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能自由吃瓜,離不開這位奶奶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天氣越來越熱,又到了開空調(diào)吃瓜的季節(jié)。
談到吃瓜,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吃瓜屆的“傳奇人物”。
她跟袁爺爺是同一年在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yè)畢業(yè)的。
如果沒有她,現(xiàn)在市場上一大半品種的西瓜、哈密瓜、甜瓜等都要消失。
我們現(xiàn)在能自由吃瓜,都是因為她!
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nèi)西甜瓜育種專家、人稱“哈密瓜之母”的吳明珠。
1930年,吳明珠出生在武漢。
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西南農(nóng)學院(現(xiàn)西南大學)。
高中時代的吳明珠
1953年,吳明珠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央農(nóng)村工作部。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向中央要干部。
于是吳明珠主動請纓,要去新疆基層研究瓜果。
在新疆的吳明珠
當時,新疆乃至全國的瓜果,都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沒有系統(tǒng)的種植規(guī)劃和育種。
既不知道什么時候種植,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收獲,甚至連味道更好的瓜是哪個品種,都不清楚。
這樣所帶來的直接后果,讓新疆的瓜果不僅產(chǎn)量不高,而且極易受到天氣影響。
農(nóng)民們沒了收成,吃飯都困難,苦不堪言。
從1958年開始,吳明珠長年奔波在人跡罕至的戈壁沙漠。
帶著一壺水一塊馕,在風沙烈日下四處打聽哪里的瓜好。
只要一聽說哪里有好品種,無論多遠,她都親自去看,然后自己掏錢買回瓜種。
因此,每到瓜熟時,她的工資很快就用完了。
從農(nóng)技站到底坎兒鄉(xiāng)要走幾百里,夏季的火焰山,寸草不生,在烈日下就像燒著了似的。
一望無際的大戈壁灘,燙得連毛驢都不敢下蹄子。
直到1962年年底,在同事幫助下,吳明珠把吐魯番地區(qū)所屬三縣的所有農(nóng)家品種收全。
并從100多份材料中觀察整理出44個地方品種和1份野生甜瓜。
吳明珠和早期團隊的成員
她們不僅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資源檔案,更從其中選育提純了近30個新品種。
這些品種以前都是“半野生”的狀態(tài),如果不是她們的收集整理,很多瓜根本形不成種植規(guī)模。
有了新品種,再加上科學種植,新疆的瓜是越來越大,越來越甜。
所以,吳明珠被當?shù)乩相l(xiāng)親切的稱為“月亮姑娘”(阿依木汗),大伙都非常感激她:
我們平常吃到的甜瓜,很多都是出自她的手。
下圖,就是我們熟悉的“黑眉毛”,你肯定吃過:
還有我們吃過的“香妃蜜瓜”,是她的作品:
知名的“皇后蜜瓜”也是她研究出來的:
皇后系列已經(jīng)成為目前新疆甜瓜的主栽品種。
還有很多人都喜愛的“郁金香甜瓜”,也是她的作品:
你以為甜瓜、哈密瓜就夠了嗎?
早在1984年,她研發(fā)了一種新的西瓜品種,推廣到整個南方乃至全國。
它就是深受廣大市民喜愛的、西瓜中的“王牌”:
8424西瓜。
由于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8424”西瓜成為了南方多地主要種植品種。
南方的小伙伴們,吃到的大多是這種西瓜。
“8424”西瓜也一舉成為了上海本地的“西瓜頭牌”。
即便放到現(xiàn)在,“8424”西瓜依舊是上海人最喜歡的西瓜品種。
而上海的吃瓜群眾也非常給力,他們的吃瓜比例占全國的18.9%,一舉蟬聯(lián)了兩屆全國吃瓜冠軍。
說白了,我們現(xiàn)在吃的西瓜、哈密瓜、香瓜,都是由吳明珠研發(fā)的。
沒有她的研究,我們現(xiàn)在吃瓜要么靠進口,要么吃到的是劣質(zhì)瓜。
在這一點上,吳明珠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功德無量。
昔日西南農(nóng)學院那個弱不禁風的嬌小姐,如今已成了中國的“甜瓜女王”、“哈密瓜之母”。
和曾經(jīng)的同學袁隆平一起,成了讓母校最最驕傲的學生。
吳明珠沒有愧對國家,愧對民眾,但她卻對家人留有深深的遺憾。
1955年,吳明珠去新疆的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激烈反對。
可她男朋友楊其祐不僅沒有反對,反而笑著給她打氣:“你先去,等我畢業(yè)了就去找你?!?/p>
1956年,研究生畢業(yè)的楊其祐謝絕了導師讓他留校的安排,毅然追隨心愛的姑娘來到新疆。
楊其祐與吳明珠
婚后,他在新疆大學任教。
隨著吳明珠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一兩個月一次的小聚也成了奢侈。
為了照顧妻子,楊其祐舍棄了自己鐘愛的大學校園,調(diào)到鄯善縣一個農(nóng)技站工作,終于和妻子團聚了。
1981年,楊其祐因為嚴重的胃病,不得不離開妻子,調(diào)到了江蘇省農(nóng)科院,但是病情卻并未好轉(zhuǎn)。
丈夫去世前3個月,吳明珠請了此生中唯一的長假,陪伴丈夫。
丈夫去世5天后,吳明珠就離開南京,重返新疆農(nóng)科院設(shè)在海南的育種基地。
連哥哥都覺得她不近人情。
對待自己的孩子,吳明珠更是“冷若冰霜”。
一起共事過的同事說:“雖然她也有兩個孩子,但是哈密瓜對她來說就是她的親孩子?!?/p>
瓜對吳明珠的重要性,比自己的孩子都重要。
懷第一個孩子時,她還每天在51°C、蠟燭都化掉的高溫環(huán)境里挺著大肚子工作。
早產(chǎn)的兒子才3個月大時,她就讓母親帶回了南京。
吳明珠與兒子
兩個孩子幾年也見不到一次媽媽,他們都管舅舅舅媽叫爸媽。
女兒小時候就會說:
“媽媽的孩子是瓜,她不管我們,我們也不想她?!?/strong>
后來,吳明珠在院士自述中寫道:
“我這一生最遺憾的,就是對不起我的丈夫?!?/strong>
在這份愧疚下,她一直工作到身體能承受的最后一刻,為的就是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理想:繁榮新疆。
毫無疑問,吳明珠夫婦的愿望達成了。
如今的新疆不僅繁榮安定,他們的瓜果更是聞名國內(nèi)外。
令人惋惜的是,吳明珠81歲時,罹患了阿茲海默癥。
盡管如此,她依然堅持工作了6年,直到她什么都不記得了,才光榮退休。
如今,她在重慶和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但是她魂牽夢繞的,依然是瓜。
4年前,上海嘉定哈密瓜主題公園開園,她還專門錄了一段視頻祝賀。
視頻開頭,她開心的打著招呼:
“聽聞嘉定華亭哈密瓜主題公園要開園了,我很高興…”
這些已經(jīng)垂垂老矣的革命者,曾支撐著我們的國家,從山河破碎的絕境,走到如今民族復興大國崛起的繁榮之路。
當你在吹著空調(diào)吃著冰鎮(zhèn)西瓜的時候,別忘了要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