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_研究生課程_第三講
問題1:突然降低孩子的精神需要,容不容易?
歷史(經(jīng)驗)相對于未來對個人影響最大
”好孩子壞孩子“學習上的差別(學習習慣 無意識)學習行為模式化,不思考完成
拓展:由簡入奢易,這句話是錯的
不太容易,精神需要依賴行為習慣,不管是好或者不好,都很難改
問題2:滿足孩子物質容易么?
舉例子:窮孩富養(yǎng)
比較容易,孩子需要物質的標準和成年人不一樣。
案例分析:小貝的老師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貝停止偷竊行為?
老師提高小貝的精神滿足,給予小貝適當關懷(替代性作用)
實踐上:說服不太可行
理論上:小貝媽媽給錢。
思考:
3 不要教育作秀,教育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要把教育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
2 有的教育措施看起來可能是錯的,但是實際是對的。
1 教育要從實際出發(fā),雖然有的時候達不到最好的狀態(tài),但是也要避免最糟糕的狀態(tài)。
東西方的教育缺失?
永遠不要就案例講案例,要上升到一定高度。2,現(xiàn)實中,學校對學生的不良習慣和低精神滿足持消極態(tài)度,學校并沒有拯救學生,因此號召教師要提高師德,多關懷學生。
結論:1,教師專業(yè)化帶來的不良結果:享受權威的同時也應承擔責任;
孩子把家庭中、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可是學校并沒有解決,反而變本加厲,我們的教育并沒有拯救孩子。
教師專業(yè)化?家庭教育?
師范專業(yè):技術+倫理主義規(guī)范
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
課堂生成 建構
豐富經(jīng)歷
道德追求 ?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懷
專業(yè)發(fā)展路線:持續(xù)提升 提供精神滿足(心理+行為異常)公益性價值
倫理主義規(guī)范
第二個話題 學生
社會化理論
1 普遍的社會化理論
普遍的 弗洛伊德的五階段論
皮亞杰的四階段論
柯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
埃里克森的八階段論
維果斯基的社會歷史發(fā)展
適配論 VS 超前論2 專項的社會化理論
研究 探索某個方面
比較成熟的是群體社會化理論3 零散的各種社會化
經(jīng)驗研究 不太成熟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教育要適應學生身心成長的規(guī)律
教育基礎:以學定教 教學理論演變?yōu)閷W習理論 教依賴于學 但學不依賴于教
教育對象
教育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