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楊堅

楊堅

?
?
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nóng)郡華陰人(今陜西省華陰)。楊堅之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guān)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钡钗溺擢q豫不決,因此讓楊堅逃過大難。
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即位。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宇文赟為政荒淫,將皇帝讓給年僅六歲的兒子,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后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荒淫無度的生活使他年僅22歲就喪命了。
宇文闡即位后,年僅七歲,于是楊堅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楊堅篡位稱帝,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楊堅平定叛亂之后,先于開皇七年廢西梁后主蕭琮,西梁亡。開皇八年(588年),楊堅以次子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lǐng)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開皇九年,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開皇十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tǒng)。楊堅建立隋朝,統(tǒng)一中國,定都長安,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開皇之治。他首次確立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規(guī)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參加秀才、明經(jīng)等科的考試,合格者錄用為官。
楊堅晚年變得昏庸,頗受諸子的困擾。他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公元600年(開皇二十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于公元602年(仁壽二年),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公元604年(仁壽四年),楊堅病逝于大寶殿,疑為太子楊廣所殺。他在位二十三年,終年六十四歲,謚號文帝,廟號高祖。
?
?
統(tǒng)帥 C-
(楊堅嘗從周武平齊,又與宇文憲破齊任城王湝于冀州。)
武力 D+
(楊堅應習弓馬。)
軍謀 D+
(楊堅從軍征討,頗識兵事。)
智略 B+
(楊堅性嚴重,有威容,外質(zhì)木而內(nèi)明敏,有大略。初,得政之始,群情不附,諸子幼弱,內(nèi)有六王之謀,外致三方之亂。握強兵、居重鎮(zhèn)者,皆周之舊臣。堅推以赤心,各展其用,不逾期月,克定三邊,未及十年,平一四海。然天性沉猜,素無學術(shù),好為小數(shù),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得盡心竭辭。其草創(chuàng)元勛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
內(nèi)政 S+
(楊堅薄賦斂,輕刑罰,內(nèi)修制度,外撫戎夷。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jié)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自強不息,朝夕孜孜,人庶殷繁,帑藏充實。雖未能臻于至治,亦足稱近代之良主。而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過于殺戮。又不悅詩書,廢除學校,唯婦言是用,廢黜諸子。季年之失,多於晉武,卜世不永,非天亡哉!)
魅力 B
(楊堅因外戚之重,值周室之衰,負圖作宰,遂膺寶命,留心政理,務從恩澤,故能撫綏新舊,緝寧遐邇,文武之制,皆有可觀??贾巴?,足以參蹤盛烈。然素無術(shù)學,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又聽哲婦之言,惑邪臣之說,溺寵廢嫡,托付失所。墳土未干,子孫繼踵屠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跡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諸,未為不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