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85歲母親照顧65歲阿茲海默癥女兒的故事
《媽媽!》,單看這個電影名就能預(yù)見到又是一部痛擊淚腺的片子。整部電影像是把年輕媽媽和學(xué)前班女兒的生活片段在時間軸上往后平移了六十年:眼見女兒一天天虛弱下去,85歲的媽媽說著“我能保護我的孩子”,重新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女兒偶爾清醒過來問起“我是不是給你添麻煩了”,一頭白發(fā)的媽媽笑著答“沒有的事”。有媽媽真好,好像不論到什么年紀,只要有媽媽在,就仍然有個能讓自己當孩子的地方,就有那么一個依靠。

該片講述了一位85歲母親照顧65歲阿茲海默癥女兒的現(xiàn)實主義親情故事。85歲母親和65歲女兒共同生活。女兒背負著對父親的愧疚,過著清教徒般的生活,阿茲海默癥讓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年邁的母親需要付出頑強的生命力照顧女兒。兩個生命在進程中彼此成全彼此輝映...

“媽媽”這個主題本身永遠就是感人的,年邁的母親和患病的女兒這一角度還算新穎,但很多情節(jié)帶給人距離感。為母則剛,媽媽是母狼。得知女兒患有阿爾茨海默癥后,媽媽開始鍛煉身體,積極生活,用行動表明我可以照顧你。女兒發(fā)病的日子里,闖了各種禍,離經(jīng)叛道,甚至慢慢地忘記了媽媽。當母女在海邊起舞,一切仿佛回到了起點,她剛成為她的母親,而她如孩童。

阿爾茲海默癥沖破了65歲大學(xué)教師的最后一絲體面,也只有這樣的對比才能凸顯年老的無奈與悲哀。高齡母親照顧患病女兒的情節(jié)很是吸睛,前半段不乏歡樂逗趣,后半段則走向溫情,如散文化的片段拼接起了老年女性在時光面前的困頓,而溫暖明亮的色調(diào)給予了觀眾多一些的安慰。全程拍攝細膩感人,幾度淚流滿面。

當然這部電影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多條線都想抓,又都沒抓牢。想講母愛,又想講阿爾茲海默癥,還想講對父親的難以釋懷。這三者并沒有糅雜得很好,只是陳列在那兒,以至于重點模糊了,感情沖擊力也會減弱。另外,小偷的那部分實在多余。盡管我知道這部分是想隱喻些什么,但它依然是突兀的、破壞整體性的減分項。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這是一部太好哭的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媽媽在得知女兒罹患阿爾茲海默癥后第一反應(yīng)是歉意,接下來對女兒說:我已經(jīng)歇了二十年了,或許你又給了我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這就是媽媽啊,她從來不會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負擔。在照顧女兒的過程中,媽媽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地教給女兒她的名字——馮濟真,濟是慈悲,真是求真。人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她們好有力量啊,女兒與媽媽的互相照顧、彼此體諒,支撐著她們走下去,這絕不是一個悲情的故事,而是一個充滿勇氣與希望的故事。

我喜歡這個故事,也能看出導(dǎo)演在鏡頭上的一些小心思,但影片如果結(jié)束在94分鐘,會是一部優(yōu)秀的傷痕電影;結(jié)束在母親陽臺上的表白,輕輕一句藏著千鈞份量,簡單、克制、恰到好處,效果也會非常好。但很遺憾,導(dǎo)演選了一個看起來宏大但煽情過火的女兒重新認母的橋段來作為結(jié)尾,讓片子完全成了個很俗氣的公益廣告。當然一部電影帶給人最好的影響,應(yīng)該是從別人的人生去及時領(lǐng)悟,做重要的事,回家對媽媽好一點,再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