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天記》中的歷史背景知識解讀
? ? ? 《擇天記》是一部玄幻、修真和歷史架空的復合型作品,歷史文化融合于玄幻武俠中。書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背后都有歷史原型,故事的歷史背景總體為唐朝。下面是筆者對書中部分內容及其歷史原型的解讀。
? ? ? ?(說明:加粗的字為書中人物及其介紹,小字為歷史原型解讀。插圖源自《擇天記》系列動漫)


書名原型

《擇天記》一共八卷。每一卷的名字都取自毛澤東的詩詞。
第一卷“恰同學少年”,
源自《沁園春·長沙》。
第二卷“數(shù)寒星”,源自《虞美人·枕上》。
第三卷“莫道君行早”,源自《清平樂》。
第四卷“起風雷”,源自《七律》。
第五卷“東方欲曉”,源自《清平樂·會昌》。
第六卷“戰(zhàn)地黃花”,源自《采桑子·重陽》。
第七卷“西風烈”,源自《憶秦娥·婁山關》。
第八卷“敢叫日月?lián)Q新天”,源自《七律·到韶山》。

人物原型
人族

天海圣后:大周女帝,掌握朝政數(shù)百年。鳳凰血脈,五圣人之一。原型為武周政權女帝武曌,即武則天,唐朝的女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天海圣后稱帝期間的年號為“正統(tǒng)”。原型為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年號。

昭明太子陳余:即計道人之徒、陳長生的師兄余人。真實身份是天海圣后的兒子,昭明太子陳余。天書陵之變后在商行舟(計道人)的支持下登基為帝。原型為南朝梁太子蕭統(tǒng)的謚號“昭明太子”。蕭統(tǒng)(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南朝梁文學家,梁武帝蕭衍長子,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長兄。蕭統(tǒng)曾主持編撰現(xiàn)存最早的漢族詩文總集《文選》,史稱《昭明文選》。天監(jiān)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tǒng)被冊立為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年),英年早逝,謚號昭明,后世稱"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追尊為昭明皇帝?。
周太宗陳界姓:原型為唐太宗李世民。筆者個人分析,陳界姓和李世民,“世”與“界”相對,“民(名)”與“姓”相對。
先帝:大周的第三任皇帝,登基四百年貴體多恙,晚年又因喜歡琴棋書畫不耐政事繁雜,天海娘娘便開始代為處理國事。先帝駕崩后娘娘登基為圣后。原型為唐高宗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武則天的丈夫。
陳玄霸:太祖的小兒子,太宗幼弟,龍族血脈,實力非常強大。原型為李元霸,隋唐第一猛將,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古典小說《說唐》與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登場的虛擬人物,在歷史上不存在。李元霸的原型是李玄霸(599~614年),字大德。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李玄霸辯惠聰明,富有辯才。大業(yè)十年(614年)去世,年僅十六歲。

陳留王:相王世子陳留,被封為陳留郡王,陳氏皇族成員,國教舊派的代表人物。自圣后娘娘登基以來,陳氏皇族盡數(shù)被遣往各州郡偏野之地并接受監(jiān)視,只有陳留王因年齡太小留在京都,并且在宮中長大。原型為唐睿宗李旦。

莫雨:大周王朝第二有權勢的女人,圣后娘娘最親信的女官。原型為唐朝女官上官婉兒。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隨母配入內庭為婢。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被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莫文山:莫雨的祖父。昭明學士,大周朝一代文宗,在先帝晚年時得罪宮中權貴,蒙冤下獄,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被酷吏拖出囚房潑水凍死,莫府男丁盡數(shù)被殺,唯有孫女莫雨僥幸活了下來。原型為唐朝宰相上官儀。上官儀(608年-665年),字游韶,唐朝宰相、詩人,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開創(chuàng)了"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他是初唐著名的御用文人,常為皇帝起草詔書。龍朔二年(662年),上官儀拜相。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為唐高宗起草廢后詔書得罪了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
秦重:周太宗身邊最強大的神將之一,追隨太宗一生征戰(zhàn)從大周建國直到最后大敗魔族。原型為唐朝大將秦瓊,曾與尉遲恭(“尉”音“玉”)一起為唐太宗把守宮門,后被民間推崇為門神。
雨宮:周太宗身邊最強大的神將之一,追隨太宗一生征戰(zhàn)從大周建國直到最后大敗魔族。原型為唐朝大將尉遲恭(“尉”音“玉”),曾與秦瓊一起為唐太宗把守宮門,后被民間推崇為門神。
東御神將徐世績:書中為圣女徐有容之父。大周三十八神將之一,圣后的得力助手。后在討伐圣后的“天書陵之變”中背叛圣后。原型為唐朝的英國公李勣(音"績")(594年-669年),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唐初名將,被封為英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隨李世民平定四方,后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zhàn)將之一,功勛卓著。
白石道人:國教六巨頭之一。原型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姜夔(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吳道子:畫家,商行舟(計道人)的好友。曾奉太宗皇帝之命繪制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原型為“畫圣”吳道子,唐朝著名畫家。
周玉人:實際上是周獨夫的妹妹塵兒,即后來的魔族軍師黑袍。當年女扮男裝假扮為為周獨夫的弟弟周玉人,乃是大陸最有名的美男子,他第一次進京都的時候,受到數(shù)萬女子夾道歡迎,那些女子眼神熱烈如火,恨不得端碗水來便把他吞了,周玉人身體本就虛弱,受了驚嚇,險些厥死,這便是“看殺”的來歷。歷史原型為晉朝玄學家衛(wèi)玠。衛(wèi)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曹魏尚書衛(wèi)覬曾孫、太保衛(wèi)瓘之孫。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衛(wèi)玠是魏晉之際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衛(wèi)玠去世時年僅二十七歲。傳說衛(wèi)玠從豫章郡到京都時,因人們對他仰慕已久,出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墻。衛(wèi)玠本來就體弱多病,身體受不了勞累,最終重病而死。當時的人說是“看死”了衛(wèi)玠。 此即成語"看殺衛(wèi)玠"的典故出處。
天海承武:天海圣后的侄子,天海勝雪之父,天海家當代家主。在他的帶領下天海家越發(fā)興盛。原型為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承嗣(649年-698年9月19日 ),字奉先 ,唐朝外戚大臣。武周時期,大肆誅殺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廟,請求武則天立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對。長壽元年(692),罷為特進,憂郁而死。

魔族

汗青神將:前魔族太子,老魔君行山冬的長子,新魔君尼祿的長兄。流落大周后被太宗救起,后成為大周第一神將,六百年來一直守護在天書陵的神道上。天書陵之變中背叛圣后,回到雪老城試圖爭奪皇位,結果政變失敗,被新魔君尼祿下令丟入魔界深淵。原型為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廉頗,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
八大山人:魔族中恐怖的存在,是焉支、伊春、鏡泊等八位山人。 通古斯大學者以及那代大教宗的學生。原型為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八大山人”?。朱耷(1626年-約1705年),字刃庵,號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朱耷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一生坎坷。
尼祿:前代魔君行山冬最小的兒子,黑袍和魔帥最信任的后代。趁魔君重傷發(fā)動叛亂,親手殺死父親后繼任新君。欲與妖族聯(lián)盟而提出與落落聯(lián)姻,后受阻失敗。原型為古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尼祿,全名尼祿·克勞狄烏斯·愷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第五位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4年10月13日-公元68年6月9日在位。尼祿是古羅馬乃至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在位時期,行事殘暴,處死了諸多元老院議員。奢侈荒淫,沉湎于藝術、建筑等事。后世對他的史料與創(chuàng)作相當多,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世人稱之為"嗜血的尼祿"。

事件原型
百草園之變:書中周太宗陳界姓當齊王時發(fā)動的奪權政變。原型為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太極宮的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政變。
天書陵之變:書中陳氏皇族討伐天海圣后,為了把天海圣后“請下龍椅”、恢復陳家天下而發(fā)動的政變。歷史原型為唐朝的“神龍政變”。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發(fā)動兵變,率領禁軍五百余人,沖入宮中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

地名原型

凌煙閣: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后來凌煙閣毀于戰(zhàn)亂。

甘露臺:大周京都除天書陵之外最高的地方,以夜明珠作裝飾,圣后時常在此觀星象或俯瞰京都。原型為少林寺的甘露臺。



天書陵:
數(shù)萬年前,流火自域外而來,天書碑降世,天書碑集聚的地方就是天書陵。人族的智慧正是由天書啟迪。原型為陜西西安碑林。西安碑林于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收集整理,入藏碑石近三千方?,F(xiàn)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西安碑林收藏的古代碑石墓志最多,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天書陵照晴碑:前陵十七碑中的第一塊天書碑。
原型為元朝張養(yǎng)浩的詞《水仙子·詠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
兩岸人家接畫檐,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
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
酒旗兒風外飐。
愛殺江南!


白帝城、潯陽城:原型為唐朝真實存在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