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非關癖愛輕模樣)
采桑子(非關癖愛輕模樣)
納蘭容若
? ? ?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 ? ?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注釋】
? ? ? ?癖(pǐ)愛:癖好,特別喜愛。
? ? ? ?輕模樣:雪花輕輕飛揚的樣子。此謂對于雪花的偏愛。
? ? ? ?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 ? ? ?富貴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類的花。周敦頤《愛蓮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陸游《留樊亭三日王覺民檢詳日攜酒來飲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詩:“何妨海內(nèi)功名士,共賞人間富貴花?!?/span>
? ? ? ?謝娘:晉王凝之妻謝道韞有文才,后人因稱才女為“謝娘”。謝道韞曾詠過雪花。《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見雪因風而起,問子侄輩何物可比,有答以“撒鹽空中差可擬”者,謝道韞則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 ? ? ?悲笳(jiā):悲涼的笳聲。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 ? ? ?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賞析】
? ? ? ?雪一直都是文人騷客筆下的常客,他們將雪看作靈性、高潔之物,竭盡所能去贊美、描繪。而容若卻不是這樣,他愛雪的圣潔高雅,卻只是捧于掌心,用滿目的愛憐看著這朵朵的雪花飄然而落,就好比有些情感,淡淡的記憶,遠甚于轟轟烈烈的記錄。
? ? ? ?納蘭性德從公元1678年到1684年,每年有很多時間隨康熙出巡或奉使在外,這首詞便是他陪同康熙出巡塞外時所作??滴跏吣辏ü?/span>1678年)十月,納蘭容若扈從北巡塞上之時,驚訝于這里的雪居然如此凜冽,有著不同于中原的氣勢,便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詞。
? ? ? ?這首《采桑子》原有小題“塞上詠雪花”,它浸染著北方塞外的風情,讀起來格外激昂人心:我并不是偏愛雪花輕舞飛揚的姿態(tài),也不是因為它越寒冷越美麗,而是因它有人間富貴之花不可比擬的高潔之姿。謝娘故去之后還有誰真的了解它、憐惜它呢?它在天涯飄蕩,看盡冷月,聽遍胡笳,感受到的是西風遍吹黃沙的悲涼。
? ? ? ?容若雖然出身于富貴之家,身上卻沒有紈绔習氣,反而視勢利似塵埃,視功名如糟粕。容若借詠雪道出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的感慨,表現(xiàn)了自己卓爾不群的高潔情操,同時也抒發(fā)了不慕人世間榮華富貴、厭棄仕宦生涯的心情。
? ? ?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毕缕脑~句透著沉沉的分量,仿佛一個衣著華貴的青年,神情憂郁地立于雪飄萬里的寒風之中,就連雪花飄滿他的肩頭,也渾然不覺,只是一心在想,這情這景,除他之外,還有誰在遠方一同關注。這句話似在問天,其實是在問他自己。“謝娘”是指東晉著名才女謝道韞,此刻,容若將自己與她相提并論。是在表明自己自有風骨,不同于世間的凡夫俗子。
? ? ? ?在納蘭眼中,榮華富貴、名利權(quán)勢不過都是過眼煙云,再多的富貴也比不上他那顆向往自由的心。漫天的飛雪從天飄落卻又瞬間融化成水珠,這就好比容若那顆高貴的心,假使硬要去承受世間一星半點的糾纏,那么,他寧愿化作水來結(jié)束自己。
? ? ? ?因此,詞的最后那句“萬里西風瀚海沙”就更顯得悲涼壯闊。仿佛一個擁有不羈靈魂的才子,想融入廣袤的天地之間,卻一直沒有機會。或許,容若一生的追求,只有被那時的片片雪花瞥見,而后,又隨著雪花落地,一同埋入這塞外的土地之下,無聲無息,銷聲匿跡。
摘自《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