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游戲喜歡甩鍋嗎?

綾醬 | BB姬
“tony馬傻逼隊友又坑老子!”
隨著世界樹轟然倒下,已經(jīng)在網(wǎng)吧坐了一天的老王憤怒地把ID從“遇見煞筆四黑就舉報”改為“為何給我匹配213隊友”后,選擇了恥辱下機。

老王總說他有圣劍水準,如果給他匹配圣劍水準的隊友的話
一般來說,打Dota的玩家可以菜,背鍋是不可能背鍋的。
老王是我見過打Dota最會甩鍋的人之一,雖然深陷2000分泥潭數(shù)余載,但絲毫不影響他自我感覺良好。
“我從6.48就開始玩Dota,論游戲理解這些魚塘選手如何跟我比肩?不是我不想贏,G胖針對我老給我匹配菜鳥怎么玩。”

我看了眼他飚紅的戰(zhàn)績,只打Carry不打輔助,平均400以下的慘淡GPM,永遠小于死亡數(shù)的擊殺數(shù),基本5以下的助攻數(shù),怎么看怎么不會。
按理說菜就閉嘴是恒定的真理,然而在老王這里并不適用。
自己被抓是因為輔助沒插眼,對面carry比自己肥是隊友送的,團戰(zhàn)打不過是隊友出錯裝備/瞎比先手,比賽輸了是菜鳥搶自己carry.....
“麻煩別搶我后期好么,你這個菜213幽鬼換我玩早贏了,菜就玩輔助謝謝?!?/p>
憑借自己對游戲的“深厚”理解,老王可以放大一切隊友失誤,然后再巧舌如簧地把隊友噴出屎。

anyway,老王的id已經(jīng)換了一茬了
比起拳皇街霸打不過只能怨自己,需要團隊配合的競技游戲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輸了總有人要背鍋。
如果說開黑是最容易締結友誼的行為,那么開黑過后的分鍋行為就是友情終結者。
我們懷念以前網(wǎng)吧五人黑崢嶸歲月的時候總是說“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狂”,而實際情況往往是“贏了我最屌,輸了你們坑”。

大學時班上的男生尤其鐘愛寢室對黑,每次打完一局就要在走廊上開賽后討論大會,贏的時候是自吹自擂大賽,輸?shù)臅r候則是花式甩鍋大會。
其中在這兩項活動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是他們的輔助選手。
“這把我的眼到位吧,把隱身狗關了”、“我買了這么多眼你們還能使勁送,我也是服了”,不管輸贏都是一套說辭。

這個鍋你們背
我最心疼的是隊伍里老實敦厚的謝特同學,作為寢室里最后入坑的人,成了恒定的背鍋位。
根據(jù)短板效應,木桶能裝多少水全取決于最短的那個木板,這讓他們對每次輸了都是被謝特拖累了這點深信不疑。

你說你們又不是Faker、Miracle之流,憑什么就能嫌棄Bang和Notail了,更何況謝特不是菜,他只是資歷小。

也難怪有人說判斷一個Moba玩家是不是新手菜鳥的基準要看他甩鍋厲不厲害。
新手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第一次打11對戰(zhàn)平臺生怕坑了隊友,放歪一個技能一口一個對不起。
換做老鳥就有恃無恐,自己一個小失誤無傷大雅可以選擇性忽視,抓住隊友一個失誤則可以拿來當做之后唇槍舌劍的有力武器。

我就問你們有什么影響
而第一次讓我感到電競和傳統(tǒng)體育如此相近的就是甩鍋行為。
從“全TM賴本澤馬”到“有詹姆斯我們也能贏”,雖然只是調侃話,而且對輸比賽背后的客觀原因進行分析的分鍋行為確實有必要,然而媒體的傾向卻是“總得找個理由BB叨兩句”。

到了電競這邊,大概也是如此的基調。
有時候玩家對比賽吹毛求疵得有些過分了,明明游戲里有“技不如人甘拜下風”這句箴言,承認對手比自己更強卻少有人做到。
像FY就總是處于GOD與DOG的二象性的疊加狀態(tài),今天他奪冠,他就是打個響指就能滅了外國隊的FY GOD,改日一個小失誤,那么對不起,瞬間打回FY DOG。

也有幫著把鍋往外甩的,諸如伙食不好,時差沒倒過來。
反不反串我不知道,甩鍋恒常如此,總是少有人愿意認真探討比賽輸了背后的客觀原因。

伙食不習慣,一碗牛肉面吃成了撈比
歸根到底甩鍋行為出自于一種“自利偏差”,即人在處理與自身相關的信息時總是傾向于開脫失敗,去找別的原因,一邊欣然接受成功的榮耀。
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自利偏差”,認為自己在一個群體中總是處于平均以上的。

也許是被網(wǎng)上這種圖慣得
無法破除自我中心,就永遠體會不到輸在哪兒。
我曾經(jīng)也以為自己無敵,補刀不順怪鼠標不好使,中單打不過怪隊友不來幫,玩?zhèn)€源氏滿場跳怪奶媽跟不上,實在找不到原因就說對面克我。
直到我看了一遍游戲錄像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菜的有多摳腳。要變強,還是得從自身找原因。
老王曾經(jīng)在甩鍋上棋逢對手,他噴了20句,人家只回了1句“看我ID”,那ID赫然寫著——
“匹配到我說明你一樣菜”
-END-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眾號:BB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