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試攻略丨人大法學考研中比較法學備考:比較中外,學貫中西
前言
比較法去年無人進復試,因此都是在調劑階段進行補錄,最后知行成功上岸三人(含一名少干計劃)比較法。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知行學員中已經涌現出兩名比較法高分,一名為395分,一名為385分,兩人本科均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在之前的成績播報中也有所提示,點擊鏈接:再造高峰丨2023人大法學考研初試成績分析、知行軍團戰(zhàn)績及分數線預測:開放、專業(yè)、大氣。因此,比較法今年若在招生不變的情況下,結局基本已定,請大家認真閱讀。

一、復試流程及注意事項
(一)復試流程概述及注意事項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我在5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1.?疫情之前(2019年及之前年份)
疫情之前各個專業(yè)的復試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如下表),復試成績占比40%。由此可見疫情之前的復試環(huán)節(jié)還是相當重要的,考察形式多元且復試占比較大。

2.?疫情之后(2020年、2021年、2022年)疫情之后每一年的復試形式都有所不同
(1)2020年的復試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如下表),復試成績占比30%。疫情導致復試形式第一次由線下改為了線上,考慮到線上面試的考察力度不及線下,因此人大將復試占比由40%降為了30%。

(2)2021年的復試環(huán)節(jié)則更為簡單,復試主要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如下表),復試成績占比30%。相較于往年,復試環(huán)節(jié)直接取消了專業(yè)課筆試和外語筆試。

(3)2022年的復試基本上恢復往年的形式,主要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如下表),復試占比30%。

?3.?2023年復試形式預測
由于疫情防控措施方向性地調整,2023年的復試很有可能會恢復疫情之前的復試模式,因此大家在準備復試的時候盡量按照疫情前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雖然復試環(huán)節(jié)總體占比不及初試,但是每年復試高分同學被刷,低分同學逆襲的情況都不少,寒假的時候大家一定要保證每天都有知識輸入,切不可過于貪玩荒廢時間,不然等成績出來之后再開始學習時間上會比較緊張,難以及時恢復備考狀態(tài)。外語復試的情況我就不再贅述,大家看復試指南的外語復試經驗介紹部分即可,本篇復試指南主要介紹比較法專業(yè)復試的相關細節(jié),具體內容如下述。
(二)比較法學復試及注意事項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我在5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比較法學每年在人大初試環(huán)節(jié)都不予考察,另外開設比較法專業(yè)的院校數量較少,導致大家對這一學科的了解并不多。再加上每年人大比較法專業(yè)招收學生的名額都很有限,因此很多同學不敢報考,這就導致每年最后能夠過線的考生數量并不多,比較法專業(yè)往往需要招收調劑考生。2022年進入到比較法復試環(huán)節(jié)的五位考生都是由其他專業(yè)調劑而來(最終錄取三人)。筆者去年參加的就是比較法學的調劑復試。雖然是調劑復試,但是對于一志愿就是比較法的同學來講具體的筆試和面試細節(jié)也是可以參考本處內容的,因為不管是作為一志愿復試還是調劑復試來講,兩者之間僅僅是在流程安排上和時間安排上有所不同,考察的內容和形式大同小異,本質上沒有什么區(qū)別。此處筆者主要結合去年參加比較法復試的相關經驗和搜集到的往年信息對比較法復試做一個大致的介紹。
?1.?比較法專業(yè)課筆試
(1)題型:比較法專業(yè)的筆試和其他專業(yè)一樣主要是分析題和論述題,分析題包括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由于比較法學偏理論性的特征,因此不太可能出現法條分析之類的題目。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比較法復試早年出現過給一段英文材料進行翻譯并就英文材料進行分析的題目,雖然不知道這類題目今后會不會予以考察,但是以防萬一仍然需要大家在準備復試的過程當中鍛煉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尤其是法律英語的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大家可以通過模擬考試來鍛煉這部分題目的作答的能力,先找一些重點話題的英文文本用作翻譯的材料(材料無需過長,因為還需要留出翻譯材料和根據材料中文分析的時間),模擬該題的時候要注意限制自己的作答時間(時間一共要限制在半個小時之內)。
(2)題目數量一般為兩道題,作答時間為一個小時,平均每道題分配25到30分鐘的時間。
?2.?比較法專業(yè)課面試(含綜合素質面試)
面試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
(1)自我介紹:
去年時間為一分鐘,但是大家需要準備一個三分鐘左右的自我介紹以及一分鐘的自我介紹。通常來說自我介紹按照三分鐘來進行,但是去年自我介紹的時間臨時壓縮為一分鐘,所以大家還是有必要準備一個短時間版本的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注意不要啰嗦,要簡明扼要,并且不能出現自我夸大不符合自我實際的介紹內容,不然老師追問起來你答不上來反而會給老師帶來不好的印象。
(2)專業(yè)課問答:
專業(yè)課提問主要包括兩道題目,每一道題目作答之前老師通常會給一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思考完畢之后開始正式作答,通常老師會根據你的回答情況進行追問,追問的問題數量和問題的難易程度也是根據作答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幾個建議或許可以給大家提供到一些幫助:
①注意審題:由于是面試答題而且答題時間不會過長,所以老師給到的題目也不會太長。雖然題目不長,但題干至少也會包括一到兩個關鍵詞。思考以及作答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緊緊貼合題目中的關鍵詞作答,不要離題過遠。
②邏輯性作答:雖然面試作答在邏輯性要求方面不及筆試作答,但是大家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盡可能的保證邏輯分明,條理清晰。先闡明題干中涉及到核心知識點的概念,然后就問題展開相應的論述,明確說明自己將從以下哪幾個方面展開論述,然后依次進行分點作答,最后一定要注意就自己的作答進行簡短的總結。
③心態(tài):專業(yè)課面試包括“綜合素質面試”,教研組會刻意給大家施加一些壓力,例如老師提問的問題可能會有些難度或者通過連環(huán)追問給大家一些壓力。但是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定不要慌亂,遇到不會的題目時要把自己掌握到的知識盡可能有邏輯地進行輸出,同時注意保證自己作答語氣的平緩和節(jié)奏的平穩(wěn)。另外,如果能夠切題作答的內容并不是很多,大家可以聯系相關的知識進行作答,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出現冷場的情況。最后如果確實到了“山窮水盡”不知如何作答的地步,大家可以誠實地跟老師說明情況,例如自己在這一塊確實不是很了解,但是會在面試結束之后再對這一部分進行研究等等。雖然老師會刻意施加一些壓力,但是通常許多老師也會給出引導幫助大家答題,大家就把面試看作是和老師進行的一次知識上的探討,盡量以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不可大意馬虎,但也不必過于緊張。此外,答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禮貌和謙遜,開始之前要和老師問好,結束之后要跟老師表達感謝。
二、復習參考資料及復習方法
2022年的比較法復試是在調劑階段進行,大家都是在這個階段才正式開始比較法的復習,總的復習時間大概只有十天左右,實際上同學們之間無法拉開過多的差距,初試成績其實是決定最后總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據筆者所了解今年有同學初試就考慮報名比較法專業(yè),所以對于這些同學來說復習時間是相對充足的,復試競爭壓力相對于去年可能也會有所增加。不過好在現在時間尚早,大家可以為復試做充分地準備。這一部分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比較法復試準備過程中需要閱讀的一些參考書籍和論文,總體來說復習負擔不會很重。必讀部分是需要大家認真閱讀,整理并加以背誦的;輔助閱讀部分無需大家全部閱讀,在復習到重點環(huán)節(jié)閱讀這些書目進行知識補充,拓展理論深度即可。
(一)參考書目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基于此,我在5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1、《比較法總論》,朱景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4版)
這一本是比較法學的必讀書目,相較于其他比較法學的專業(yè)書目,這本書內容較為基礎,體系也比較清晰,適合大家閱讀與備考。大家在復習的過程中盡量通讀全書,并且背誦此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大家需要以這本書的體系作為比較法復習知識的主干,將其他參考書目和論文的內容補充到根據這本書建立的知識體系中來。
2、《比較法總論》,[德]康拉德·茨威格特;[德]海因·克茨;法律出版社出版2004版
這本書是輔助閱讀的書籍。雖然這一本是比較法學領域內公認的權威性書籍,但是在比較法總論考察內容較為基礎的情況下,閱讀此書需要花費過多時間和經歷,總體來說性價比不高。但是大家在復習比較法的重難點知識時,可以用這本書來進行補充,拓展自己的理論深度和理論廣度。
3、《牛津比較法手冊》,[德]馬蒂亞斯·賴曼;[德]萊因哈德·齊默爾曼;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這一本同樣也是輔助書目,是比較法知識的集大成者,同時在許多理論爭議部分綜合了不同學者的觀點。但是此書用語較為晦澀,理論性程度過深,讀起來不太容易,因此也不建議大家在此書上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僅僅將此書作為一個“字典”式的工具書來使用即可。
(二)參考論文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耍以?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1、《比較法研究的反思:當代挑戰(zhàn)與范式轉換》,高鴻鈞,載《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本篇論文主要介紹西方和中國比較法研究的歷史,尤其是20世紀后期中西比較法研究分歷史以及近三十年來比較法研究面臨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趨勢。通過此文可以對比較法研究歷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把握。
2、《比較法功能主義進路的歷史演進——一種學術史的考察》,鄭智航,載《比較法研究》,2016年第3期。
這幾篇文章主要介紹比較法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功能主義的比較方法。大家著重閱讀第一篇,第一篇對功能主義研究方法的發(fā)展脈絡進行了較為清晰地梳理,值得仔細閱讀。建議大家以第一篇論文為主干,其他幾篇論文為輔,對功能主義方法論進行梳理。
3、《掙扎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功能主義比較法90年回顧》,朱淑麗,載《中外法學》,2011年第6期。
4、《比較法學中的反法條主義進路》,朱淑麗,載《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
5、《比較法研究的功能論與詮釋論——評<比較法的理論與方法概論>》,蘇彥新,載《政法論壇》,2019年第1期。
6、《評薩科的“法律共振峰學說”》,沈宗靈,載《中外法學》,1995年第6期。
7、《比較法視野下的法典編纂與解法典化》,劉兆興,載《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8年第1期。
推薦這篇論文的原因在于關于法典編纂與解法典化是近些年比較法學界研究較多的一個主題,雖然據我所了解人大法學院的比較法考試中沒有直接考察過這個問題,但是該知識點也會與核心基礎知識存在密切聯系(例如不同法系的法律淵源),因此大家可以通過這篇論文對該部分知識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將這部分知識靈活運用到其他內容的考察當中。
8、《法律移植的困境——現代性、全球化與中國語境》,馬劍銀,載《政法論壇》,2008年第2期。
這篇論文主要介紹了現代化和全球化浪潮下法律移植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困境和問題。法律移植是比較法總論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除了通過閱讀課本掌握必要的基礎之外,還可以通過這篇論文更深入的了解法律移植的相關知識。
9、《全球化與世界法律發(fā)展》,黃文藝,載《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1期。
法律全球化是比較法總論的一個重點內容,這篇論文介紹了法律現代化、法律國際化、法律全球化、法律區(qū)域化、法律本土化,對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內容進行了大致的介紹和區(qū)分,閱讀本領域其他內容前應閱讀此文。
10、《法律全球化與本土化之爭及其超越》,馮玉軍,載《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3年第1期。
這篇論文也是關于法律全球化內容的介紹,主要梳理了“法律全球化”與“法律本土化”這對問題的理論爭議,并分析其理論內涵并對未來發(fā)展進行展望。
11、《比較法視野下的東亞法律人才養(yǎng)成制度改革》,丁相順,載《法學家》,2009年第6期。
這三篇論文都是人大比較法學教研室丁老師的論文。主要介紹了東亞,美國等國家法律人才培養(yǎng)制度和法律職業(yè)考試制度,是丁老師研究重點之一。需要大家認真閱讀并加以梳理。
12、《J.M.還是J.D.?——中、日、美復合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制度比較》,丁相順,載《法學家》2008年第3期。
13、《法治系統中的法律職業(yè)養(yǎng)成制度——以司法考試制度為中心》,丁相順,載《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5年第2期?!秶医y一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的理念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與模式創(chuàng)新》,丁相順,載《中國司法》,2022年第10期?!侗容^法視野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丁相順,載《浙江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這三篇文章主要介紹人民陪審員制度。通過將中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與日本的“裁判員制度”、韓國的“陪審員”制度進行比較以推進我國民眾參與司法制度的改革。
14、《中日“民眾參與司法裁判”的表達與比較》,丁相順,載《中國應用法學》,2017年第3期。
15、《日本裁判員制度中的民眾參與和專業(yè)制衡》——以在日留學生“陳某某殺人案”的審理為例》,丁相順,載《法律適用》,2018年第5期。
16、《美國法的構成要素——以權力分立、司法獨立、法院組織、遵循先例以及對抗制為中心》,[美]杰弗利·格魯夫、丁相順,載《法學家》,2004年第5期
判例法及判例法的運行機制也是比較法總論中的重點內容,大家需結合課本內容以及老師的論文內容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系統梳理。
17、《判例與判例法的機理》,丁相順,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572.html
18、《姓名權與商標權法律關系的符號學分析——以“喬丹”商標案為分析路徑》,丁相順、杜民,載《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
這篇文章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中美語言表達符號的轉換問題”,主要對應的比較法基礎知識是“比較法與語言”,在看論文的過程中可以注意與基礎知識的結合。
19、《日本刑事司法協商合意制度評述》,丁相順,載《人民檢察》,2022年。
這幾篇論文是丁老師近幾年發(fā)表的文章,雖然就我觀察真題沒有涉及到這些內容,但是仍需要大家進行大致的閱讀和梳理,有備無患。
20、《當代少年司法制度的發(fā)展與改革》,丁相順,載《人民論壇》,2022年
21、《跨國互聯網企業(yè)面臨的稅收挑戰(zhàn)》,丁相順,載《人民論壇》,2021年。
22、《“一帶一路倡議”與多元法律文化》,丁相順,載《蘇州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23、《<殘疾人權利公約>與中國殘疾人融合教育的發(fā)展——<殘疾人教育條例解讀>》,丁相順,載《中國特殊教育》,2017年第6期。
(三)其他學習資料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我在5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1. 真題:除了人大之外,清華和中國政法大學每年也招收比較法專業(yè)的學碩,大家可以上網搜一下這兩個學校的比較法歷年考研初試和復試真題以及保研真題,從中也可以大致看到比較法學科普遍認同且反復考察的常規(guī)重點以及最新的理論前沿。大家也可以通過微博等渠道找到其他學校上岸的比較法同學和他們取得聯系,咨詢比較法學習和復試準備的一些經驗??偟膩碚f,比較法考試相關的資料并不是很好獲取與搜集,大家一定要敞開思路,盡量通過各種途徑全面地搜集重要信息,考研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場信息戰(zhàn),初試復試都是如此。
2. 課程:在初期備考時間較為充足的情況下,大家可以登陸b站觀看法大朱明哲老師《比較法總論》的網絡課程。朱老師的b站課程視頻時間一共為18個小時,對比較法的歷史、概念,比較法的研究方法,法典化,普通法歷史及判例法運行機制,法律移植,歐盟法,法律與全球化等專題依次展開介紹。相較于枯燥的專業(yè)課和論文閱讀,視頻講解或許能夠很好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極大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非常建議大家在備考前期看一下該課程的視頻。

(四)復習方法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我在5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我將專業(yè)課的復試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知識的輸入,一個是知識的輸出。兩者缺一不可,都需要大家盡量做足充分的準備。
1.?知識輸入
(1)知識體系的搭建與完善
首先需要搭建知識體系,此時需要大家通讀一遍朱景文的《比較法總論》,通過此書搭建出比較法總論的知識主干;其次,在大家搭建好比較法總論的知識體系框架后,可以閱讀上文推薦的其他輔助書籍和論文,使知識框架不斷完善,涵蓋的知識更加豐富。
(2)做好重點與熱點的專題梳理
由于比較法復試的筆試和面試都是案例分析或者論述題等大題,而且每道題都基本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因此需要大家在復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梳理一個又一個的專題。每一個專題下面盡可能詳細地對這部分知識的核心內容和相關知識展開論述,角度需要盡可能全面。以“中外民眾參與司法的模式及特征”為例,結合丁老師的幾篇文進行梳理,最終可以從“中外民眾參與司法的意義”、“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典型模式及特征”、“中國的人民陪審員和日本的裁判員制度對比”、“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等等幾個角度展開。在比較法題目的作答中需要格外注意中外法律制度的對比,并且最終落腳點在推動中國相應法律制度的進步上面,這一點不能忽視。


2.?知識輸出
(1)筆試準備
筆試的知識輸出完全同初試,只要大家前期儲備了足夠的知識并加以熟練的背誦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大家可以在考前模擬一下筆試答題,限時一個小時完成兩道答題的作答即可。在正式下筆之前一定要大致列一下提綱或者打腹稿,這樣答題的時候會更有邏輯,條理更加清晰。
(2)面試準備
面試環(huán)節(jié)要想取得不錯的成績還是需要勤加模擬。大家在背誦的時候就要刻意去鍛煉“講述”的能力,努力擺脫背誦的痕跡,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將知識點娓娓道來。除了日常訓練之外,在考前也需要進行多次的正式模擬,大家可以尋找小伙伴一起組隊練習,互相進行提問,多次練習之后會取得明顯的進步。復試環(huán)節(jié)也需要格外注意回答的條理性,一定要分點作答,明確“第一點;第二點;……”,最后也一定要總結收尾。
三、比較法重點與熱點
(一)比較法常規(guī)重點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我在5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比較法的方法論
比較法方法論主要包括規(guī)范的比較(以規(guī)則為中心)和功能的比較(以問題為中心),論述重點應在后者。需要指明功能比較產生的背景(即規(guī)范比較的局限性)及其主要內容(適用程序、優(yōu)缺點、發(fā)展前景)等內容。
法律體系的分類
首先應點明法律體系的含義,其次說明分類的標準,然后討論世界法律體系及其特征(主要說明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最后闡述法系理論對比較法研究的意義以及法系理論的相對性(法系之間融合趨勢不斷加強)。
法的結構的比較
不同法律體系有不同的法的結構:大陸法系主要為為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普通法系為普通法與衡平法的劃分;聯邦制國家為聯邦法與州法的劃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結構劃分爭議較大(具體內容見課本論述)。需要大家對這些法系基本法結構的劃分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
法的淵源的比較
不同法律體系有不同的法的淵源:大陸法系主要是制定法;普通法系主要是判例法;另外還有司法解釋等等。這些內容書上也有詳細的論述,大家參考教材即可。
法律移植
法律移植也可以從多個方面展開論述,例如概念、原因、法律移植主體、法律移植內容、法律移植的制約因素和成功因素、法律移植與本土化的關系等等。
法律和全球化
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論文對這一塊進行專題梳理,闡明此概念的內涵、全球化與法律的關系等等;此外可以聯系“法律本土化”這個知識點,“法律本土化”是與“法律和全球化”相伴隨但相反的趨勢。
(二)比較法熱點
大三下學期,我在校課程還是比較多的,一周大概有六門課左右,每門課至少兩小時時長,故而其實準備考研的時間并不充裕。但是,5月到6月是我最富有考研激情的時間段:一來是因為剛剛進入考研,尚未感受到疲憊;二來是因為剛剛作出放棄保研的決定,該決定的刺激作用仍然巨大?;诖耍以?月到6月的時間里,基本上堪稱每日無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線下課程就是進圖書館準備考研。在這兩個月中,根據每天課程量不等,我一般學習6小時到10小時。
中外民眾參與司法的模式及特征
這部分內容需要閱讀上文提供的相關論文。可以從英美法系的陪審團模式和大陸法系的參審模式、中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以及日本的“裁判員制度”、中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法學教育、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與法律職業(yè)
這部分內容也需要閱讀上文提供的相關論文。重點說明東亞三國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內容及差異。
判例法與判例法的運行機制
這部分內容需要閱讀教材內容和推薦論文。除了詳述判例法及其運行機制,還需要將判例法和我國的案例指導制度進行對比分析。
比較法與語言
這部分可以簡要談一下涉外法治與法律英語的關系;此外可以看一下丁老師有關喬丹案的論文并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國際體育仲裁
這部分可以著重關注近些年來比較著名的國際體育仲裁案(例如孫楊案),來分析國際體育仲裁案件的具體程序和主要特點。
中國法學教育中的比較法、診所教育、中日性產業(yè)問題、中日博彩業(yè)規(guī)制問題
這些問題老師課堂上有涉及到,大家可以查詢相關資料簡要了解一下。
總體來說比較法復試的任務量并不繁重,重點也比較明確,大家如果能把朱景文的《比較法總論》以及比較法教研室老師的文章閱讀完畢,吃透弄懂并能夠熟練輸出的話應該足矣。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比較法復試環(huán)節(jié)仍然是一個應試性的考試,老師給出的問題難度不會特別大,大家在復習的過程中也不必過于鉆到某個知識點中無法自拔,核心要求還是要把基礎知識以及重點論文掌握到位。
四、結語
除了上述的這些技術性的方法之外,還想要叮囑大家的是:復試環(huán)節(jié)一定不要掉以輕心,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堅持到最后一刻。作者本人就是去年一志愿復試沒有做充足的準備導致復試環(huán)節(jié)踩了許多坑,最后非常遺憾與一志愿失之交臂的。在調劑的過程中每天也非常煎熬,因為別的同學大部分都上岸了,只有自己每天還在為了未卜的前途而沒日沒夜的復習著,這種失落感真的非常強烈。雖然最后自己成功調劑比較法得以上岸人大,但是一切塵埃落定之時只覺得精疲力盡,回顧整個調劑過程也覺得驚險無比。所以無論大家初試成績如何,都需要明白初試成績只是一張入場券,每一個進入復試賽道的人都需要全力以赴,拿出最好的狀態(tài),堅持走完全程,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在人大讀書學習的這段日子,遇到了很多優(yōu)秀的同學和知識淵博極富有責任心的師長,人大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和無限的未來可能性,希望大家都能再努力一把,來到北京,來到人大,來到明德樓。祝福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能夠如愿以償,咱們人大見!
復試相關
公益發(fā)布丨復試直通車:2023年人大法學考研“知行法學·復試七件套”重磅發(fā)布
成績統計丨2023年人大法學考研《復試一本通》發(fā)布:明朝攜劍隨君去,羽扇綸巾赴征塵
復試攻略丨人大法學考研中民商法復試地圖:含論文推薦與復習方法

更多詳情請關注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知行法學,學術型輔導團隊,日常發(fā)布人大法學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學考研一站式解決方案,有專業(yè)、有方法、有溫度、有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