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的一天》連載4 等待(3)

第一部 等待
5
在125英里以外離比利時邊境很近的第15集團軍指揮部,有一個人希望6月4日清晨快點來臨。赫爾穆特?邁爾(Hellmuth Meyer)中校坐在他的辦公室里,形容憔悴,睡眼惺忪。自6月1日以來,他就沒有好好睡過一個囫圇覺,而剛剛過去的夜晚又是最最糟糕的,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夜晚。
邁爾的工作很累人,很傷腦筋。他除了擔任第15集團軍情報部長之外,還領(lǐng)導(dǎo)著反登陸前線唯一的一只反間諜情報小隊。這個小隊的核心成員是30個人組成的無線電監(jiān)聽小組,在一個地下混凝土掩體里24小時輪流值班,里面配備著各種最精密的無線電儀器。他們的工作就是監(jiān)聽,別的什么也不用管。每個組員都是精通三種語言的專家,盟軍方面在空中傳播的每一聲耳語,或是摩斯電碼,每一個輕輕按觸的符號,他們都會捕捉到。
邁爾手下的人經(jīng)驗豐富,而且設(shè)備精良,連100多英里之外英國憲兵吉普車上裝載的無線電發(fā)出的呼叫都能收聽到。這對邁爾幫助很大,美、英憲兵在調(diào)度軍用車隊時,會通過無線電交流,這就給邁爾帶來極大的便利,使他能編制出駐扎在英國的各個師名單??墒沁@些天來,邁爾的監(jiān)聽員再也聽不到這樣的呼叫了,這對邁爾來說意味深長,說明對方目前正在嚴格執(zhí)行無線電靜默的命令。這是一條新的線索,說明登陸迫在眉睫。
根據(jù)已掌握的所有情報,再加上這樣一條,足以使邁爾勾勒出一幅盟軍備戰(zhàn)的畫面,況且他本來就是一個出色的情報人員。一天中,他要對監(jiān)聽得來的情況進行數(shù)次篩選整理,不斷尋找可疑的、不尋常的———甚至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情報。
說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情報,昨天晚上他手底下的人果真收聽到了一條,這條信息是一項通訊社的加急電迅,是天剛黑時收到的。電文內(nèi)容如下:
緊急快訊,美聯(lián)社,艾森豪威爾的總部宣布盟軍在法國登陸。
邁爾驚呆了,他的第一個反應(yīng)是去警告集團軍參謀部。可是他停下腳步并冷靜了下來,因為他知道這個消息肯定是不準確的。
他做出這樣的判斷有兩個理由:第一,整個海岸前線一點動靜也沒有———如果發(fā)動攻勢他一定會馬上知道;第二,還在1月份,當時的德國軍事情報局局長威廉?弗朗茨?卡納里斯(Wilhelm Franz Canaris)海軍上將就曾告訴邁爾一個由兩部分組成的奇特信號,他說登陸前盟軍肯定會啟用這個信號警告地下抵抗組織。
卡納里斯當時警告說,在進攻前的幾個月里,盟軍一定會向地下抵抗組織播送數(shù)以百計的信息,其中只有幾條確認與D日有關(guān),其余都是假情報,是故意混淆視聽用來迷惑德方的。卡納里斯的意思十分清楚:邁爾要監(jiān)聽所有這些信息,為的是不要和最重要的那一條混淆起來。
起初,邁爾對此還抱著懷疑態(tài)度,在他看來,完全依賴一條獨一無二的信息,簡直就是發(fā)瘋。另外,根據(jù)他過去的經(jīng)驗,柏林的情報來源十之有九都是不可靠的。他有一整套假情報的檔案可以證實自己的看法:盟軍似乎給北至瑞典斯德哥爾摩南到土耳其安卡拉的每個德國間諜都提供了登陸的“確切”地點與日期,可是沒有哪兩份報告是一致的。
可是這一次,邁爾知道柏林方面并沒有弄錯。6月1日晚上,邁爾的部下在經(jīng)歷了幾個月的監(jiān)聽之后,截取到了盟軍信息的第一個組成部分———和卡納里斯所描述的分毫不差,與邁爾部下前幾個月收聽到的其他數(shù)以百計的密碼詞句也沒有什么不同。每一天,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照例的新聞廣播之后,播音員都會用法語、荷蘭語、丹麥語和挪威語向地下抵抗組織朗讀密碼指令。大部分信息在邁爾聽來都是毫無意義的,但更令人氣惱的是無法破譯出這類神秘莫測的片斷,如“特洛伊戰(zhàn)爭不會發(fā)生”,“糖明天將向外噴涌干邑白蘭地”,“約翰有一條長上髭”,或“薩拜因剛得了腮腺炎和黃疸病”??墒?,緊跟在6月1日晚上英國廣播公司21點的,新聞播報之后的那條信息,對邁爾來說再清楚不過了。
“現(xiàn)在請聽幾條個人訊息?!辈ヒ魡T用法語說道。瓦爾特?賴希林(Walter Reicheling)中士趕緊打開一臺鋼絲收音機。片刻的停頓后,播音員開始念道:“蕭瑟的秋天,提琴幽咽聲聲情?!薄?此句原文是法語】
賴希林突然把雙手往耳機上一拍,接著扯下耳機沖出掩體往邁爾的營房奔去。他沖進邁爾的辦公室激動地喊道:“長官,信息的第一部分來了!”
他們倆一起回到偵聽室所在的地下掩體。邁爾聽了一遍錄音,果真如此———正是卡納里斯警告他們要注意的那條訊息,那是19世紀的法國詩人保羅?魏爾蘭(Paul Verlaine)的作品《秋之歌》中的第一行。據(jù)卡納里斯方面的情報說,要是魏爾蘭的這一行詩在“一個月的第一天或第十五天廣播……那就意味著它是宣布英美入侵的那條信息的前半段”。
這條信息的后半段則是魏爾蘭的同一首詩的第二行,“單調(diào)頹喪,深深刺傷我的心”。按照卡納里斯的說法,要是這句詩廣播了,那就意味著“登陸將在48小時之內(nèi)開始……從廣播第二天的零時起計算”。
聽了魏爾蘭第一行詩的錄音之后,邁爾立即向第15集團軍參謀長魯?shù)婪?霍夫曼(Rudolf Hof mann)中將做了匯報?!暗谝粭l信息來了,”他告訴霍夫曼,“現(xiàn)在肯定會有情況發(fā)生?!?/p>
“你能絕對肯定嗎?”霍夫曼問。
“我們錄了音?!边~爾回答到。
霍夫曼立刻向第15集團軍所有單位傳達了這一警告。
與此同時,邁爾通過電傳打字機把這條信息報告了最高統(tǒng)帥部,接著他又打電話通知了倫德施泰特的總部和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指揮部。
在最高統(tǒng)帥部,這個訊息被呈遞給了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大將,文件就一直擱在他的桌子上。約德爾沒有下令警戒,他認為倫德施泰特是太多肯定已經(jīng)這樣做了,而倫德施泰特則以為隆美爾的指揮部會下達這樣的命令。【2】
【2.隆美爾肯定是知道這條信息的,可是根據(jù)他自己對盟軍意圖的判斷,他肯定排除了這條信息的可靠性?!?/strong>】
在整條海岸前線上只有一個集團軍處于戰(zhàn)備狀態(tài):那就是第15集團軍。守在諾曼底海岸的第7集團軍由于對這一信息一無所知,因而沒有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
6月2日與3日晚上,信息的第一部分又重新廣播,這使邁爾大惑不解,根據(jù)他所掌握的消息來源,這個部分是應(yīng)該只廣播一次的。他只能這樣解釋:盟軍重復(fù)廣播是擔心地下抵抗組織沒有收聽到。
6月3日晚,重復(fù)廣播那條信息之后的一個小時之內(nèi),美聯(lián)社關(guān)于盟軍在法國登陸的急電也被截獲了,如果卡納里斯的警告是正確的,那么美聯(lián)社的新聞肯定錯了。在片刻的驚慌之后,邁爾把寶都押在卡納里斯這一邊,現(xiàn)在他身心疲憊,但卻得意洋洋。拂曉時分,整個前線仍然是一片寧靜,這進一步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
現(xiàn)在,除了等待隨時可能到來的至關(guān)重要的下半段警告之外,再也沒有什么可干的了。這件事的可怕含義讓邁爾不寒而栗。盟軍登陸的成敗、千百萬個同胞的生命、連同自己的國家能否存在,都取決于他和部下是否能及時監(jiān)聽到廣播,以及迅速通知到前線指揮部。邁爾和他的部下自然會極端小心謹慎,他只求他的各位上級也能夠理解這條信息的重要含義。
就在邁爾鎮(zhèn)定下來安心等待的時候,125英里之外,B集團軍群指揮官正準備動身去德國。
6
隆美爾小心翼翼地往一片涂了黃油的面包上抹了層薄薄的蜂蜜,早餐桌旁坐著他那位才智過人有著博士頭銜的參謀長漢斯?施派德爾(Hans Speidel)中將,還有幾名副官。大家都已熟不拘禮,餐桌上的談話是隨隨便便、無拘無束的,就像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父親坐在桌子的上首。在某種意義上,這些人也確實像關(guān)系很親密的一家人,每個軍官都是隆美爾親自挑選的,并且都對他忠心耿耿。今天早晨他們就某些問題向隆美爾做了簡短匯報,并希望他能使希特勒注意,但隆美爾很少說話,就只是在傾聽?,F(xiàn)在他急于動身,先看了看手表,突然說道:“先生們,我必須走了?!?strong>
在大門外,隆美爾的司機丹尼爾站在元師的汽車旁邊,車門敞開著。隆美爾請馮?滕佩爾霍夫上校和他一起坐進那輛霍希車,上校是除了朗副官以外和他同行的唯一參謀軍官,滕佩爾霍夫的汽車可以跟在后面。隆美爾和他的辦公室成員一一握手,跟他的參謀長簡短地說了幾句話,接著就坐到了司機旁邊,這是他坐慣的位置,朗和馮?滕佩爾霍夫上校坐在后面?!艾F(xiàn)在我們可以走了,丹尼爾?!甭∶罓栒f道。
汽車繞著院子緩行,接著駛出大門,穿過車道旁那16棵修剪得整整齊齊的菩提樹。在村子里,汽車往左拐,開上了通往巴黎的公路。
現(xiàn)在是早上7點,在6月4日這個特別陰沉的星期天早晨離開拉羅什吉永,隆美爾感到挺合適。這次旅行所選擇的時間再恰當不過了。他的座位邊上放著一只硬紙盒,里面有一雙手工制作的灰色軟羔皮鞋,5.5碼大小,這是帶給夫人的。他之所以要在6月6日星期二和她團聚,有著頗具人情味的特殊原因,因為那天是她的生日。【3】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隆美爾麾下的許多高級軍官都抱成團,意圖圍繞隆美爾6月4日、5日甚至D日的絕大部分時間不在前線的情況,做不在場證明。在書籍、文章和訪談錄里,他們都說隆美爾是6月5日動身去德國的,這也不是事實。希特勒的大本營里,唯一知悉隆美爾要來訪的人是元首的首席副官魯?shù)婪?施蒙特中將。原來在最高統(tǒng)帥部國防軍指揮參謀部任副參謀長的瓦爾特?瓦爾利蒙特炮兵上將告訴過我,不論約德爾、凱特爾還是他自己,對隆美爾回到德國都一無所知。甚至到了D日,瓦爾利蒙特還以為隆美爾是在自己的總部指揮戰(zhàn)斗。隆美爾從諾曼底動身的日子就是6月4日,無可置疑的證據(jù)是那本記錄得異常精細的b集團軍群作戰(zhàn)日志,上面提供了確切的時間。———原注】
在英國,現(xiàn)在是早上8點(英國雙重夏令時間與德國中部時間相差一個小時)。在樸次茅斯(Portsmouth)附近樹林里的一輛房車中,盟軍最高統(tǒng)帥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上將在工作了一個通宵后,陷入了熟睡之中。過去的幾個小時里,密碼信息通過電話、信使與無線電從他附近的總部傳了出去。差不多就在隆美爾起床的同時,艾森豪威爾做出一個關(guān)系重大的決定:由于天氣狀況欠佳,他讓盟軍登陸的時間推遲24小時。如果天氣狀況合適,D日將是6月6日,星期二。
7
33歲的美國“科里”號驅(qū)逐艦艦長喬治?杜威?霍夫曼(George Dewey Hoffman)海軍少校通過他的雙筒望遠鏡,觀察著船后面那一長列正劈波斬浪橫渡英吉利海峽的艦船。船隊走了這么遠卻未遇到任何攻擊,這在他看來是件不可思議的事。船隊是依著行道走的,時間上也分秒不差,整只船隊按照之字形反潛航線緩緩行進,每小時還走不了4英里,自從昨晚離開樸次茅斯港之后,已經(jīng)航行了80多英里??墒腔舴蚵鼤r刻都在擔心會遇見麻煩———潛艇或空襲,也許二者同時來到。他估計即使運氣好也會進入雷場,因為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他們正越來越深入到敵方水域。法國就在前方,現(xiàn)在離他們只有40英里了。
年輕的艦長———在這艘“科里”號上,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里,就從一名上尉“躥”到了艦長的位子上———對于自己能擔任這支浩浩蕩蕩船隊的領(lǐng)隊感到非常驕傲??墒窃谒ㄟ^望遠鏡觀察時,他知道對于敵方來說,這些船隊也僅僅是等著挨打的“呆鴨”。
在前面的是掃雷艇,6艘小小的艦船排成一條斜線,就像倒過來的V字的半邊,每艘船都在右側(cè)的水里拖著一條長長的鋸齒狀金屬掃雷裝置,用以切斷系泊的水雷和引爆漂浮的水雷。
在掃雷艇后面的是瘦削、靈活的“牧羊犬”,亦即護航的驅(qū)逐艦。在它們的后面,一眼看不到邊的就是團隊本身了,數(shù)艘行動遲緩、笨重的登陸艦,運載著數(shù)以千計的軍人、坦克、大炮、車輛和彈藥。每一艘重載的艦只都在一根粗鋼索的頂端系著一只攔阻飛機的氣球,由于所有漂浮在同一高度的防空氣球在疾風(fēng)吹拂下都往一邊倒,整個艦隊就像是個走路傾斜不穩(wěn)的醉漢。
在霍夫曼眼里這副景象卻很壯觀。他估算了船與船之間的距離,考慮到船隊的總數(shù),他尋思這只令人驚嘆的船隊尾巴現(xiàn)在仍然還在英國,還沒有駛離樸次茅斯港呢。
這還僅僅是一支船隊,霍夫曼知道另外還有十來支船隊在他離開或即將離開英國的那天里正要啟航,到那天晚上,所有的船隊要在塞納灣里集結(jié)。清晨時分,一只由5000艘船只組成的龐大艦隊,將停泊在諾曼底登陸海灘的外面。
霍夫曼簡直是急不可待。他所帶領(lǐng)的團隊離開英國最早,是因為它要行駛的航程最長。這是強大的美軍第4步兵師的一部分,他要去的地方是霍夫曼———其他千百萬美國人也一樣———過去從未聽說過的,那是瑟堡半島(科唐坦半島)東部的一片風(fēng)刮個不停的沙灘,代號“猶他”。其東南12英里,在海邊小村濱海維耶維爾(Vierville-sur-Mer)和濱??迫R維爾(Coll eville-sur-Mer)的前方,是另一片代號“奧馬哈”的美軍登陸灘頭,那是一片新月形的銀色海灘,第1步兵師和第29步兵師的弟兄們將在這兒登陸。
“科里”號的艦長原以為今天早上會在附近見到別的船隊,可是如今似乎整個海峽都歸他獨自使用。他并未因此感到不安,他知道附近海域總有屬于U登陸編隊或O登陸編隊的船隊在駛向諾曼底?;舴蚵恢赖氖牵捎谔鞖馇闆r不穩(wěn)定,疑慮重重的艾森豪威爾只批準了不到20個行速緩慢的船隊在夜間起航。
突然,船橋里的電話響了。甲板上的軍官過來接電話,可是霍夫曼離得很近,順手就抄起了話筒。
“這里是艦橋,”他說,“我是艦長?!?/p>
“你確定沒搞錯?”聽了一會兒后他問道,“命令確認過沒有?”
霍夫曼又聽了更長一會兒,然后把話筒放回托架上。真令人難以置信:居然命令整個船隊返回英國———沒有說明理由。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了?難道登陸延期了不成?
霍夫曼透過望遠鏡眺望前面的掃雷艇,它們并未改變航程,跟在他們后面的驅(qū)逐艦也沒有。它們收到命令了嗎?他決定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先親自去看看打回頭的命令———他得確認一番才行。他迅速爬下扶梯來到下一層甲板的報務(wù)室。
報務(wù)員本尼?W.格利森(Bennie W.Glisson)海軍下士并沒有搞錯,他邊讓艦長看無線電記錄薄邊說:“為防出錯,我核對了兩遍?!被舴蚵掖一氐搅伺灅颉?/p>
他和其他驅(qū)逐艦現(xiàn)在要做的,是讓這只龐大的船隊掉過頭去,而且動作還得迅速。由于他的船是先導(dǎo)船,他最關(guān)心的就是在前面幾英里處的掃雷小艦隊,由于無線電靜默的死命令早已下達,現(xiàn)在無法通過無線電與他們聯(lián)系。“全速前進,”霍夫曼命令道,“靠近掃雷艇,信號兵打開信號燈?!?/p>
“科里”號往前竄的時候,霍夫曼回過頭去,見到身后的那些驅(qū)逐艦在船隊的側(cè)翼拐彎掉頭。這會兒它們的信號燈在眨眼,開始艱難地引導(dǎo)船隊掉頭。心事重重的霍夫曼明白船隊處境危險,這里離法國極近———只有38英里了。難道它們還未被發(fā)現(xiàn)?倘若它們掉頭開走都未被察覺,那真是個奇跡了。
在下層的報務(wù)室里,本尼?格里森繼續(xù)每15分鐘收錄一次進攻延遲的密碼電報,對他來說這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所有收到的最壞的消息了,因為這似乎證實了一種惱人的猜疑:德國人對進攻早已了如指掌。是不是因為德國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所以D日被取消了呢?像無數(shù)人一樣,本尼不明白德國空軍的偵察機怎么可能沒有發(fā)現(xiàn)登陸的準備工作———船隊、艦隊、陸軍部隊與補給品,塞滿了蘭茲角(Lands End)【4】到樸次茅斯的每個港口、小海灣和海港里。如果電報僅僅意味著登陸是為了別的原因而推延,那么接下來德國人仍然有更多的時間偵查到盟軍的這支龐大艦隊。
【4.位于英格蘭西南部的康沃爾半島最西端,也是英格蘭最西端。】
23歲的報務(wù)員打開了另一架收音機,調(diào)到巴黎電臺,那是德國人的宣傳臺。他想聽聽“軸心姐兒薩莉”富予性感的聲音。他們謾罵式的廣播聽著怪有趣的,因為消息都假得離譜,可是有時候也很難說。聽她的廣播還有一個原因:“柏林婊子”———大伙兒常這樣輕薄地稱呼她———的流行樂歌曲節(jié)目常翻新,都讓人聽不過來。
本尼暫時還顧不上聽歌,因為這時收到了一長串電碼,是有關(guān)天氣預(yù)報的。等他用打字機記錄完,“軸心姐兒薩莉”正開始播放今天的第一張唱片,本尼立刻聽出這是戰(zhàn)時的流行樂曲《我下雙份的注諒你不敢》,歌詞是改寫過的。聽著聽著,他最最擔心的事得到了證實。那天早晨將近8點,本尼和成千上萬為了6月5日登陸諾曼底而鼓起勇氣的盟軍官兵———現(xiàn)在又要焦慮地再等上24小時了———都聽到了《我下雙份的注諒你不敢》里異常貼切、卻讓人心驚肉跳的歌詞:
我下雙份的注賭你不敢來。
我下雙份的注賭你不敢靠近。
摘下那頂大禮帽少給我吹牛。
別咋咋呼呼給我放規(guī)矩點。
你可敢跟我打賭?
我下雙份的注賭你不敢進攻。
我下雙份的注賭你不敢行動。
你唬人宣傳里沒半句真話,
我下雙份的注賭你不敢來。
我下雙份的賭注和你打賭。