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shè)回憶錄(四)
場所精神——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在神之下的人,出于對于神的創(chuàng)造的敬畏與順從,回歸伊甸園。不能讓中國人如此這般“勇敢”下去了。
2 在自然場所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一種秩序(即人造場所),并使兩者并置,相互定義,如同在河流之上建一座橋,使河流成為河流。當人置身于場所中時,會知曉自己存在的意義與歸屬。
3曾有記者問李昌鎬什么是圍棋,李昌鎬說他若知曉,就不下圍棋了,所以關(guān)于什么是場所精神,我也只能這樣作答了,也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所說,意大利女人所唱的《費加羅的婚禮》他沒聽懂,但也不需要懂,因為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但我確定的是:置身于天壇、故宮、中央體育學院時,內(nèi)心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同小說家無法給“愛情”一個定義,但可以通過自己創(chuàng)作的愛情故事來演繹愛情一般,我希望自己通過自己的設(shè)計來營造永恒的“場所”。
4 個人的體會如下:
? A只有具備“菊花與刀”的品質(zhì)之后,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東方的場所精神,三島由紀夫坦言自己的人生美學:最純最美的詩需用喋血的方式書寫。
B在《永遠的高倉健》這部紀錄片中,主持人評價他有著壓倒一切的存在感,片尾提及到有年輕人問他:如何才能成為像他那樣的人?他回答道:去和美好的人相遇吧……所以去發(fā)現(xiàn)這個殘破、斑駁的世界中被人忽略的美吧!
? C我以為,其實我們最終學習的是我們存在于其中的這個世界,在觀察、感受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基礎(chǔ)上,我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工具與語言創(chuàng)造一套秩序(無論音樂家、畫家、作家、科學家都是如此),并利用這套秩序去營造自己心中的那個世界,最終使自己的存在獲得意義;當信仰與藝術(shù)相遇時,當自己對于世界的理性與感性的認知疊加和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一切都孕育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