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背記存檔一】理解著背、背后復習理解~
我現在覺得背記真的是贊啊贊啊贊,背直擊本質的感受主要在于成就感,畢竟本質這種東西比較深,我還太淺了
不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特別有用了,嗯,最近帶麻麻去養(yǎng)生館學習李少波老先生的真氣運行法了,靜坐的時候不能靜心,就背心經,心經是“一念滅萬念”,靜坐中一句句的背,回憶之前看的那些釋義,每天每天都能領悟出新的東西,心也就越來越靜
最近家里有事,利用能擺開紙筆的、在高鐵上和其他少有的心靜時間,回憶利用記憶法記下的馬原內容,不斷查漏補缺,前面的部分不斷的重復熟悉,重復背誦,越來越懂熟悉部分的含義,并且越來越明白學習的方法
能夠靜心真的很重要,少就是多以前是知道難以做到,總是貪多嚼不爛但是又焦慮的去學習更多,雖然不像自己曾見的學生那樣沉迷于上課,已經極力去梳理和理解,但總是焦慮,睡前輾轉反側,失眠
很高興現在自己能不失眠了,功法的效果是很好,而自己心態(tài)的調節(jié),其實是基礎,否則靜不下心,真的是什么方法都不好使
現在每天我都在勸自己,不要急,不要急,不想學的時候,其實肯定是有些地方沒停下來嗑一嗑,嗑到目前感覺差不多的程度,厄,換個說法,如果熟練掌握并運動自如是100分。。。。那第一次其實應該要嗑到個50分。。。吧。。。。當然不可能一次領悟到很好,但是第一次走馬觀花或者只稍微聽幾遍讀幾遍,“感覺”自己明白了、有些小模糊以后再說,就跳過的向前,那么在不斷的跳躍過程中,哪怕勉強看完了第一遍,其實就什么也沒有留下,我現在的理解是,都沒有走到認知初級,后面的理解根本就沒有,后面根本就沒有復盤迭代提升的基礎,繼續(xù)往后看是沮喪,重看還是沮喪
馬原是一個基礎科學,我的理解是K12教育,乃至高中教育,其實都是基礎認知框架,其實都應該好好學記的,我后面也會去做,沒有基礎科學認知打底,我也不太愿意盲猜做預思考,學習的成長內核,就直接從學習記背下內容開始吧
方法是第一次最起碼理解后做好編碼,然后結合編碼背一遍,才能放過到下一個,如果學習節(jié)奏快,早中晚都學的話,早上背的下午寫背一遍,背的過程中理解下邏輯框架和論述框架,新認知部分就靠記憶了,再對照原書查漏補缺,然后往新的部分做理解和編碼,然后背記新的部分,到了晚上,就重復下午的程序,可以記錄下復習背誦的時間,假如應對考試,那么也能對考前自己要花多久全部復習一遍有底,可以倒推沖刺所需時間,規(guī)劃好整個備考節(jié)奏,做到心有底不慌亂,個人總結,有數據基礎的計劃,可以靜心,靜心,是可以提效,能整個進入正循環(huán)
而且記憶和編碼這個,我堅決相信,基于一系列的基礎認知,和專業(yè)積累認知,后面打通了本質的東西,一定是越來越快的,因為底層的東西是相通的,所以,值得這初始的加油投入!

好吧,好久好久沒有啰嗦了,現在開始做馬原前面部分的歸檔的,這部分經過自己的多次迭代記憶對照原文查漏補缺,可以說感覺比較成熟了,后面的編碼其實都是在編在背記在迭代
00天一閣
1樹,鏟,始發(fā)站,大雪,皮革,飛席;馬原緒論三部分:mkszy產生發(fā)展,mkszy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學習運用mkszy
2雞,工人對湖宣誓;mkszy基礎是工人階級,產生代表是gcd宣言
3傘,折紙放進瓶子;哲學的貧困
4書架,黑碗里肥牛面;黑格爾,費爾巴哈,mkszy對前人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
5圖,撕開是地圖;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理論來源和代表人物
6書桌,水果盤:圣女果,藕,浮梨;圣西門,傅里葉,歐文
7觀星,史官,望遠鏡架;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的基礎上,批判吸收了。。
8地面圓三分,三圓,世界、規(guī)(律)、核桃(心);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政經是資本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科社是核心
9九節(jié)鞭,金鞭,細鞭,手柄;自然科學理論基礎,進化論,細胞學說,守恒定律
10柿,實踐;mkszy以實踐為基礎
01西市
11筷子,皮革包頭,劍形;19世紀末傳入中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中國化的mkszy
12食盒,點心、蛋黃派、鳳梨酥;中國特點、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mkszy
13石蹲,三只獅子,兩邊平衡,頭發(fā)卷曲;
14食肆,老板娘,客人韓非,和廚房備菜;論述為什么說mkszy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
步搖,琵琶,絲帶,侍劍,梨子橘子提子;mkszy不故步自封,自我批判,總是跟著時代發(fā)展和實踐需要,發(fā)現自身的歷史局限性,把自身提到與時代和實踐相匹配的水平
韓非,反手劍,枇杷,鹽酒,剔骨吸髓;面對非mkszy和反mkszy理論,進行批判性的研究,剔除其中錯誤的部分,吸收其中積極的理論
托盤,面條,芥末,生火,切絲,粽子杏子井鹽,梨子;mkszy不是脫離實際的抽象理論,總是面對現實世界和實際生活,面對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總結新經驗,提出新理論
15勾欄表演,含朱丹,古箏,瓶子,梨子;mkszy的內涵,特征,品質,理想
16小雞玩偶;mkszy的內涵,也就是定義,mksegs創(chuàng)立的,后繼者所發(fā)展的,以推翻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科。好吧,這里開始是四層架上擺物品來記憶的,后來復習了幾輪后。。。就留下了一個小雞就能背了。。。所以學習背誦也是反復反復后,就會簡單~~
17三層架,劍、雪、皮革,孜然、淚人、小驢玩偶,手帕、剪刀、水;mkszy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其科學性包含,揭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接受了實踐的檢驗,并隨著實踐不斷發(fā)展。好吧,這里之前也是數次迭代,連物品都又用了記憶法衍生,不過幾次復習后,也就這樣直接擺出來了。。。
18兩層架,小車模型、枇杷,鮮荔枝、鎮(zhèn)紙;其革命性包括,徹底的批判性,鮮明的政治立場
19桌角洞中指南針,點、正方形、立方形;以mkszy作為行動指南,就是以mkszy的觀點、方法和立場來解決實際問題:mkszy不是教條,不能直接拿來使用,試圖從文章中摘句來解決問題的,達不成目標還會有反效果;mkszy作為行動指南,要從實際問題出發(fā),不能以mkszy一般原理出發(fā),要一般原理結合本國的客觀實際情況,來指導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緒論的全部內容了,首先,兩個小論述經過多次理解,其邏輯框架一個是自身、非類者和問題目標導向,一個是正反論述
第一個邏輯框架,其實個人覺得也算是個小模型了,是我最近從劉潤公眾號一個文章里想到的,應該是他的公眾號吧。。。。我關注并常看的也就他和武志紅了。。。。我個人認為說的是個人評價體系or生活方式選擇,或者是跟他人比來評價,或者是跟自己比來評價,而第三種,就是不評價,而是以目標為導向,有基礎認知做了理解決策后,就行動,看結果達成情況,與目標進行比對,然后調整迭代認知理解決策,再行動
我的理解是,成長和前行,就是生活的一切,不進行評價,而是生活,總結經驗,做到一個個目標,錯也好對也罷,都是成長,這樣就能理解愛迪生發(fā)明燈泡時的心態(tài)了,他就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失敗只是試出了一條不通向成功的路而已,把所有失敗都避開,縮小范圍,逼近成功
我也想起了直擊本質里面的逆向思維,打破常規(guī),里面就有兩條,不求成功求不敗,和不求幸福只是避開不幸福就可以了,把導致失敗的路都避開,成功的因素是復雜的,但不敗。。。在直銷里面有一句,叫剩下的就是贏家。。。。而避開不幸福,里面還列出了說查理芒格指出的不幸5條,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查理芒格吧。。。不幸5條:怨恨,使用致幻劑,嫉妒,失敗三次就放棄,不堅持做喜歡的事情,圈地自萌不向外學習
總結就是,論述一的解答用的模型是,同類、非同類和解決問題導向,這跟個人選擇生活態(tài)度模型可以歸類為一種吧,個人模型又多了一個,可喜可賀^_^
正反論述的模型,這個就很能理解了
下一個,還是搞馬哲的唯物論部分吧,真的是有點頭大,不成熟就當是學習動力培養(yǎng)了,要不然就卡住了,等過幾遍熟練后,就整理出歸檔版
over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