是“面對面”大約也是頻繁見面了,還寫什么情書呢?


但不管怎么說,17歲的未來物理學(xué)家的這封情書確實夠甜蜜,也確實很富感情,甚至——我敢說——插到《愛眉小札》里也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數(shù)年之后,愛因斯坦在給新戀人米列娃的信里,承認(rèn)自己曾經(jīng)瘋狂地愛過瑪麗,甚至說如果再跟瑪麗見上幾面,肯定會再次瘋狂。在瑪麗吸引愛因斯坦的因素中,也許有容貌,也許有溫柔,也許有音樂 (兩人都好音樂,愛因斯坦會拉小提琴,瑪麗會彈鋼琴,時常合奏),但缺乏的因素則是智慧和志趣上的共鳴。雖比愛因斯坦大了將近兩歲,瑪麗顯然意識到愛因斯坦的智慧遠(yuǎn)遠(yuǎn)超過自己,在信里有時稱其為“親愛的大哲學(xué)家”,稱自己則為“無足輕重的笨笨的小甜心”,“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理解不了”[注5]。當(dāng)然,熱戀時的情人是不會介意對方的這種“弱小”的,愛因斯坦在回信中就表示過,“小天使永遠(yuǎn)是弱小的……而你,終究是,并且應(yīng)該是,我的小天使”。但熱戀時的甜言蜜語并不能長久彌合智慧和志趣方面的鴻溝,對愛因斯坦那樣的注重智慧和志趣的人尤其如此。隨著愛因斯坦讀完中學(xué),離開阿勞,進(jìn)入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技術(shù)學(xué)院,在追求事業(y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yuǎn),并且開始接觸到智慧和志趣上與自己更有共同語言的女性,他與瑪麗的初戀就像很多其他人的初戀一樣,只落得了個曇花一現(xiàn)的結(jié)局[注6]。


《愛因斯坦全集》所收錄的愛因斯坦與瑪麗通信的下兩封信都是瑪麗致愛因斯坦的信,都寫于1896年11月。其中第一封的具體日期不詳,只能推斷出月份為11月。那段時間,瑪麗在阿爾高州西北部一個名為奧爾斯貝格 (Olsberg) 的小鎮(zhèn)做了為期兩個月的小學(xué)教師 (瑪麗學(xué)的是教師專業(yè))。用旁觀者的眼光來看,瑪麗寫這封信時,愛因斯坦應(yīng)該已經(jīng)作出了與她分手的決定,并在現(xiàn)已不存的來信中直接而近乎粗暴地向她表明了這一點 (宣稱不想再跟她通信了)。但“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理解不了”的“小天使”似乎并未即刻意識到“情變”之已成事實,在回信中依然維持了甜蜜的基調(diào),寫下了諸如“即便只是看見地址欄里你的可愛筆跡,就足以使我快樂了”,“活生生寄寓在我心里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并且只為了你”,“自從你可愛的靈魂來到我這里,與我的靈魂交織在一起,我是多么快樂啊”那樣的文句。


當(dāng)然,瑪麗也并非毫無察覺。在信的中間部分,她提及了愛因斯坦信中的一句令她困惑的話,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會知道“情變”已經(jīng)發(fā)生:“我不太理解你信中的一段話。你寫道你不想再跟我通信了,這是為什么呢,親愛的?”瑪麗并且提到愛因斯坦曾在早先的一次遠(yuǎn)足途中寫信表示過,瑪麗在奧爾斯貝格期間兩人應(yīng)相互寫信。愛因斯坦那封早先的信件也已不存,但那次遠(yuǎn)足發(fā)生在1896年6月,因此信件的時間也是1896年6月。這表明,愛因斯坦與瑪麗的關(guān)系直到1896年6月為止還是正常的[注7],且愛因斯坦早在1896年6月就已知道瑪麗要到奧爾斯貝格短期教書 (下文會用到這一信息)。


瑪麗所問的“這是為什么”在她與愛因斯坦碩果僅存的信件中并無答案,不過瑪麗在信中還提及了愛因斯坦信中的另一句話:“你粗魯?shù)刎?zé)怪我不愿寫信告訴你我如何以及為什么來到這里”。有傳記作家——比如前文提到的海菲爾德——據(jù)此認(rèn)為,愛因斯坦有可能是以這一點 (即瑪麗沒有告訴他如何及為什么到奧爾斯貝格) 作為終止通信的借口。若愛因斯坦果真是以這一點為借口,這借口不能不說是簡單粗暴的。因為——如上文所述——愛因斯坦早在1896年6月就已知道瑪麗要到奧爾斯貝格短期教書,若對“為什么”感興趣,有大把的機(jī)會可以當(dāng)面問,根本不必等對方寫信告訴。更何況,當(dāng)時愛因斯坦自己已前往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技術(shù)學(xué)院就讀,因此瑪麗無論是在阿勞還是奧爾斯貝格,兩人都已不在同一城市,也因此無論“如何”還是“為什么”,都實在已非大事,以此為由“粗魯?shù)刎?zé)怪”乃至中斷通信頗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味。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瑪麗在仍以甜蜜為基調(diào)的信里也忍不住批評了一句:“即便那樣聰明可愛的卷發(fā)腦袋里的想法也并不總是符合邏輯的”。不過當(dāng)然也有必要強(qiáng)調(diào)一下:除非有愛因斯坦的原信,否則在瑪麗提及的片言只語間建立因果關(guān)聯(lián)是很不可靠的,只能算作猜測。


瑪麗致愛因斯坦的第二封信寫于1896年11月30日。這封信顯示出愛因斯坦給瑪麗寫過另一封信。那封信雖被瑪麗列為“可愛而又可愛的信” (瑪麗的回信也因此繼續(xù)維持了甜蜜的基調(diào),寫下了諸如“我想飛到我的甜心身旁,告訴他我有多愛他”那樣的文句),實際上卻能從瑪麗的轉(zhuǎn)述和回復(fù)中看出愛因斯坦的不友善和不耐煩。這回成為愛因斯坦“粗魯?shù)刎?zé)怪”之借口的似乎是瑪麗送給愛因斯坦的一把小茶壺,以至于瑪麗在信中自己也將那茶壺稱為“愚蠢的小茶壺”,并解釋說,那把“愚蠢的小茶壺”并不是非得讓愛因斯坦開心,而是只要愛因斯坦會拿它泡茶就行了,“請不要再從信紙的每個角落,用怒氣沖沖的表情來瞪我”。


這封信在迄今已出版的《愛因斯坦全集》中,是愛因斯坦與瑪麗之間的最后一封信。緊挨著這封信的,是愛因斯坦母親致瑪麗的一封回信,時間是1896年12月13日。那封回信顯示出瑪麗曾向愛因斯坦母親求助 (想必是因為愛因斯坦沒有再回信)。愛因斯坦母親在回信中表示,愛因斯坦“已經(jīng)變得非常懶,看得出是缺少關(guān)切的訓(xùn)誡,因為他的寫信習(xí)慣大有改善的必要”,她并且許諾待愛因斯坦回家后,將會與之深談一次?!斑@會有幫助嗎?”——這句話清晰地顯示出瑪麗給愛因斯坦母親的信有求助之意。


但瑪麗與愛因斯坦的關(guān)系已無法挽回。


愛因斯坦在普通人心中的典型形象,也許是那個長著一頭白發(fā),替小女孩做幾何題的和藹老人。但其實,他在對人對事上也有決絕乃至絕情的一面,與瑪麗的分手是一次顯現(xiàn),在日后的人生中還會有其他顯現(xiàn)——雖然謝天謝地,次數(shù)很少。


1897年五六月間,愛因斯坦給瑪麗的母親,也就是被他稱為“媽媽”的溫特勒夫人寫了三封信,匯報自己的生活點滴。在其中的一封信里,他承認(rèn)了自己帶給瑪麗的痛苦:“由于我的過失,我已經(jīng)給可愛的小姑娘帶來了太多太多的痛苦”,他并且將這種過失歸咎于自己對瑪麗細(xì)膩個性的“遲鈍和無知”。不過,在致瑪麗的初戀情書中,愛因斯坦的細(xì)膩其實毫不遜色于瑪麗,對后者的一切品察入微,絕無絲毫的“遲鈍和無知”。熱戀之人,感情淡了,其他才會變淡,“遲鈍和無知”與其說是原因,恐怕不如說是結(jié)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愛因斯坦的歸咎哪怕不算文過飾非,大約也是倒因為果了。但撇開因果不論,愛因斯坦的這封信是對初戀的一種致歉,也可以說是初戀的尾聲。


愛因斯坦的初戀雖以失敗告終,但他與溫特勒家,乃至他家人與溫特勒家的關(guān)系并未就此結(jié)束。1899年,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步哥哥后塵,來到阿勞,在一所師范學(xué)校就讀,并且也寄宿在溫特勒家。1910年,瑪雅與溫特勒的小兒子保羅·溫特勒 (Paul Winteler) 結(jié)婚(前文所附相片的左二和左三便是瑪雅和保羅),使愛因斯坦家與溫特勒家成為了姻親,愛因斯坦也正式成為了溫特勒家的親戚。此外,愛因斯坦的摯友米給雷·貝索 (Michele Besso)娶了溫特勒的長女安娜,也讓愛因斯坦與溫特勒家的關(guān)系親上加親。


愛因斯坦與瑪麗的初戀失敗,對愛因斯坦的父母是一種遺憾。尤其是愛因斯坦母親曾給瑪麗寫過許多封信,對她的喜愛可說是溢于言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愛因斯坦的下一任女友米列娃在愛因斯坦父母那里所受的“待遇”完全相反。1902年2月20日,愛因斯坦與瑪麗的戀情早已終結(jié),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關(guān)系則已成為愛因斯坦家的“老大難”問題,愛因斯坦母親在給溫特勒夫人的信里提到了對愛因斯坦與米列娃關(guān)系的強(qiáng)烈反對:“我們因此而不斷地跟阿爾伯特發(fā)生摩擦”,“這位瑪麗克小姐 [注:即米列娃] 帶給了我一生最苦痛的時刻,如果我力所能及的話,我會用盡一切辦法將她逐出我們的視野,我確實討厭她。可我對阿爾伯特已毫無影響力……”


溫特勒家后來的命運(yùn)非常不幸。1906年11月1日,溫特勒的精神失常的兒子朱利葉斯·溫特勒 (Julius Winteler) 槍殺了溫特勒夫人及溫特勒女兒羅莎·溫特勒 (Rosa Winteler,前文所附相片的最右側(cè)站立者) 的丈夫,然后飲彈自盡。11月3日,得知噩耗的愛因斯坦致信溫特勒,表示了最深切的哀悼,愛因斯坦并且寫道:“這位親愛的逝去者給了我那么多慈愛,而我?guī)Ыo她的只有悲傷和痛苦,這一點此刻更讓我感到悲痛”——這被認(rèn)為是對他與瑪麗的初戀的再次致歉。


最后,我們也提一下瑪麗的命運(yùn)?,旣惡髞碛?911年嫁給了一位鐘表廠經(jīng)理,育有兩個兒子,但于1927年離婚?!稅垡蛩固谷吩诂旣惖男髦刑岬剑?950年左右尋求愛因斯坦的幫助,試圖移民美國。但1950年之后瑪麗依然住在瑞士,直至1957年9月24日去世[注8]。是她改變了主意?是愛因斯坦沒有得到訊息或沒有幫她?還是試圖幫她卻沒能幫成?小傳中未提,我也未見其他資料可以釋疑。關(guān)于跟愛因斯坦的戀情,《愛因斯坦全集》在小傳中引述了瑪麗自己的文字 (但沒有注明是什么時候的文字),表示:“我們曾經(jīng)熱戀對方,但那是一場完全理想化的戀愛。”


“理想化的戀愛”終結(jié)了,理想本身則張大了翅膀。那年的愛因斯坦是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技術(shù)學(xué)院的一年級學(xué)生,他將在這所學(xué)院結(jié)識新的師友,其中一些將伴他走向人生和事業(yè)的縱深地帶。


注釋

1. 非英語人名的翻譯對不懂該語種的譯者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名人還好辦,往往已有通譯(雖然很多通譯其實也一塌糊涂,已故學(xué)者戈革先生曾撰“音譯之惑”一文吐槽之),非名人則頗有無所依靠的感覺。在這里簡單交代一下:對沒有通譯的人名,我大都是參照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版(1996年重印)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該手冊雖名曰“英語姓名”,實際也包含了移民帶來的許多非英語人名),查不到的則適當(dāng)參照維基百科中文版及百度百科的譯名,或按英語發(fā)音規(guī)律(如果有的話)“胡譯”之。我的歪理是:對熟悉現(xiàn)代公理體系的人來說,名字不過是代號,“點、線、面”換成“桌、椅、啤酒杯”尚且無妨——這是德國數(shù)學(xué)家大衛(wèi)·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的宏論,何況音譯偏差乎?更何況反正已注了原名。

2. 每一個有能力從事翻譯的人也許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別人的翻譯很少能完全合自己的意。因此在這個隨筆系列——乃至除最早期文字以外的我的多數(shù)其他文字——里,來自英文的譯文都是我自己翻譯的。對于翻譯愛因斯坦的文字來說,一個很遺憾的事實是:我不懂德語,因此只能從英文轉(zhuǎn)譯。但另一方面,只要有英文譯本,愛因斯坦文字的多數(shù)現(xiàn)成中譯據(jù)我所知其實也是以英文轉(zhuǎn)譯為主的。因此遺憾歸遺憾,我的中譯哪怕是轉(zhuǎn)譯,多數(shù)情況下也并不比別人的更隔膜。不過愛因斯坦去世前一個多月所撰的這篇簡短自述是一個例外,因為此文據(jù)我所知并無英文全譯(《愛因斯坦全集》雖早晚會涵蓋此文,但此文系1955年所撰,而《愛因斯坦全集》按時間順序編撰,目前才涵蓋到1927年,等此文勢必要“等到花兒也謝了”),因此部分采用了《愛因斯坦文集》(商務(wù)印書館,2009年第二版)中的譯文(之所以只是部分采用,是因為有些片段在《愛因斯坦全集》的注釋中引述過,故而已有英譯),只對在我看來不影響含義的若干贅字作了變更。

3. “mother confessor”是愛因斯坦文獻(xiàn)專家艾麗絲·卡拉普萊斯 (Alice Calaprice) 等人編撰的An Einstein Encyclopedia(《愛因斯坦百科全書》)中的提法,形容愛因斯坦對“媽媽” (溫特勒夫人)的無話不談 (“confessor”是基督徒可以向之傾吐隱秘的所謂“懺悔神父”)。

4. 這當(dāng)然毫不足奇,因為哪怕愛因斯坦,在足夠早期時也只是普通年輕人,無論自己還是別人,都不太會覺得跟他有關(guān)的資料——尤其私人資料——有多大價值,保存與否有很大的偶然性 (也可以說是無心多過有心),缺失比例自然不會小。

5. 包含這兩句話的瑪麗的信件已然缺失,我們之所以知曉這些內(nèi)容,是由于愛因斯坦在信里作過引述。類似的,也有一些愛因斯坦缺失信件里的文字是因瑪麗的引述而被我們知曉,后文引述時將不再一一注釋。

6. 確切地說,這一點只是推測,愛因斯坦與瑪麗的分手原因已不可考。但一般認(rèn)為,愛因斯坦之所以被他的“下一任”女友米列娃所吸引,主要是因為在智慧和志趣上更有共同語言。愛因斯坦與瑪麗、米列娃之間關(guān)系,有時會讓我想起《射雕英雄傳》中黃蓉評論郭靖和華箏的話:“她和你是一路人。你們倆是大漠上的一對白雕,我只是江南柳枝底下的一只燕兒罷啦?!痹趷垡蛩固古c米列娃相識的初期,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確實“是一路人”,如同“大漠上的一對白雕”,瑪麗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柳枝底下的一只燕兒”。白雕越飛越高,燕兒終究沒能跟上。

7. 從愛因斯坦與瑪麗的現(xiàn)存信件中,只能大致推測出兩人的“情變”發(fā)生在1896年6月至11月之間。不過實際上,可以幾乎沒有懸念地將時段壓縮為1896年10月至11月間,因為“情變”(尤其是這種尚未漫長到審美疲勞的情變)的誘因往往不外乎是新環(huán)境或新人。而愛因斯坦自與瑪麗交往以來,實質(zhì)性接觸到的首個新環(huán)境就是1896年10月進(jìn)入的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技術(shù)學(xué)院——那不僅是新環(huán)境,而且還有米列娃那樣的新人 (雖然那并不意味著他與瑪麗分手時跟米列娃已是戀人關(guān)系)。

8. 瑪麗晚年患有精神疾病,并且——據(jù)海菲爾德記敘——是在精神病院去世的。前文提到過的愛因斯坦研究者舒爾曼在查閱了瑪麗的工作記錄后發(fā)現(xiàn),瑪麗有過很多生病缺勤的記錄,他因此猜測,與愛因斯坦的戀情失敗給了她很大打擊,1906年的家庭悲劇則加深了這種打擊,使她的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問題。不過,瑪麗的精神疾病出現(xiàn)在晚年,生病缺勤乃至家庭悲劇都是在早年,兩者之間相隔了幾十年。若進(jìn)一步考慮到朱利葉斯精神失常所顯示的可能的家族性因素 (比如溫特勒本人據(jù)說就認(rèn)為是他妻子家族的遺傳因素導(dǎo)致了他的家庭悲劇),則舒爾曼將瑪麗后來半個多世紀(jì)的人生問題都溯源到她與愛因斯坦的戀情失敗,恐怕是草率的。



參考文獻(xiàn)

1. A. Calaprice, et al., An Einstein Encyclopedi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

2. R. W. Clark, Einstein: The Life and Times, (Avon Books, 1971).

3. A. Einstei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vol. 1-15),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2018).

4. A. F?lsing, Albert Einstein: A Biography, (Penguin Books Ltd., 1997).

5. R. Highfield and P. Carter, The Private Lives of Albert Einstein, (St. Martin's Press, 1993).

6. W. Isaacson,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Simon & Schuster, 2007).


愛因斯坦的初戀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德化县| 桦川县| 昌宁县| 峨边| 牟定县| 孝义市| 青州市| 龙川县| 揭西县| 德庆县| 泸溪县| 石门县| 阳新县| 乡城县| 嵊泗县| 安庆市| 盱眙县| 金山区| 宿州市| 普陀区| 辽源市| 循化| 科技| 彩票| 巴青县| 宜章县| 德安县| 辽宁省| 汽车| 萨迦县| 竹溪县| 洛宁县| 克山县| 阿瓦提县| 达孜县| 岑溪市| 讷河市| 三河市| 天等县| 霍山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