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體系幾百年前就建立了,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學習仍存在困難?
牛頓417、微積分體系幾百年前就建立了,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學習仍存在困難?
?
微積分體系幾百年前就建立起來了,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學習它仍存在困難?——網(wǎng)友提問
…微、分、微分:見《牛頓321~336》…
…積、分、積分:見《牛頓337~405》…
…微積分:見《牛頓407》…
…體、系、體系:見《歐幾里得27》…
(…《歐幾里得》:小說名…)
?
…學、習、學習:見《牛頓160》…
?
“本人大一,在高三的時候閱讀物理課本,對整個物理體系的建立,各種概念的定義、定理之間的聯(lián)系有很大興趣。
(…物、理、物理:見《歐幾里得139》…
…概、念、概念:見《歐幾里得22、23》…
…定、義、定義:見《歐幾里得28》…
…定、理、定理:見《歐幾里得2》…
…聯(lián)、系、聯(lián)系:見《歐幾里得149》…)
?
非常喜歡了解各位科學家的一些研究過程,常常驚嘆于各位科學家的偉大的思路。
(…科、學、科學:見《歐幾里得4》…
…家: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嫛?。政治~??茖W~。藝術~。社會活動~…見《歐幾里得92》…
…研、究、研究:見《歐幾里得42》…
…過、程、過程:見《歐幾里得194》…)
?
如今步入大學,初次接觸高等教育,僅在高數(shù)一科的學習中就覺得磕磕絆絆,學不明白的感覺。
(…高數(shù):高等數(shù)學…
…高等數(shù)學:見《牛頓202~210》…
…
…感、覺、感覺:《牛頓120》…)
?
因此就常常思考一個問題,微積分體系早已在幾百年前已經(jīng)建立起來,然而幾百年后我們大學生只是僅僅地學習這個體系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很多困難。
明顯創(chuàng)建體系比熟悉學習體系難度大多了,但牛頓、萊布尼茨(cí)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也不是天生就想著去建立微積分?建立體系吧?
所以這究竟是人與人智力上的絕對差異、還是與教育體系有關?
(…絕、對、絕對:見《歐幾里得172》…
…教、育、教育:見《牛頓85》…)
?
畢竟剛入大學,才疏學淺,如有表述不當?shù)牡胤剑M請諒解!”網(wǎng)友補充說。


Yuhang Liu(4251人贊同了該回答,編輯于2020-12-19 22:18):
因為你是被動的接受這些知識,你可能對求橢圓面積或者變力做功并不感興趣,你更關心他們有哪些實際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應用。你缺乏學習的動機。
…知、識、知識:見《歐幾里得5、6》…
…應、用、應用:見《歐幾里得181》…
…動、機、動機:見《牛頓270》…
?
但是牛頓、萊布尼茨創(chuàng)立微積分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想解決那個時代沒有解決的問題。他們有強烈的動機。
生產(chǎn)實踐中、處理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或者其他需要用到積分原理的場合、比比皆是,但是數(shù)學仍然處在“常量時代”,處理不了這些基本的微積分問題。
…面、積、面積:見《牛頓261》…
…原、理、原理:見《歐幾里得41》…
…常、量、常量:見《牛頓64》…
…基、本、基本:見《歐幾里得2》…
?
這簡直是那個時代數(shù)學的“恥辱”。
?
同時那個時代,極限的觀念已經(jīng)趨于成熟,即使沒有牛頓、萊布尼茨、歐拉等等,也會有其他的人建立一套方法論,告訴我們怎么去求e^x函數(shù)圖像下包圍的面積,告訴我們怎么去推導最速降線方程,告訴我們怎么去建立流體力學方程來研究流體的性質。
…極、限、極限:見《牛頓202~321》…
…方、法、方法,論,方法論:見《歐幾里得3》…
…^:乘方…
…e^x:e的x次方…
…函、數(shù)、函數(shù):見《歐幾里得52》…
…推、導、推導:見《歐幾里得7》…
…方、程、方程:見《伽利略53》…
(…《伽利略》:小說名…)
?
…力、學、力學:見《伽利略9》…
…性、質、性質:見《歐幾里得37》…
?
因為這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必經(jīng)之路。
…發(fā)、展、發(fā)展:見《伽利略21》…


我們這個時代同樣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問題。純數(shù)學里面種種猜想,宇宙學中暗物質暗能量的探索,相對論與量子場論統(tǒng)一的嘗試;工業(yè)上流體的湍(tuān)流現(xiàn)象仍然沒有很好的數(shù)學描述,深度學習的可解釋性遠未解決。等等等等。
…相、對、相對:見《歐幾里得69》…
…論:見《歐幾里得3》…
…現(xiàn)、象、現(xiàn)象:見《歐幾里得128》…
…描述:見《伽利略34》…
…性:1.物質所具有的性能;物質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chǎn)生的性質:黏~。彈~。藥~。堿~。油~。2.后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抽象名詞或屬性詞,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性能:黨~。紀律~。創(chuàng)造~。適應~。優(yōu)越~。普遍~。先天~。流行~…見《歐幾里得10》…
?
只不過大部分人不關心這些,他們理所當然地生活在現(xiàn)在的科技水平之下,正如同工業(yè)革命以前的人理所當然地生活在田園牧歌時代一樣。
他們看不到頭頂?shù)男强眨瑢ξ磥頉]有憧憬和想象。
任何時代都是一小撮(zuǒ)科學偉人憑借著自己的探索欲不斷突破那個時代科學認知的天花板。
…認、知、認知:見《歐幾里得105》…
?
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相比牛頓時代的普通人而言,知識量當然更大,但是思想格局很難說有重大改變。
…知、識、知識:見《歐幾里得5、6》…
…思、想、思想:見《歐幾里得154》…
(“‘知識量當然更大’,是這樣嗎?
我的觀點是,今人古人知識量相差不大。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我們的知識就是‘鄰居名字’‘鄰居議論’‘水稻’‘稅’‘官老爺每天說的話’…
這些知識是海量的。
我們的大腦被這些知識填充。
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知識99%以上消失了,留下的僅有‘春耕夏種秋收冬藏’這樣的只言片語。
所以我們覺得春秋戰(zhàn)國時的人知識量少。
?
今天我們記得的車牌號、同事名字、公司章程、法律法規(guī)…隨著時間流逝,大部分也會消失…未來的人也會覺得我們知識量少?!爆F(xiàn)代學者說。
…
“我們的大腦總是被知識填滿。這與知識的內容、數(shù)量無關。”現(xiàn)代學者說。
“即便沒有知識,大腦也會憑空產(chǎn)生無數(shù)想象…”現(xiàn)代學者接著說,“科學猜想、陰謀論、影視劇里的內容、漫畫內容、神話傳說…里面都含有‘無數(shù)想象’?!保?/p>
?
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學習高數(shù)的時候,只是感覺到“好難”、“學不會”;他們體會不到科學先賢們對未知領域的強烈探索欲、征服欲,這些欲望驅使他們花費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的時間去建立、完善一個理論。
…時、間、時間:見《伽利略10》…
…理、論、理論:見《歐幾里得5》…
?
普通人和偉人的差距真的不僅僅在智商,更在于思想境界,在于動機。
?
“可以了解一下牛頓和萊布尼茨(cí)是怎樣建立起微積分。
最開始他們也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所提出的理論也并不嚴謹,而是到后來問題解決了,再回過頭去修修補補的。
很多bug他們自己都沒想到,由后面的數(shù)學家來補充。
請看下集《牛頓418、編寫的教材最好配合講故事,應該承認,人是喜歡聽故事的》”
?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