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數(shù)創(chuàng)非遺】曹縣江米人:江米捏出神奇祭祀世界
江米面人,笑靨綻放,
手持稻穗,宛如歲月的見證。
祭祀使用,承載著祖先的傳承,
寄托著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力量。
曹縣江米人,又被稱為捏面人,是山東曹縣傳承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承載著古代祭祀神祇的供品演變而來。
制作曹縣江米人所需的主要原料是江米面、大米面和小麥粉。將這些面粉與水攪拌后蒸熟,然后添加各種顏料。通過刀、剪、梳子等工具,以揉、捏、剪、挑、壓、粘、貼等方式進行塑造,創(chuàng)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圖片來源GZH:DM大美曹縣CX(侵刪)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流域的魯西南頻遭災禍。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人們舉行祭天敬祖儀式,其中包括殺豬、牛、羊等祭品。根據(jù)當?shù)刂谱鞑芸h江米人的老藝人介紹,明代洪武年間,曹縣桃源鎮(zhèn)、安蔡樓鎮(zhèn)等地已經開始有了“花供”祭祀天地和火神的風俗。而其中的“花供”就包括用江米面捏制的人物、瑞獸、花鳥等供品。

圖片來源GZH:DM大美曹縣CX(侵刪)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縣江米人逐漸演變?yōu)橐悦娣鬯茉斓呢i、牛、羊等家畜形象的祭品。同時,還增加了各種瓜果、蔬菜等形狀的蒸饃,并在上面涂上豐富多彩的顏色進行裝飾,于是曹縣江米人誕生了。
經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曹縣江米人成為了一種常見的式民間藝術形。它以"簽舉式"和"案置式"兩種基本形制為主。前者是用江米面塑造各種人物形象的江米人,色彩絢麗、形態(tài)各異,尺寸較小,適合兒童玩耍和手持。而后者則是雅致的擺設藝術品,做工精細、造型精致。

圖片來源GZH:DM大美曹縣CX(侵刪)
曹縣江米人中的不同人物擁有獨特的形象和個性特征。透過江米人的塑造,我們可以了解古代文化,掌握歷史知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它也成為民眾獲取知識的有趣途徑。
造物數(shù)創(chuàng)平臺致力于傳承非遺,發(fā)揚非遺,曹縣江米人作為與民俗信仰相關的傳統(tǒng)技藝,在民間宗教文化研究中具有參考價值。其獨特的民俗特征、藝術特征和工藝特征賦予了它民俗信仰、藝術、歷史、文化和社會等多重價值。想要了解更多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造物數(shù)創(chuàng)數(shù)字藏品平臺。
文章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